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仁须
初听“仙岩”“既海”这两个名字,很像一副对联,对偶工整。既海是小海,或考说,一小块海,配着仙岩,爱帖得很。“仙岩”之名,自然是有些来历的。此仙是轩瞌黄帝,大神。传说大神在此地修成正果,“仙岩”之名,由此而来。
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仙岩有一潭水,梅雨潭,没有龙,却有点睛之笔——朱自清的《绿》,写的就是梅雨潭:“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以前读的时候没觉得怎么样,真到了潭边,把这篇文章重新读过,惊诧于朱先生的《绿》写得如此之好。
我们也是在秋季薄阴的天气来到梅雨潭边,也是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我们也是写作的人,却没有任何描述的冲动,“眼前有景道不得”,我们能描述的,朱先生已经描述过了。既然有景道不得,就说点儿闲话吧。
瓯海,或者说温州,古时名为永嘉。永嘉太守中,出了个谢灵运,“自言长官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提起谢灵运,得先说说他曾祖辈的谢安。
谢安是个大才,故事很多。谢安年少时,风采神态清秀明达,青年时期风流倜傥,名闻天下,他醉心于与当时的名士、名僧交游,寄情山水,吟诗弄文,酷爱清谈。曲水流觞这种雅宴,于他们是日常,于历史就是传奇。谢安40岁前没认真当过官,40岁时谢氏一门日渐式微,他才萌生了出仕的意愿。
谢安才华横溢,名满江湖,当官也当得风生水起。著名的泥水之战,全靠他运筹帷幄,以7万兵力打败荷坚的15万大军。捷报传来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看一眼捷报,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客人追问,才淡淡一句:“没什么,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一水一战,谢安名垂千古。他多年隐居东山,甫一出世,便是惊世骇俗。
谢安的侄子谢玄,当年是肥水之战的重要指挥者,谢安是后台,谢玄等人是前锋。谢玄的孙子是谢灵运。谢灵运小时候跟谢安一样,聪慧过人,家底丰足,人脉深厚。他也和谢安一样,喜好纵情山水,但他游山玩水时阵仗极大,随从过百,逢山开道,遇水搭桥,为了爬山方便,还设计了最早的登山鞋,被后世称为“灵运展”。
正如钱钟书所言:“人于山水,如‘好美色’;山水于人,如‘惊知己’。”谢灵运“好美色”,寄情山水,作诗百首,留存几十首,永嘉山水因此名闻天下;永嘉山水亦不负灵运,“惊知己”,成全了中国山水诗第一人。山水与灵运,堪称是人与自然的一曲“高山流水”。
谢安与谢灵运,都与山水有缘。谢安隐于山水间,顺势而为,修炼心性,韬光养晦;谢灵运于山水,却是扬,大张旗鼓,热烈而激昂。山水是谢安的一盘棋,下这盘棋如安天下,雄才大略;谢灵运孤高自恋,迷在山水阵里,生了指点江山的心。私心里,谢灵运可能总想超越谢安,至少复制谢安的神话。为此,他走了和谢安截然不同的路,谢安年少时即深谋远虑,远离朝堂,朝堂却放不下谢安,对谢安心心念念;谢灵运一直少年心性,争强好胜,恃才傲物,对朝堂也是撒娇的,总觉得朝堂应该像对谢安那样对自己,甚至应该更加重视自己,他便学谢安,在永嘉山水间徜徉,“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后来他造反,打出的旗号是:“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自视若此,他始终没明白,朝堂对他的珍惜和放纵,只不过是因为他的才华和诗名,宋文帝对他“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赏而已”
山水如禅,领悟决定了结局,东晋谢氏两个最著名的人物,都于山水中流连盘桓,领悟的却截然不同。用白居易《读谢灵运诗》中的句子总结:谢安是“吾闻达士道,穷通顺冥数。通乃朝廷来,穷即江湖去”,谢灵运却是“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谢安40多岁出仕,一出便是东山再起;谢灵运秀才起兵,把自己推向了末路穷途,死时才49岁。“大必笼天海”,谢灵运做不到,掌控不及,但“细不遗草树”,落实于永嘉山水,落实于诗句,倒是所言不虚。谢灵运仕途坎坷,但文学史上,成为山水诗鼻祖,为后世李白、杜甫这样的诗坛大家推崇备至,光耀永存,永嘉山水和谢灵运,是两不辜负,互相成全。
这次在圣寿禅寺,意外看到弘一法师纪念塔。才知道原来弘一法师跟温州也颇有渊源,他在杭州出家三年,来到温州,第二年拜庆福寺住持寂山和尚为依止师:“吾以永嘉为第二故乡。”除了庆福寺,他还住过江心寺、仙岩伏虎庵等寺院,足迹遍布永嘉寺院。他的佛学体系和弘体书法都在永嘉形成。此后常住福建,也时时往来永嘉。
永嘉还真是好山水,佛心禅性,弘一法师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化界的传奇,戏剧、音乐、美术、金石、书法,都有超高建树,在俗世引领风潮,光华万丈;一旦进了佛门,洗尽铅华,笃志苦行,皈依自心,超然尘外。弘一法师僧俗都做到极致,为世人景仰赞叹,连鲁迅先生都感慨:“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得李师手书,幸甚!”仙岩也留下了弘一法师流连的印迹,倘若山水能言,估计也要叹一声:“幸甚!”
弘一法师有言:“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既海仙岩一行,山水有禅意,此言为偈语。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点出仙岩、瓯海两个地名,照应标题并给写作内容限定具体的地理空间,神话传说丰富了文化色彩。
B.文中对历史人物身世的叙述,把谢安作为重点,并与谢灵运形成对比,突出其风流倜傥和雄才大略。
C.谢灵运与山水诗的亲密关系证明了钱钟书先生有关山水诗的论断,引出下文两位谢氏名人对山水的领悟。
D.文中包含大量的文史知识,但以“山水”贯之,繁而不乱,又采用叙议结合的手法,深入分析其人文内涵。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绿》是一篇写景散文,全文对梅雨潭的风景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因此,本文作者对仙岩、瓯海的美景不再关注。
B.《兰亭集序》中的曲水流觞是谢安等名士纵情山水的真实记录,当时他们共赏永嘉春色,饮酒赋诗,抒写人生感慨。
C.与山水互为知己是李白推崇谢灵运的主要原因,他曾梦想沿着谢灵运的足迹云游天姥山,以此抒发恃才傲物的情怀。
D.山水诗使自然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丰富了中国诗歌和绘画题材,开启了乐府诗及唐代孟浩然、王维等人的创作。
8.文章最后三段写弘一法师是否显得赘余?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分析。(4分)
9.本文标题为“山水间”,但为什么撇开山水景色不写,偏要“说点儿闲话”?(6分)
答
6、B.”谢安作为重点,并与谢灵运形成对比”有误,本文谢灵运也是写作重点,二者并不是对比关系。
7、C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
A.“本文作者对仙岩,瓯海的美景不再关注“有误,作者只是不再描写它们,而是从新的角度去表现;考生对朱自清的散文可能比较陌生,但从文中内容应该可以判断出来,如“真到了潭边,把这篇文章重新读过,惊诧于朱先生的《绿》写得如此之好”““眼前有景道不得’,我们能描述的,未先生已经描述过了”。
B.”共赏永嘉春色”有误,应为“会稽山“或“山阴县”的景色;相关内容从《兰亭集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可知。
D.“开启了乐府诗”有误,乐府诗在汉代就有。
故选C。
8、不赘余。最后三段强调弘一法师在文化界的身份地位和在此山水间获得的成就,禅意,使读者感受到此处山水对近现代文化名人的吸引力;进一步丰富仙岩、瓯海的文化内涵。
9、本文围绕仙岩。瓯海主要写了三位历史文化名人,看似闲话,其实极富新意。此处山水美景使几位文化名人各有所得;或顺势而为,或以诗文名世,或深悟山水禅意。这样就避开了游记以写景为主的套路,更能显示出山水美景的灵性与厚重。
相关阅读
1 鲁迅先生的温柔阅读答案-叶浅韵
鲁迅先生的温柔 叶浅韵 近距离与鲁迅先生对视,已经10天了,这是先生留于人世的能量场,我有幸被吸纳。一出房间门,我就看见先生的像,悬于空中的先生有些虚幻。在这个以先生名 【查看全文】
2 荷叶绽放阅读答案-陈乔荷叶绽放 陈乔 ①记忆中似乎更多的是赞美荷花的文字,实在是委屈了荷叶。 ②新居的楼前,有一个大约占地三四亩的水塘,装修住房那段时间,由于季节正悄悄的从冬到春,加上每天 【查看全文】
3 河上漂下一群羊阅读答案-简默河上漂下一群羊 简默 河是黄皮肤,叫黄河。 站在岸边,黄皮肤的河照黄皮肤的我,河比我黄。 我渡河到下游去看石林,它藏匿于一条深深峡谷中,时光之手漫不经心地,甩出一记记耳 【查看全文】
4 时光的气味阅读答案-苏沧桑时光的气味 苏沧桑 时光有时是一种气味,循着它,一路闻过去,会闻到某一年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某一秒。 于我,2015年惊心动魄的那一秒,带着桂花的气味。当时,我们在老家的桂花树 【查看全文】
5 一碗入梦阅读答案-林清玄一碗入梦 林清玄 ①妻子从网上买了一箱大闸蟹,送到家里,每一只都是活蹦乱跳的。从阳澄湖到台北,路远时长,竟能保持螃蟹的生命,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②吃大闸蟹时,儿 【查看全文】
6 来来往往阅读答案-朱以撒来来往往 朱以撒 ①回想个人的写信史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此前觉得写信是大人的事,实在需要了才写信,寄信是需要付费的,一枚邮票可打上半斤酱油,谁没事以写信为乐呢。 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