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安慰孤独的麦子阅读答案-马国富

发布时间: 2021-01-08
谁来安慰孤独的麦子
马国富
我经常和远在千里之外的父亲通电话。每次电话里除了问一些家里的事情之外,我总是按着时令问问地里的庄稼。父亲说现在种庄稼的人越来越少,更多的人情愿到城里打工,也不愿意种庄稼。尽管父亲现在搬家了,十多年不种庄稼,但他时常从县城赶到村子,看看久不住人的院子,看看院子周围的庄稼地。
我问父亲,那现在村里的人不种庄稼,种些啥?庄稼地就一直荒着?父亲说,有的人家没有年轻人,把地承包给一些搞绿化的老板,一年收八百多块钱的租金,让老板们种树苗,长得差不多了就运到城里或者工程上搞绿化。有的人家,索性种些蔬菜,或者就荒在那里,任杂草丛生。脱离土地的父亲,以走在田里的姿势,和农业保持着水乳般的关系。他说,每当脚踩在庄稼地里,心里就感觉踏实,一直没有断地气。我知道,这地气就是土地里涌动的生命张力,是它们支撑我们在光阴里留下自己的脚印。
土地是麦子的母亲。母亲高贵,她养活了一辈又一辈的人。母亲卑贱,她总是在最低处,接纳践踏、嘲笑、漠视,甚至遗忘。母亲仁慈,她平等地遵循着自然的道义。无论面对怎样的风霜与赞美,她总是沉默着,让种子发芽、开花、结果。土地一生都在奉献,她一生都聚集着美德,而我们不断索取的一生却时常纠缠着罪恶。
城镇化的爪牙一步步地伸向农村,土地被开发、占用,成为未来城市的候补。土地越来越少,仓里的麦子陷入孤独,它们看不到蓝天,看不到星星的眼泪,看不到草叶的珍珠,看不到月亮的脸,它们被困在仓里,会不会喊疼?节令的旗箭已无法指引它们深入到地里,它们成了孤儿。
孤独的夜晚,我经常想回到故乡的田野,听听庄稼拔节的声音,和那些庄稼说说话,听听月下蛙鸣。我会坐在田境上,拈一根草叶,放在嘴里,在草木的腥香中做一次从容的呼吸。我会抚着一株庄稼的叶子,像握住知己的手,把多年来自己在城市的滋味说给它听。我要让它知道,因为我的梦中始终有一块田野,我才对世俗的生活保持信心。我生命的词典里,永远有着麦子的位置。
我也时常和几个远离故乡的发小交流。尽管大家都在城里生活,但常常惦记着庄稼地,惦念着庄稼的长势。对于我们而言,方言、饮食、庄稼都是故乡给予我们的深入骨髓的乡土基因。我们深知,没有了庄稼地,没有了种子,隔断了与故乡的距离,我们就失去了未来。麦子是乡情的大使,内敛、低调、朴素。每年春节回家探亲,遇到发小,我们都一起走遍故乡的每个田野、山头和河流,重温年少时在麦地里度过的光景,抚摸那些小时候跟着父辈种在田间地头的白杨树。白杨树已经长得很粗了,像忠贞的士兵,守着阵营,我们却成为故乡的逃兵。只有将双脚踏在故乡的大地上,我们的心才是轻盈的。过了假期,我们又怀着惆怅的心情走了,而麦地仍在一天天地减少、荒芜。
在返程的车上,看着车窗外飞逝的麦子,速度切割着窗外的田野,使它们成为一条线,刀锋一样落在心上,瞬间,自己的心仿佛被掏空。我总有落泪的酸涩,何时才能回到这方土地?回到麦子身边? 空旷的麦田,只有鸟儿飞过,谁来安慰孤独的麦子?
(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父亲虽然十多年不种庄稼了,但仍然和田地、庄稼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因为土地和庄稼能给父亲带来安全感和生命的活力。
B.城镇化发展使农村耕地被开发、占用或荒废,土地越来越少,是仓里的麦子陷入孤独的原因,作者讨厌麦子陷入孤独的境地。
C."故乡的逃兵"指作者和离开故土的作者的发小,作者这样说是为了表达他们对自己没能坚守故土、保护好故土的歉疚之情。
D."只有将双脚踏在故乡的大地上,我们的心才是轻盈的",是因为故土里涌动的生命张力可以给"我们"以支撑,使"我们"对世俗生活保持信心。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以父子之间打电话唠家常开篇,既用细腻的笔触叙写了故乡土地的耕种情况,又很自然地引出下文关于土地、庄稼和麦子等话题。
B. 文章第四段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土地比作母亲,生动形象地表现土地用她的仁慈和牵献滋养了麦子和乡民,语气强烈,感情充沛。
C.文章结尾照应标题和上文,空旷的麦田和天空飞过的鸟儿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麦子的孤独,表现作者对麦子和故乡耕地流失的痛惜之情。
D.文章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描写细腻,生动形象,富有诗意美感和极强的画面感,让读者感受到乡村文化没落给作者带来的失落和惆怅。8."我"的哪些表现体现了对故土和麦子的思念之情?(4 分)
9.文章以"谁来安慰孤独的麦子"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6. B(作者心疼麦子陷入孤独的境地。)
7.D("让读者感受到乡村文化没落给作者带来的失落和惆怅"理解错误,文中没有涉及乡村文化没落的话题。)
8.①"我"经常和父亲通电话,每次都按着时令问问地里的庄稼;②"我"常想回到故乡,听庄稼拔节的声音,坐在田埂上闻草木的腥香,抚着庄稼的叶子,在心里给麦子留有位置;③"我"时常和远离故乡的发小交流对故乡和麦子的想念之情;①每年春节回家探亲,遇到发小,我们都要走遍故乡的每一个田野、山头和河流,重温少年时光,抚摸白杨树;⑤返程时,"我"看着窗外的飞逝的麦子感觉心被掏空,想着何时才能再回来。(每点1分,答任意四点即可,酌情给分)
9.①内容上∶以"谁来安慰孤独的麦子"为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写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土地被占用或荒废,麦子陷人孤独的境地,"我"和发小经常想念故土和麦子等内容;②主题上∶以"谁来安慰孤独的麦子"为题,凸显了作者对故土和麦子的思念之情,对农村耕地变少和荒废的痛惜之情,揭示了严肃的社会问题;③阅读效果上;以"谁来安慰孤独的麦子"为题,运用拟人的修辞和疑问的语气,生动形象,新颖独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 2分,酌情给分)



相关阅读
1 《帽子》阅读答案-雁戈

帽子 雁戈 临出发时,妻子招呼开车的司机把车停住,大声说:帽子,他的帽子。接着,我看到妻子发疯似的冲进屋里,抱出一大摞帽子,气喘吁吁地往车这边跑。 那一大摞帽子全是我 【查看全文】

2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节选)阅读答案-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节选) 丁玲 ①开会啦!张裕民①跳上台中央,咱们村闹土地改革到如今已经十多天了,咱们要翻身,可不容易,咱们村上有好些剥削咱们的地主,咱们今天就来拔尖。 【查看全文】

3 文本一:迷路阅读答案-刘国芳

文本一: 迷 路 刘国芳 有一天,我一个人去爷爷家。爷爷住在一个叫夏村的地方,以前我去过,跟大人去的。爷爷家不是太远,我跟在大人屁股后面,走了那么十几二十几分钟,就到了 【查看全文】

4 遗失的帽子阅读答案

遗失的帽子 帽子怎么会不见了呢? 昨天唐忽忽去买六一用品,在集市上逛一圈后,突然发现帽子不见了。那是一顶很普通的淡蓝色迷彩遮阳帽,帽檐上排列着细密的针脚,是妈妈留给她 【查看全文】

5 变形记(节选)阅读答案-卡夫卡

变形记(节选) 卡夫卡 现在又该怎么办呢?格里高尔自言自语地说,向四周围的黑暗扫了一眼。他很快就发现自己已经完全不能动弹了。这并没有使他吃惊,相反,他依靠这些又细又弱 【查看全文】

6 《鹅飞时》阅读答案

鹅飞时 韦名 湖不大,瘦瘦长长,湖水却和天空一样湛蓝。湖边,亭台楼榭,白杨挺立,新柳含露,翠竹摇曳。湖里鱼儿成群,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没入水中。岸上的景像倒映在水里,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