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敧枕婆娑两鬓霜。起听檐溜碎喧江。那边云筋销啼粉,这里车轮转别肠。
诗酒社,水云乡。可堪醉墨几淋浪。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
【前言】
《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是一首送别词,主要是描叙元济之的离愁别绪的。词中没有写作者同元济之间的离愁别苦,这是本词和一般送别词的不同之处,也是它的主要特点。情调幽怨,相当动人。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主要是描叙元济之的离愁别绪的。词中没有写作者同元济之间的离愁别苦,这是本词和一般送别词的不同之处,也是它的主要特点。情调幽怨,相当动人。
起句写元济之的衰老。元济之倚枕而卧,显得有些衰老。接以“两鬓霜”三宇,则其白发苍苍、老态龙钟之状可知。“起听”句写其生活无聊。谓其有时起来,走到廊下,谛听檐溜的喧嚣声,以消磨时光,排遣心中的郁闷,可见其生活的寂寞与孤苦。“那边”二句写其对家乡的思念。欲写元济之思念家乡,先写家人思念元济之。这不仅使行文委婉曲折,更加重了元济之的思乡之情。啼粉,与啼妆同意,指薄拭眉下若啼之妆。而“玉筯消啼粉”,写其家人因相思而流泪,把啼粉都冲掉了。“这里”句,言元济之远游在外,日日思念家人,别肠如车轮旋转,无休无尽,则其思乡之甚可知。元济之如此思乡,很自然地就逗出了送别之意,从而点明了题旨。
“诗酒”二句写元济之在外的生活。言其游历于山水之间,并和友人聚会饮酒,结社赋诗,徜徉于水云之乡,生活似乎极为潇洒飘逸,其实内心是很凄苦的,故接下去说“可堪醉墨几淋浪”。可堪,为不堪、哪堪之意。“醉墨淋浪”,化用欧阳修“新诗醉墨时一挥。别后寄我无辞远”,言其挥笔写诗作画,醉墨淋漓,其间着一“几”字,隐含机会不多之意。结尾二句承“醉墨”而发,借画发挥;言其“归家梦”和其所作图画一样,在画图中能把千里河山收入“寸许长”的画幅之中,而“归家梦”也能转瞬之间实现,从而表达出立即送其“归豫章”之意。在此,以画作比,语新意丰,蕴藉含蓄,耐人寻味。
相关阅读
1 最高楼·吾衰矣翻译赏析_最高楼·吾衰矣原文_作者辛弃疾
《最高楼吾衰矣》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 【查看全文】
2 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翻译赏析_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原文_作者辛弃疾《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全文如下: 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浩歌一 【查看全文】
3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阅读答案-辛弃疾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辛弃疾 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 【查看全文】
4 婆罗门引·龙泉佳处翻译赏析_婆罗门引·龙泉佳处原文_作者辛弃疾《婆罗门引龙泉佳处》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龙泉佳处,种花满县却东归。腰间玉若金累。须信功名富贵,长与少年期。怅高山流水,古调今悲。 卧龙暂而。算天 【查看全文】
5 《满江红·点火樱桃》阅读答案-辛弃疾满江红点火樱桃 南宋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茶蘼如雪。春正妤,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横望,春山叠;家 【查看全文】
6 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翻译赏析_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原文_作者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