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志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就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等,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山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17. 请简要概括全文的论述思路。
18. 作者在第④段中引用了文嘉的题画诗,有什么作用?
19. 中国艺术为什么追求静寒境界?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答
17. 首先,提出中国艺术追求的是静寒境界;然后,阐释了“静寒境界”的具体内涵:既是环境的宁静,更是一种独特的心境与生命的跃迁;最后,指出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
18. 题画诗表现出了静寂冷寒天地中充满了生机(或“静寒为盎然的生机提供了一个背景”);证明了“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的观点;运用例证,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说服力。
19. 因为静寒之境体现了中国人的社会思想和审美追求(文化追求)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心境,中国画家喜欢用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因为以静观动,动静相宜,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因为中国艺术要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呈现山水面貌的原样。
解析
17.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请简要概括全文的论述思路”,是考查学生概括文章论述思路能力。概括文章的论述思路,可以先给文章划分层次,然后概括层意,最后应“首先……其次……接着……”等关联词,将各层层意联结起来即可。本题,通读文章,可知本文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①节为文章第一部分,提出中国艺术追求的是静寒境界;第②——④段为文章第二部分,阐释了“静寒境界”的具体内涵:既是环境的宁静,更是一种独特的心境与生命的跃迁。第⑤节为文章的第三部分,指出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所以本文的论述思路为首先,提出中国艺术追求的是静寒境界;然后,阐释了“静寒境界”的具体内涵:既是环境的宁静,更是一种独特的心境与生命的跃迁;最后,指出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
18.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者在第④段引用了文嘉的题画诗,有什么作用”,这是考查论述类类文本中论据的作用。首先明确论据的类型,“引用了文嘉的题画诗”说明这是引用论证,且引用的是诗词,表达上的作用通常是“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学色彩,增强了说服力”,这是套话,考生可以熟记于心;然后分析第四段的中心,“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是本段的中心句,后面所使用的论据自然是为了证明这一中心;最后分析题画诗的内容,“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从这些内容的分析中可以知道,题画诗表现出了静寂冷寒天地中的生机。
19. 试题分析:题干文的是“中国艺术为什么追求静寒境界?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通读文章,可在文章第一段说“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这说明静寒之境是国人的理想和追求;第三段说“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第四段说“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第五段说“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概括中国艺术为什么追求静寒境界。
相关阅读
1 家园如梦阅读答案-山珍
家园如梦 山珍 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挤进了那扇用皮纸蒙住的三字窗。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显单薄的树枝,嗓音很低,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 【查看全文】
2 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阅读答案-朱光潜文本一: 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注] 朱光潜 在当代画家中,我认识丰子恺先生最早,也最清楚。说起来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他和我都在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教书。他在湖边盖 【查看全文】
3 有此一间,不求广厦阅读答案有此一间,不求广厦 ①室雅无须大,花香不在多这句话常被写成楹联挂于书房。对中国文人来说,书房不仅是一个可以让人暂别柴米油盐的地方,更是与圣贤高朋为侣的精神家园。 ②中 【查看全文】
4 世事纷繁,倘若一个人始终能保持“自如”的状态 阅读答案①世事纷繁,倘若一个人始终能保持自如的状态,实属难能可贵。 ②任尔东西南北风乱云飞渡仍从容一蓑烟雨任平生都是对自如之境的生动写照。清代王障的《今世说》记载了两则故事 【查看全文】
5 发现大地的星星阅读答案-迟子建发现大地的星星 ①我出生在正月,是和着风雪的节拍来到人世的,这个季节对极北地区来说天黑得早,人们做晚饭时,得点油灯或蜡烛。但这样的光明是耗钱的,所以为着节省,一般的 【查看全文】
6 水墨周庄阅读答案-王剑冰水墨周庄 王剑冰 水,贯穿了整个周庄。 水的流动的缓慢,使我看不出它是从何处流来,又向何处流去。仔细辨认的时候,也只是看到一些鱼儿群体性地流动,但这种流动是盲目的、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