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京乐·宴兰溆翻译赏析_还京乐·宴兰溆原文_作者吴文英

  《还京乐·宴兰溆》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其古诗全文如下:
  宴兰溆,促奏丝萦管裂飞繁响。似汉宫人去,夜深独语,胡沙凄哽。对雁斜玫柱,琼琼弄月临秋影。凤吹远,河汉去杳,天风飘冷。
  泛清商竟。转铜壶敲漏,瑶床二八青娥,环佩再整。菱歌四碧无声,变须臾、翠翳红暝。叹梨园、今调绝音希,愁深未醒。桂楫轻如翼,归霞时点清镜。
  【赏析】
  “还京乐”,本唐教坊曲名。《唐书·礼乐志》说:“民间以明皇自潞州还京都,举兵夜半诛韦皇后,制《夜半乐》、《还京乐》二曲。”宋词始自周邦彦《清真集》。双调。一百零三字。前片十句,四仄韵;后片十句,五仄韵。“迭奏”,就是重奏,即用筝、笙、琵琶、方响进行四重奏。
  “宴兰溆”两句,点明题旨。言朋友们聚饮在兰草丛生的湖滨,旁有乐工在欢快地合奏侑酒。那弦乐,一声快过一声,那笙音阵阵如同裂帛,各种乐器的声响混作一块向四周扩散着。“筝”,即瑟类,有十三弦;“笙”,吹奏乐器,有十三管。这里最后一“响”字,本是韵脚。但据清戈载《词林正韵》,“响”字应入第二部仄声,“二十二养”韵部;那就与以下“哽、影”等各韵入第十一部仄声,“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四敬”等韵部不同韵。此是否“二十五径”韵中“磬”字误传?在此存疑。“似汉宫”三句,独写琵琶声。言夜深沉,湖中更显清静,听那琵琶的独奏声,恍如昭君出塞时弹奏的哀调,使胡尘为之呜咽。“对雁斜”两句,合叙方响、筝音。方响,铜制长方形,共十六片,以各片的厚薄分音节高低。排在一架上,分两行,都斜放着,用小槌击之而发声。此言如雁行般斜放着的方响,由乐师用小槌打击与筝音一起奏出弄月秋影的曲调。“凤吹远”三句,专述笙声。言乐师吹奏的笙音恰如凤吟,音色逐渐低沉,好像凤凰鸣叫着向九霄越飞越高,以致无迹可寻。令人听后领略到一种天风扑面般的沁入心胸的清冷之意。上片重在描述乐师们的合奏、独奏的精湛表演及词人听后的感受。
  “泛清商竟”一句,承上启下,领起下片。此以“清商”五音的简称借代乐器声。言一场合奏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转铜壶”三句,写实。言耳听着器乐合奏,时光过得飞快,铜壶又在报时了,那斜倚瑶床听得入神的年青侍女,终于惊醒过来,慌慌张张的整理着无意中弄得零乱的首饰。此是从侧面赞誉合奏之美也。“菱歌”两句,言船外景。此言合奏罢,船外早已是寂静无声,更不要说能听到“菱歌”唱晚了。只见湖面上青蒙蒙一片天地一色,红花绿叶都消溶在这一片青色之中。“叹梨园”两句,系词人的感叹。言如今一般混饭吃的乐工哪能演奏出这样动听的曲调呢?我深深地沉溺在四重奏所营造出来的哀愁的氛围中,仿佛至今还没有清醒过来。再次强调合奏乐师的演技高超。“桂楫”两句,点船行“泛湖”。言宴罢荡起船桨,如飞似的归去,滑行在落霞辉映的清粼粼的湖面上。下片从侧面强调乐师们的演技神妙。



相关阅读
1 高阳台·过种山翻译赏析_高阳台·过种山原文_作者吴文英

《高阳台过种山》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其古诗全文如下: 帆落回潮,人归故国,山椒感慨重游。弓折霜寒,机心已堕沙鸥。灯前宝剑清风断,正五湖、雨笠扁舟。最无情,岸上闲花 【查看全文】

2 玉烛新·花穿帘隙透翻译赏析_玉烛新·花穿帘隙透原文_作者吴文英

《玉烛新花穿帘隙透》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穿帘隙透。向梦里消春,酒中延昼。嫩篁细掐,相思字、堕粉轻粘綀袖。章台别后。展绣络、红荐香旧。应数归舟, 【查看全文】

3 扫花游·赋瑶圃万象皆春堂翻译赏析_扫花游·赋瑶圃万象皆春堂原文_作者吴文英

《扫花游赋瑶圃万象皆春堂》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其古诗全文如下: 暖波印日,倒秀影秦山,晓鬟梳洗。步帷艳绮。正梁园未雪,海棠犹睡。藉绿盛红,怕委天香到地。画船系。舞 【查看全文】

4 风入松·一番疏雨洗芙蓉翻译赏析_风入松·一番疏雨洗芙蓉原文_作者吴文英

《风入松一番疏雨洗芙蓉》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番疏雨洗芙蓉。玉冷佩丁东。辘轳听带秋声转,早凉生、傍井梧桐。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 临池飞阁 【查看全文】

5 杏花天·蛮姜豆蔻相思味翻译赏析_杏花天·蛮姜豆蔻相思味原文_作者吴文英

《杏花天蛮姜豆蔻相思味》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其古诗全文如下: 蛮姜豆蔻相思味。算却在、春风舌底。江清爱与消残醉。悴憔文园病起。 嘶骑、歌眉送意。记晓色、东城梦里。 【查看全文】

6 惜红衣·鹭老秋丝翻译赏析_惜红衣·鹭老秋丝原文_作者吴文英

《惜红衣鹭老秋丝》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其古诗全文如下: 鹭老秋丝,苹愁暮雪,鬓那不白。倒柳移栽,如今暗溪碧。乌衣细语,伤绊惹、茸红曾约。南陌。前度刘郎,寻流花踪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