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珊,你在哪里阅读答案-聂华苓

发布时间: 2021-01-31
珊珊,你在哪里①

(中国台湾)聂华苓

李鑫跳上十二路电车,将车票交给车掌②后,在右边靠车头的位子上坐下来,从裤袋里掏出手帕试去额头的汗,然后又由上衣口袋中掏出袖珍记事本,找到珊珊的地址,他又默念了一遍:“吉林路九十七巷六号。”他将记事本放回袋内。“十五年了,她该还认得我吧!”

珊珊是走进他人生的第一个女孩,一直供奉在他心坛上最隐秘、最神圣的一角。她象征他少年时代的一个梦,一个飘渺而又美丽的梦。

这时车子已到了北门站,上来一个西装笔挺的中年人。接着这个中年人便和车掌就先买票还是下站补票争执起来。最后是坐在李鑫对面的一位老头儿撕下自己的一张票解决了这场车票争执。

那新上车的人在老先生旁边坐下了,“等一下我下车买了票还你!”他一面说,一面用眼睛狠狠地瞪了车掌一眼。她正在用手绢拭眼泪。

于是老头儿和中年人攀谈起来,说着说着便说到老头儿十几年前还在大陆的时候,在四川当行政专员的事儿。

四川,十几年以前,这些极普通的字眼,在今天的李鑫心中都有了特殊的意义。他可不就是十几年以前在四川第一次看到珊珊?有一天傍晚,他站在门前,远远地,看见大路上有个小女孩背着落日走来,穿着一件柔蓝的衣服,身后是一片耀眼的金辉。

他听见了她的南京腔,和她开玩笑,喊她南京大萝卜,她瞪了他一眼:“我叫赖玉珊,她们都喊我珊珊!”说完连忙用手绢捂着嘴笑。

“哈,妙论!”

李鑫一抬头,那个捂着嘴笑的小女孩不见了,原来是眼面前的老头儿大叫了一声。只听见老头儿和中年人讨论女朋友的标准,后来又谈起写爱情小说的各种主义。李鑫在对面好象坐包厢看戏一样,不觉暗自好笑。他不想再听下去。转过身去看街。

车子正好经过一个小果摊,上面摆满了五颜六色的水果,李鑫一眼就看见了那黄澄澄的橘子。不由自主地又开始回想起当年和珊珊、妹妹一道去橘林偷橘子的情景。

四川的橘子很便宜,他们不是买不起。没有偷窃者的辛酸,有的只是新鲜的刺激,只是青春的焕发。他还记得,那天珊珊穿着一件黑丝绒短外衣,配着一条石榴红的羊毛围巾,她的小脸也像个小太阳一样,照得人的眼发亮,照得人的心暖暖的。

后来,看橘林的高大女人跑来了,李鑫先跳下树,然后站在树下接珊珊下来。她慌忙一跳,正好撞在他的怀里,珊珊的脸一下像火烧似的红了。

等到他们在一座竹林后田田埂上会合,妹妹用裙子兜了一兜橘子,脸像刚出笼的馒头,直冒气。一见面,妹妹就撅着嘴说道:“珊珊,怪你,你放哨的,跑到树上吃橘子去了!”李鑫指着妹妹兜着的橘子笑道:“你呢,你还不是只顾摘橘子去了!”他们讲起刚才的狼狈情景,笑成一团,珊珊差一点儿跌到水田里去了。

“哎哟,笑死人的,我笑不得了!”

李鑫吃了一惊,是谁也在笑?抬起头看向车尾的两个女人,其中一个是早就在车上的那个酒糟鼻子,另一个,大概是在他胡思乱想的当儿上来的吧,只看得见挺在外面的一个大肚子和一双浮肿的脚。两个女人之间有两个小孩跪在位子上看街。

酒糟鼻子突然不笑了,叫道:“你看,那不是崔小姐!在那辆三轮车上!”

“五十岁了,反而打扮得像个妖精。听说她找了一个比她小二十岁的丈夫,哎呀……”那两个女人的声音像夏天的绿头苍蝇一样,挥不掉,打不开。

“你们平时作何消遣?”酒糟鼻子转换了一个话题。

“打打小牌!那天我听了一副好牌啊,你听我说……”

“以后你们三缺一的时候,我来凑一脚!”酒糟鼻子的兴趣来了,声音也宏亮了一些。“你只管来,我打牌呀,可是要看人来,牌品不好的不来;一个小钱一个小钱零掏的不来,我——”

“我也一样,我们的性情倒是很合得来!”

李鑫厌烦得恨不得用手捂住耳朵。不由得又掏出那个袖珍记事本,将珊珊地址默念了一遍:“吉林路九十七巷六号。”他的心开始噗噗地跳了起来。他看到她时称呼什么呢?

还喊她珊珊吗?似乎不太合适;喊她邱太太吗?也别扭。这样一称呼,就像他们之间没有一点儿关系似的,他不甘心!他决定什么也不称呼,只问她一句:“还记得我吗?”她也许起先会怔怔地望着他,然后淡淡地一笑,点一下头。

她现在也许松松地挽了一个髻,用一根柔蓝的缎带绾在脑后,就和他第一次看到她时那衣服的颜色一样,那种柔和的颜色只有配在她身上才调和。

“先生,先生,吉林路到啦!”车掌的声音打断了李鑫的幻想。

他直起身子,看到那酒糟鼻子正对着窗外高声叫道:“邱太太,我哪天来陪你打小牌。你多少巷?我又忘了!”

“吉林路九十七巷,六号!”那孕妇南腔北调地回答。李鑫一下子怔住了!

“慢点!小毛头,你想死呀!”那一声“小毛头”却是纯粹的南京腔,由车外无情地钻进李鑫耳中。

李鑫想扭头去看窗外,但他扭不过去,扶着那冷冰冰的铜柱子,无力地倒在车凳上。

(有删改)
(注)①这篇小说的写作背景是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初的五十年代;②车掌:旧式电车的司机和售票员。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珊珊对崔小姐的评价体现着她的刻薄和庸俗,这正是李鑫觉得她和酒糟鼻的声音如同苍蝇的主要原因。
B.本文双线叙事,在回忆和现实中来回穿梭,从而使故事凝练简洁,并在现实和回忆间形成了巨大反差。
C.本文采用了开放式结尾,前文借助回忆做足铺垫,然后借助“地址”这个巧妙的情节元素完成了突转。
D.小说把主人公寻访女友的故事浓缩在途中车上,从这个横截面观照了社会的人情世态,可谓匠心独运。
2、小说的主要角色是“珊珊”,为什么还要写“中年人”和“老头儿”这两个人物,请结合文本分析。
3、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珊珊,你在哪里”的深层含义。


1、C “本文采用了开放式结尾”错误,不是开放式,是突转式结局。
2、①情节上,丰富小说的情节内容,使叙事更丰满;②情节上,这两个人物的对话是今昔两条叙事线之间的第一次交汇;③人物形象上,衬托了“孕妇”,也就是“珊珊”的世俗形象;④社会环境上,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和地方的背景,即四五十年代国民党刚刚败退台湾时。
3、①珊珊代表着纯洁的爱情,与现实中的刻薄世俗的妇人形成对比,象征着爱情与理想的幻灭。②珊珊代表着人生最美好的青春,与现实中浮肿的中年孕妇形成对比,象征着青春的流逝。③珊珊代表着异乡人对大陆故土的美好回忆,与麻木空虚的现实形成对比,象征着游子的故土迷思。



相关阅读
1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节选)阅读答案-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节选) 丁玲 ①开会啦!张裕民①跳上台中央,咱们村闹土地改革到如今已经十多天了,咱们要翻身,可不容易,咱们村上有好些剥削咱们的地主,咱们今天就来拔尖。 【查看全文】

2 遗失的帽子阅读答案

遗失的帽子 帽子怎么会不见了呢? 昨天唐忽忽去买六一用品,在集市上逛一圈后,突然发现帽子不见了。那是一顶很普通的淡蓝色迷彩遮阳帽,帽檐上排列着细密的针脚,是妈妈留给她 【查看全文】

3 变形记(节选)阅读答案-卡夫卡

变形记(节选) 卡夫卡 现在又该怎么办呢?格里高尔自言自语地说,向四周围的黑暗扫了一眼。他很快就发现自己已经完全不能动弹了。这并没有使他吃惊,相反,他依靠这些又细又弱 【查看全文】

4 《鹅飞时》阅读答案

鹅飞时 韦名 湖不大,瘦瘦长长,湖水却和天空一样湛蓝。湖边,亭台楼榭,白杨挺立,新柳含露,翠竹摇曳。湖里鱼儿成群,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没入水中。岸上的景像倒映在水里,恍 【查看全文】

5 《帽子》阅读答案-雁戈

帽子 雁戈 临出发时,妻子招呼开车的司机把车停住,大声说:帽子,他的帽子。接着,我看到妻子发疯似的冲进屋里,抱出一大摞帽子,气喘吁吁地往车这边跑。 那一大摞帽子全是我 【查看全文】

6 文本一:迷路阅读答案-刘国芳

文本一: 迷 路 刘国芳 有一天,我一个人去爷爷家。爷爷住在一个叫夏村的地方,以前我去过,跟大人去的。爷爷家不是太远,我跟在大人屁股后面,走了那么十几二十几分钟,就到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