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乙丑京口奉祠西归将至仙人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
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
【翻译】
这首小令写于公元1205年(开禧元年),是辛弃疾六十六岁被罢职离开京口时的作品。
全令的意思是:京口一带,斜阳映照在江边树上,这是六朝人们居住的地方。千百年来兴盛衰亡不关心,只有那沙洲中的双白鹭。仙人矶下刮风又下雨,卸掉了征帆的船可是却不能留住(被风雨吹跑)。正应抖擞掉全身的尘埃,趁着刚刚凉爽起来的秋水离开这里。
辛弃疾长期被迫隐居之后于公元1203年(嘉泰三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次年差知镇江府,辛弃疾又得以亲临当时抗金前线。数年来,稼轩屡次遣谍至金,侦察其兵骑之数、屯戍之地、将帅之姓名、帑廪之位置等。并欲于沿边招募兵丁以应敌。至镇江,先造战士衣服万领备用。这年三月,读宋高宗《亲征草诏》,为跋其后,全文是:“使此诏出于绍兴之初,可以无事仇之大耻。使此诏行于隆兴之后,可以卒不世之大功。今此诏与此虏犹俱存也,悲夫。”辛弃疾这一系列的行为说明他坚持抗战路线,直至老年,只要一有抗战的机会,就要付之于行动、见之于吟咏的。这些行为必然为顽固坚持民族投降路线的南宋小朝廷忌恨,当然也不会允许他在镇江府干下去,就在公元1205年(开禧元年)找了个借口,罢了他的官,给他个“提举冲佑观”的闲职,放逐回家了。
这首小令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写出来的。上片就京口、仙人矶的眼前景物引起感触,指出斜阳笼罩的六朝人的住处,没有人来认真关心“悠悠兴废”,也就是说无人关心南宋王朝的兴衰,这是最令作者痛心的。
下片就眼前景物引出罢职回家的悲愤心情。“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在景物描写中寓托着政治上遭受打击,想要施展抗敌才能而不得实现的悲愤,景情溶合,感情曲折深沉。“直须抖擞尽尘埃,好趁新凉秋水去”,以藐视排斥打击的态度,把政敌加给他的尘埃、污垢“抖擞尽”,一身轻松地回家去,表现了他坚强、旷达的心胸。
相关阅读
1 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翻译赏析_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原文_作者辛弃疾
《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全文如下: 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浩歌一 【查看全文】
2 最高楼·吾衰矣翻译赏析_最高楼·吾衰矣原文_作者辛弃疾《最高楼吾衰矣》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 【查看全文】
3 《满江红·点火樱桃》阅读答案-辛弃疾满江红点火樱桃 南宋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茶蘼如雪。春正妤,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横望,春山叠;家 【查看全文】
4 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翻译赏析_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原文_作者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 【查看全文】
5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阅读答案-辛弃疾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辛弃疾 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 【查看全文】
6 婆罗门引·龙泉佳处翻译赏析_婆罗门引·龙泉佳处原文_作者辛弃疾《婆罗门引龙泉佳处》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龙泉佳处,种花满县却东归。腰间玉若金累。须信功名富贵,长与少年期。怅高山流水,古调今悲。 卧龙暂而。算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