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命到罐头阅读答案-王开岭

发布时间: 2020-01-26
从生命到罐头
王开岭
很多时候,生命的“成长”表现为一条从简单到复杂、从明晰到混沌、从纤盈到臃肿、从摇篮到罐头的路径。
对少年心理有着诱惑和塑造功能的并非课本,而是成人世界的生活模型和价值面貌。不管少年的天性如何纯真,无论童年教育多么诗意和美好,一旦他离开童话和教室,面对实际的社会挑衅与竞争敌意——尤其生活的诸多不公、复杂人际和“潜规则”,在经历了短暂的惊愕、迷惘、沮丧、失措后,他便开始了适应世侩秩序、遵守集体契约的人生实习。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追逐“成年”的游戏中,一方面,他为自己的稚气惴惴不安、羞愧难当,陷入深深自卑——他狠狠撕毁童年的名片,宣布与之决裂;一方面,他潜心观察那些成人榜样,仔细揣摩,暗暗效之,唯恐模仿得不像,唯恐不知深浅不合规矩不对路数……渐渐,他开始以“成熟”“稳重”自居,以嘲笑同辈的“幼稚”“单纯”为能事了。
至此,在其心目中,他才真正“长大”。他为自己终于换来的“老道”沾沾自喜,引为生命资本。其实,“老道”又何尝不是“势利”“圆滑”“乖巧”“投机”“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同义语?可惜,他已不觉有何异常了。即使他童心未泯,良知犹存,偶尔也会对某些阴暗和不公露出愤懑,但这并不改变什么,为了保全自己,他同样会向“复杂”妥协,对“臃肿”微笑,向“龌龊”献媚,与“潜规则”合作,甚至倚仗俗恶扩充自己的生存实力和地盘……
褪去了天真,生命也就失去了生动,剪掉了羽翼。当一个人的灵魂因饥饿而狼吞虎咽——并因不节食而变得臃肿,他就真的衰弱了,生命亦变得可疑。就像煮熟的扇贝,你已听不到涛声,嗅不出海的气息了。
生命终于变成了“成品”。一个个儿童排着长队,由教父们领着,经过“学校”一级级甬道,走向“社会”这座热气腾腾的孵化器。终于,一队队的商人、官员、买办、得意者、落魄者、蹒跚者、受难者——手执各种证件、履历、薪袋、诉状、合同、标书、欲望计划……鱼贯而出。
凯斯特纳说:“从前他们是孩子,后来长大成人,不过现在他们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是啊,什么样的人呢?
冷漠、猜忌、等级、敌意,取代了爱、信任、平等和友谊,温柔变成了粗野,轻盈变成了浊重,慷慨变成了吝啬……生命变成了罐头。生命就这样诗意地开始,又这样臃肿而可耻地结束。
孩子有了新的孩子,教子成了新的教父。公正的上帝,曾送给每人一件了不起的礼物——童年!可惜,多少人很快就将其丢掉了。
然而,这绝非我们的初衷。绝非我们生活的目的。
尼采悲愤地说:“我要告诉他们,精神如何变成骆驼,骆驼如何变成狮子,最后,狮子又为何变成小孩……小孩是天真与遗忘,一个新的开始,一个自转的轮,一个原始的动作,一个神圣的肯定。”
在神性的眼里,儿童世界,是人类的天堂。而孩子,代表着未来的全新的生命类型。
16. 结合文意,分析生命变成罐头的原因。
17. 探究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深刻内涵。


16. ①成人生活对孩子的榜样示范作用和价值观对孩子的消极影响。②激烈的社会竞争所产生的生存压力。③孩子自身对社会不合理现象和卑劣生存法则的妥协和顺从。 
17. ①美好的世界应当像儿童的世界一样充满爱、信任、平等。②未来的全新的生命类型应当像孩子一样具有纯真、诗意和美好的特征。③表达了作者对人性回归到“人之初”状态的期待和呼唤。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问题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在原文中找到答案对应的信息源,然后进行筛选概括。从全文来看“生命变成罐头”,是因为:①“对少年心理有着诱惑和塑造功能的并非课本,而是成人世界的生活模型和价值面貌。”成人生活对孩子的榜样示范作用和价值观对孩子的消极影响。②“为了保全自己,他同样会向“复杂”妥协,对“臃肿”微笑,向“龌龊”献媚,与“潜规则”合作,甚至倚仗俗恶扩充自己的生存实力和地盘……”激烈的社会竞争所产生的生存压力。③ “他潜心观察那些成人榜样,仔细揣摩,暗暗效之,唯恐模仿得不像,唯恐不知深浅不合规矩不对路数”孩子自身对社会不合理现象和卑劣生存法则的妥协和顺从。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意蕴和艺术构思的能力。作品的意蕴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角度”是对作品的一种横向的审视,比如作品的形象、主旨、语言、技巧、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作者的思想经历、作品的时代背景等方面;“层面”是对作品的一种纵向的审视,比如作品的意义层面、思想层面、价值层面、审美层面等。对散文来说,最重要的探究方法就是“因形悟神”法。就是看散文写了哪些不同材料或材料的不同方面,据此来探究其思想意蕴、情感意蕴等。文本最后一段,①“儿童世界,是人类的天堂。”美好的世界应当像儿童的世界一样充满爱、信任、平等。②“而孩子,代表着未来的全新的生命类型。”未来的全新的生命类型应当像孩子一样具有纯真、诗意和美好的特征。③综合分析可知,最后这一段表达了作者对人性回归到“人之初”状态的期待和呼唤。



相关阅读
1 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阅读答案-朱光潜

文本一: 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注] 朱光潜 在当代画家中,我认识丰子恺先生最早,也最清楚。说起来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他和我都在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教书。他在湖边盖 【查看全文】

2 有此一间,不求广厦阅读答案

有此一间,不求广厦 ①室雅无须大,花香不在多这句话常被写成楹联挂于书房。对中国文人来说,书房不仅是一个可以让人暂别柴米油盐的地方,更是与圣贤高朋为侣的精神家园。 ②中 【查看全文】

3 发现大地的星星阅读答案-迟子建

发现大地的星星 ①我出生在正月,是和着风雪的节拍来到人世的,这个季节对极北地区来说天黑得早,人们做晚饭时,得点油灯或蜡烛。但这样的光明是耗钱的,所以为着节省,一般的 【查看全文】

4 家园如梦阅读答案-山珍

家园如梦 山珍 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挤进了那扇用皮纸蒙住的三字窗。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显单薄的树枝,嗓音很低,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 【查看全文】

5 水墨周庄阅读答案-王剑冰

水墨周庄 王剑冰 水,贯穿了整个周庄。 水的流动的缓慢,使我看不出它是从何处流来,又向何处流去。仔细辨认的时候,也只是看到一些鱼儿群体性地流动,但这种流动是盲目的、自 【查看全文】

6 世事纷繁,倘若一个人始终能保持“自如”的状态 阅读答案

①世事纷繁,倘若一个人始终能保持自如的状态,实属难能可贵。 ②任尔东西南北风乱云飞渡仍从容一蓑烟雨任平生都是对自如之境的生动写照。清代王障的《今世说》记载了两则故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