褒禅山亦谓之华山阅读答案与翻译

发布时间: 2019-01-31
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
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卒葬之 卒:最终。
B. 有穴窈然 窈:幽深。
C. 则其至又加少矣 加:更加。
D. 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
11. 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浮图”,对佛或佛教徒的称呼,也专指和尚。后来又将佛教建筑中的高塔称为浮图。
B. “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C. “华山之阳”,即华山的南面。古代有山的南面谓之阳、水的北面谓之阳的说法。
D. “由山以上五六里”中的“五六”与“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中的“十一”用法相同,都表示约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代表作,在记游的基础上偏重说理,记叙和议论紧密结合,记叙为议论服务。
B. “其文漫灭”一句,从字面上来看,是说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其实,也是为了突出其中尚可辨识的“花山”二字。
C. 文中所写华山、慧空禅院、仆碑和华山前洞,都不是重点,都一笔带过。而它们的出现,又都是为写华山后洞、游华山后洞做铺垫的。
D. 文章开头“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一句,只是叙说褒禅山的原名,语言简练、朴素,平平淡淡,并不新奇,这也是王安石散文的一大特点。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答案】10. A 11. D 12. D
13. (1)大概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到十分之一,然而看它左右的洞壁,来到这里题字记游的已经很少了。
(2)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个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从他们出来,以致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中,A项,“而卒葬之”的“卒”如解释为“最终”,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这句话是说“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卒”是动词,意思是“死亡”。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由山以上五六里’中的‘五六’与‘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中的‘十一’用法相同,都表示约数”错误,“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的“十一”是分数,“十分之一”的意思。故选D项。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只是叙说褒禅山的原名”错误。文章开头不仅为下文考究褒禅命名的由来起铺垫作用,而且把“华山”二字突现出来,对全文的记游和议论是有着重要作用的。故选D项。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盖”,大概;“所至”,所字结构,走到的地方;“尚”,还;“十一”,古今异义,十分之一;“然”,然而;“其”,代词,它;“记”,题字记游。第二句中,“既”,已经;“则”,就;“或”,有人;“咎”,责怪;“其欲出者”中“其”,代词,那个;第三个“其”,代词,第一人称,自己;“极”,尽,尽兴;“夫”,那。

参考译文: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今所谓慧空禅院者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说“花山”的字样。如今华读为“华实”的华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大概我们所到达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相关阅读
1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阅读答案与翻译-《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 【查看全文】

2 陆游书房阅读答案与翻译

陆游书房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 【查看全文】

3 孔子见齐景公原文_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翻译赏析

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查看全文】

4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阅读答案与翻译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从东坡放笔后便难作,此殆以工 【查看全文】

5 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两句表现出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客吹洞 【查看全文】

6 宋·苏轼《魏武帝论》唐·朱敬则《魏武帝论》阅读答案与翻译

文本一: 世之所谓智者,知天下之利害,而审乎计之得失,如斯而已矣。此其为智犹有所穷。唯见天下之利而为之,唯其害而不为,则是有时而穷焉,亦不能尽天下之利。古之所谓大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