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一片阅读答案-林清玄

发布时间: 2022-06-05
秋声一片
林清玄
生活在都市的人,愈来愈不了解季节了。
我们不能像在儿时的乡下,看到满地野花怒放,而嗅到春风的讯息;也不能在夜里的庭院,看挥扇乘凉的老人,感受到夏夜的乐趣;更不能在东北季风来临前,做最后一次出海的航行捕鱼,而知道秋季将尽。
都市就是这样的,夏夜里我们坐在冷气房子里,远望落地窗外的明星,几疑是秋天;冬寒的时候,我们走过聚集的花市,还以为春天正盛。然后我们慢慢迷惑了、迷失了。季节对我们已失去了意义,因为在都市里的工作是没有季节的。
前几天,一位朋友来访,兴冲冲的告诉我:“秋天到了,你知不知道?”他突来的问话使我大吃一惊,后来打听清楚,才知道他秋天的讯息来自市场,他到市场去买菜,看到市场里的蟹儿全黄了,才惊觉到秋天已至,不禁令我哑然失笑;对“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鸭子来说,要是知道人是从市场知道秋天,恐怕也要笑吧。
古人是怎么样知道秋天的呢?
我记得宋朝的词人蒋捷写过一首“声声慢”,题名就是“秋声”: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茄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这首词很短,但用了十个“声”字,在宋朝辈起的词人里也是罕见的;蒋捷用了风声、雨声、更声、铃声、笳声、砧声、蛩声、雁声来形容秋天的到来,真是令人感受到一个有节奏的秋天。中国过去的文学作品里都有着十分强烈的季节感,可惜这种季节的感应已经慢慢在流失了。有人说我们季节感的迷失,是因为台湾是个四季如春的地方,这一点我不同意;即使在最热的南部,用双手耕作的农人,永远对时间和气候的变化有一种敏感,那种敏感就像能在看到花苞时预测到它开放的时机。
在工业发展神速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不断有新的发现。我们的祖先只知道事物的实体、季节风云的变化、花草树木的生长,后来的人逐渐能穿透事物的实体找那更精细的物质,老一辈的人只知道物质最小的单位是分子,后来知道分子之下有原子,现在知道原子之内有核子,有中子,有粒子,将来可能在中子粒子之内又发现更细的组成。可叹的是,我们反而失去了事物可见的实体,正是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只见秋毫,不见舆薪”。
到如今,我们对大自然的感应甚至不如一棵树。一棵树知道什么时候抽芽、开花、结实、落叶等等,并且把它的生命经验记录在一圈圈或松或紧的年轮,而我们呢?有许多年轻的孩子甚至不知道玫瑰、杜鹃什么时候开花。更不要说从声音里体会秋天的来临了。
自从我们可以控制室内的气温以来,季节的感受就变成被遗弃的孩子,尽管它在冬天里猛力的哭号,也没有多少人能听见了。有一次我在纽约,窗外正飘着大雪,由于室内的暖气很强,我们在朋友家只穿着单衣,朋友从冰箱拿出冰淇淋来招待我们,我拿着冰淇淋看窗外大雪竟自呆了,怀念着“红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那样冬天的生活。那时,季节的孩子在窗外徘徊着,我仿佛看见它蹑着足,走入了远方的树林。
由于人在室内改变了自然,我们就不容易明白冬天午后的阳光有多么可爱,也不容易体知夏夜庭院,静听蟋蟀鸣唱任凉凤吹拂的快意了。因为温室栽培,我们四季都有玫瑰花,但我们就不能亲切知道春天玫瑰是多么的美;我们四季都有杜鹃可赏,也就不知道杜鹃血一样的花是如何动人了。
传说唐朝的武则天,因为嫌牡丹开花太迟,曾下令将牡丹用火焙燔,吓得牡丹仙子大为惊慌,连忙连夜开花以娱武后的欢心,才免去焙燔之苦。读到这则传说的时候,我还是一个不经事的少年,也不禁掩卷而叹;我们现在那些温室里的花朵,不正是用火来烤着的各种花的精灵吗?使牡丹在室外还下着大雪的冬天开花,到底能让人有什么样的乐趣呢?我不明白。
萌芽的春、绿荫的夏、凋零的秋、枯寂的冬在人类科学的进化中也逐渐迷失了。我们知道秋天的来临,竟不再是从满地的落叶上,而是市场上的蟹黄,是电视、报纸上暖气与毛毡的广告,使我在秋天临窗北望的时候,有着一种伤感的心情。
这种心情,恐怕是我们下一代的孩子永远也不会知道的吧!
13.你怎样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及蕴含的情感?(2分)
14.作者引述宋朝词人蒋捷词作《声声慢•秋声》有哪些益处?(2分)
15.“季节的感受就变成被遗弃的孩子”是相当精美的比喻,你怎样理解这句话?(2分)
16.作者说自己“有着一种伤感的心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2分)
17.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之前,各填出修饰性文字,但不能照抄文中原句。(2分)


13、答案:含义是人们现今已被现代都市化的生活所包围,已经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好;话语中流露着无奈与惋惜惆怅之情。
 标准:以分号为界,要答出两点,答正确一点1分。语言不必与答案相同。
14、答案:既可以使读者感受到“秋声”所渲染的迷人情境;又能感受到古人对秋天的深情;更使读者感受到现代生活远离自然的缺憾;这样写,文章生动而有深度。
标准:此题较难,意思答对答全即可,如果仅答使文章生动之类的话,扣1分。
15、答案:感受季节能给人带来美好的心灵体验,这体验就像一个可爱的儿童;可是现代生活使人们已很难感受到季节之美,就如同可爱的孩子被遗弃一样。
 标准:此题较难,意思能答对即可,没有分析表述,扣1分。
16、答案:现代都市化的生活使人们远离了大自然,人们为满足生活的欲望又在人为地改变着自然,接近自然生活的情趣越来越难以感受到。作者为此难过而生伤感。
标准:此题较难,意思能答对即可,不能理解到远离自然生活的缺憾,扣1分。
17、答案:示例:生机勃发的春 绿色浓浓的夏 五彩缤纷的秋 静寂清冷的冬标准:修饰语体现出该季节特点,即为正确。此题看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师自己掌握。少写一个季节,或一个季节写得不具备季节特色,均扣1分。



相关阅读
1 《晒晒暖》阅读答案-琦君

晒晒暖 琦君 ①我的故乡是浙江永嘉,乡里人管晒太阳叫晒晒暖,两个晒字,似乎有一份土气,也多一份淳朴的农村情味。说着这三个字,也越加使我怀念阔别十五年的故乡,和在故乡矮 【查看全文】

2 乡土情结阅读答案-柯灵

乡土情结 柯灵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邀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 【查看全文】

3 父亲和我的时代(节选)阅读答案-杨遥

父亲和我的时代(节选) 杨遥 ①有一天,父亲突然打来电话,让我加他的微信,帮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一下视频。我欣喜父亲终于有变化了,赶忙加上他的微信,打开发来的视频。父亲 【查看全文】

4 斜风细雨品枯荷阅读答案

斜风细雨品枯荷 国人爱花由来久矣。在千百年的传统风俗中,花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从文人雅士到俗子凡夫,人们对花草林木的喜爱,往往源于婀娜别致处,清雅飘香来,因此那些姹紫 【查看全文】

5 《难忘梅朵》阅读答案-

难忘梅朵 罗达成 我加盟《文汇月刊》之后,发现之前听到的梅朵工作作风简单粗暴的评价很不公道,梅朵是由百分之几的暴风雨与百分之九十几的春风细雨构成的,金刚怒目是偶发,笑 【查看全文】

6 北方的河阅读答案-张承志

北方的河 张承志 那浑黄的河水在高原阳光的眼晒下,反射着强烈的光。天空又蓝又远,清澄如洗。他觉得神清气爽,觉得这大自然既单纯又和协。他哼了声民歌,心里觉得很舒服。解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