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赠藕花洲尼翻译赏析_声声慢·赠藕花洲尼原文_作者吴文英

  《声声慢·赠藕花洲尼》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其古诗全文如下:
  六铢衣细,一叶舟轻,黄芦堪笑浮槎。何处汀洲,云澜锦浪无涯。秋姿澹凝水色。艳真香、不染春华。笑归去,傍金波开户,翠屋为家。
  回施红妆青镜,与一川平绿,五月晴霞。赪玉杯中,西风不到窗纱。端的旧莲深薏,料采菱、新曲羞夸。秋潋滟,对年年、人胜似花。
  【前言】
  《声声慢·赠藕花洲尼》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此词上片描述藕花洲的美景及庵中女尼的美色,下片进一步赞扬女尼娇美的容貌。
  【注释】
  ⑴声声慢:词牌名。此调有平仄两体,历来作者多用平韵格,而《漱玉词》所用仄韵格最为世所传诵。双调,九十七字。仄韵格,前后片各五仄韵。《梦窗词》系平韵格,前后片各四平韵。按句逗不同分为两格:一为上片十句,下片九句;一为上片十句,下片八句。
  ⑵藕花洲:《咸淳临安志》:临平山去仁和县旧治五十里,上有塔,下有藕花洲,即鼎湖也。
  ⑶屋:一作“幄”。
  ⑷施:一作“首”。
  ⑸莲:一作“连”。薏:一作“意”。
  【翻译】
  无。
  【赏析】
  此词开头“六铢衣”三句,“六铢衣”,铢衣是衣料极轻的衣服,二十四铢为一两故云。又“天人衣六铢”。“黄芦”,即指轻舟。“芦”即芦苇,此以达摩“一苇渡江”,借喻似轻舟般的藕花洲。此言藕花洲中女尼身穿“六铢衣”似乘在一叶轻舟之上,居住在藕花洲上的小庵中,飘飘然如天人临凡在水洲上自由自在地生活。因此看到那大木船在水中行动不便的样子,不由得令人发笑。“何处”两句,言不知从什么地方移来这座藕花洲,如今屹立在茫茫水波中,承受着云锦般波浪的无情冲击。“秋姿”两句,赞女尼的天生丽质。言女尼从不滥施浓妆,“天然去雕饰”与秋天的水天融成一色,显出一种天生的自然美。“笑归去”三句,言女尼翩然而至藕花洲上,在这近水处筑起一座翠绿色的小庵,居之为家。上片述藕花洲及庵中女尼。
  “回施”三句,赞女尼。言如果女尼能返俗,对青镜,施红妆,那末女尼的美色将会像在一川平展的绿草中盛开着一朵五月的艳花般眩人眼目,所谓“万绿丛中一点红”,即此意也。“赪玉杯中”两句。言词人在小庵中拿着一只玉杯盛着浅紫色的醇酒,缓缓品尝,身上温暖如春,根本感觉不出从窗隙中吹进来的侵人西风。“赪”,浅赤色。这里状酒的颜色。“端的”四句,夸女尼的处世老练。此言确实是旧莲蓬中的莲心味道醇厚,比新收的薏仁口感更好。此也暗喻女尼虽人到中年,但待人处世经验老练。她在唱了《采菱》新曲之后,却还要含羞地逊谢:“这不值得夸奖。”女尼好比这潋滟的秋色,已经逐渐成熟,所以她的容貌美色也更胜过春花的娇丽。下片以赞扬女尼容貌娇美为主。



相关阅读
1 杏花天·蛮姜豆蔻相思味翻译赏析_杏花天·蛮姜豆蔻相思味原文_作者吴文英

《杏花天蛮姜豆蔻相思味》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其古诗全文如下: 蛮姜豆蔻相思味。算却在、春风舌底。江清爱与消残醉。悴憔文园病起。 嘶骑、歌眉送意。记晓色、东城梦里。 【查看全文】

2 扫花游·赋瑶圃万象皆春堂翻译赏析_扫花游·赋瑶圃万象皆春堂原文_作者吴文英

《扫花游赋瑶圃万象皆春堂》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其古诗全文如下: 暖波印日,倒秀影秦山,晓鬟梳洗。步帷艳绮。正梁园未雪,海棠犹睡。藉绿盛红,怕委天香到地。画船系。舞 【查看全文】

3 惜红衣·鹭老秋丝翻译赏析_惜红衣·鹭老秋丝原文_作者吴文英

《惜红衣鹭老秋丝》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其古诗全文如下: 鹭老秋丝,苹愁暮雪,鬓那不白。倒柳移栽,如今暗溪碧。乌衣细语,伤绊惹、茸红曾约。南陌。前度刘郎,寻流花踪迹 【查看全文】

4 高阳台·过种山翻译赏析_高阳台·过种山原文_作者吴文英

《高阳台过种山》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其古诗全文如下: 帆落回潮,人归故国,山椒感慨重游。弓折霜寒,机心已堕沙鸥。灯前宝剑清风断,正五湖、雨笠扁舟。最无情,岸上闲花 【查看全文】

5 风入松·一番疏雨洗芙蓉翻译赏析_风入松·一番疏雨洗芙蓉原文_作者吴文英

《风入松一番疏雨洗芙蓉》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番疏雨洗芙蓉。玉冷佩丁东。辘轳听带秋声转,早凉生、傍井梧桐。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 临池飞阁 【查看全文】

6 玉烛新·花穿帘隙透翻译赏析_玉烛新·花穿帘隙透原文_作者吴文英

《玉烛新花穿帘隙透》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穿帘隙透。向梦里消春,酒中延昼。嫩篁细掐,相思字、堕粉轻粘綀袖。章台别后。展绣络、红荐香旧。应数归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