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和昌父阅读答案-辛弃疾

发布时间: 2019-06-01
鹧鸪天·和昌父①
宋·辛弃疾
万事纷纷一笑中。渊明把菊对秋风。细看爽气今犹在,惟有南山一似翁。
情味好,语言工。三贤②高会古来同。谁知《止酒》《停云》③老,独立斜阳数过鸿。
【注】①作者的朋友赵昌父以淡泊名利、思归山林而闻名。②古来称三贤者甚多,此处指辛弃疾、赵昌父、陶渊明。③陶渊明曾作《止酒》《停云》诗。
9. 简要分析上阕选用陶渊明事迹的作用。
10. 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9. 用典手法;展现陶渊明超脱世俗、富有情趣的形象特点;表达追慕之情;为下面吟咏同样淡泊名利、乐于归隐的赵昌父和自身做铺垫。  
10. ①为共同的志趣而喜悦;②为相同的文学才华而自豪;③饱受思念友人之苦
【解析】
【9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题要求分析上阕选用陶渊明事迹的作用,由题干“选用陶渊明的事迹”可知是用典;答题时注意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作用,内容上首先分析陶渊明的特征,然后分析借其表达的情感,结合“万事纷纷一笑中”“把菊对秋风”可见陶渊明“超脱世俗、富有情趣”;“今犹在,惟有南山一似翁”表达追姆之情;从结构看,“三贤高会”写自己的隐逸之情,陶渊明的事迹为其作铺垫。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注意结合“情味好”“古来同”分析为共同的志趣而喜悦;结合“语言工”“谁知”分析为相同的文学才华而自豪;结合“独立斜阳数过鸿”分析饱受思念友人之苦。


相关阅读
1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阅读答案-辛弃疾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 【查看全文】

2 《沁园春·戊申岁,奏邸忽腾报,谓余以病挂冠,因赋此》阅读答案-辛弃疾

沁园春 辛弃疾 戊申岁,奏邸忽腾报,谓余以病挂冠,因赋此。 老子平生,笑尽人间,儿女怨恩。况白头能几,定应独往,青云得意,见说长存。抖擞衣冠,怜渠无恙,合挂当年神武门 【查看全文】

3 一剪梅∙中秋无月阅读答案-辛弃疾

一剪梅∙中秋无月 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 【查看全文】

4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阅读答案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 辛弃疾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①,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②。 今老 【查看全文】

5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阅读答案-辛弃疾,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① 辛弃疾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②。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梦连环,歌弹铁③,赋 【查看全文】

6 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翻译赏析_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原文_作者辛弃疾

《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骖麟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酌酒援北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