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槐树阅读答案-曹文轩

发布时间: 2021-05-08
文本一:
老槐树
曹文轩
青铜骑着牛离开家,来到老槐树下。
月光似水,泻满一河一地。草丛里,秋虫在鸣叫。芦苇丛里,有鸟受了什么惊动,突然飞起来,在天空里叫了几声,不知飞向了哪里。天空离大地远了许多。天气已经凉爽。一切,都是秋天的景象。
青铜从牛背上跳下来,赤脚站在被秋露打湿的草丛中。
牛昂着头,在看月亮。它的目光黑晶晶的,像两颗黑宝石。
青铜也去看月亮,今晚的月亮是个白月亮,特别的柔和。
牛低下头去吃草时,青铜双膝跪在了草丛里,望着它,用手比划着。他相信牛一定能听懂他的话。他总是与牛说话,用眼神与手势。他问道:“你喜欢葵花吗?”
牛嚼着草
但青铜却听到了牛的回答:“喜欢。”
“我们把她接到家,好吗?”
牛抬起头来。
青铜又听到了牛的回答:“好。”
……
第二天上午八点半钟,葵花准时被干校的人领到了老槐树下。
送她来的几个阿姨很精心地打扮了这个小姑娘。一个干干净净、体体面面的小姑娘。
她没有哭。她对自己说:“葵花不哭。”虽然她已失去了世上唯一的亲人。
……
老槐树下,早聚集了很多人。
人们谁也不说话。
谁家也没有表示希望领养葵花。
大麦地的大部分人家,都不缺孩子。
人们看到了青铜一家人。青铜家就青铜一个男孩,而且还是一个哑巴。但,谁也没有去想他家能否领养葵花。因为青铜家太穷。
已近中午,也没有一户人家出来表示愿意领养葵花。
葵花的头,垂得更低了
村长看到了青铜一家人,走过来说了一句:“你们一家人倒都是好人,这孩子到你们家最合适不过了,可你们家就是……”他没有将“太穷”两个字说出口,摇了摇头走了。走过青铜身边,他用大手在青铜的头上,非常惋惜地抚摸了几下。
一直蹲在地上的爸爸,过了一会儿,站起身来说:“回去吧。”
葵花看着青铜一家渐渐远去,泪水顺鼻梁而下……
青铜一家人回到家,都默不作声。
妈妈将饭菜端上桌后,没有一个坐到桌前的,妈妈叹息了一声,也走开了。
妈妈回到屋里后,一边惦记着坐在水泥桩上的青铜,一边在屋里收拾着。收拾着收拾着,她停住了。因为她忽然觉察到自己的收拾,有点儿莫名其妙。干吗要收拾出 一张小床来呢?干吗把青铜床上的蚊帐摘下来放到水盆里呢?干吗要把柜子里一条干净被子抱出来呢?干吗拿出一只枕头来了呢?……她坐在那张刚收拾出来的干干 净净的小床边,目光里满是犹疑。
此时,青铜的爸爸正在与牛怄气。那牛平素总是很听话的,而今天却总是找别扭。一会儿拉屎,一会儿撒尿,让它走路,它磨磨蹭蹭,还一边走,一边偷吃人家的庄 稼。到了地里,爸爸刚将轭头架在它的脖子上,就被它一甩脑袋甩掉在地里。爸爸几次扬起鞭子要揍它。它却昂起头来,朝爸爸哞哞叫着,然后不住地从鼻子里喷出 气来。
奶奶从老槐树下回来后,就一直站在门前的篱笆下,拄着拐棍,朝老槐树方向望着。
不知为什么,爸爸竟牵着牛回来了。他本来是让牛耕地的,但耕着耕着,他停住了,卸了轭,牵了牛,就往回走。
青铜走到爸爸面前,用只有他的亲人们才能领会的眼神与手势,急切向他说着:
“她是一个好女孩,非常好非常好的女孩。”
“把她接到我们家,接到我们家!”
“我以后好好干活,一定好好干活!”
“过年时,我不穿新衣服。”
“我以后不再嚷嚷着要吃肉了,不再了。
他的眼睛里含着泪水。
奶奶、妈妈的眼睛里也含着泪水。
爸爸抱着头蹲在地上。
奶奶说:“穷是穷点儿,可我不信养不活这闺女。一人省一口,就能养活她。我正少一个孙女呢!”
青铜牵着奶奶的手,往老槐树下走去。
爸爸要去阻止他们,但却只叹息了一声。
妈妈跟了上去,不一会儿,爸爸也跟了上去。
(选自《青铜葵花》,有删改)
文本二
《青铜葵花》并不是要虚构一个桃花源式的童话,作者在赋予世界以“童真美丽”等关键词的同时,隐藏在事件背后的另一个关键词却是“苦难”:故事前台是田园牧歌、儿童乐园、人性美好,故事背后浸润的却是和一缕似多雨时节南方的潮湿般绵绵无形而又有质感的忧郁与悲悯。曹文轩选择“悲不要写到悲悲切切、痛不要写到痛不欲生”,像废名之于“黄梅”、沈从文之于“湘西”、汪曾褀之于“高邮,将之附着在懵懂少年,“对读者目力所及的世界确实做了淡化处理”,将“苦难”从突发的、特殊的、偶然的灾难事件转化或者引申为一种普遍,将偶然、无常的人生际遇和多舛的人物命运,转化为对人存在的探询,从而也就消解了“苦难”在一般意义上的事件色彩,遁入到有关存在形而上的层面。
在曹文轩看来,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苦难是人生中的必然和必需,因为人们在苦难中成长,存在即是快乐和艰辛,快乐的时候享受快乐,苦难的时候用乐观关爱之心、坚韧之态迎接苦难,心灵和精神由此廾华,变得更加美妤而强大。作者借助美、诗意来展示苦难。苦难总是与希望、善良、美好相伴而行的,苦难得到了一种诗意的、抒情的、唯美的表达。在语言文字上,叙事节奏上,文章的人物安排上都存在着苦难、美、诗意三者结合的表现,让读者在思想和精神上产生共鸣。
(节选自黄强《梦里葵花分外香》)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描绘月光似水,秋虫在草丛里鸣叫;天空高远,鸟儿在芦苇中飞翔,画面静谧、温馨美好。
B.平日一贯听话的老牛,今天“总是找别扭”“磨磨蹭蹭”,种种的不合时宜其实是人特殊心理的外显。
C.青铜爸爸在考虑了家庭的现状、家人的态度等因素,最后“跟上去”,决定阻止家人领养葵花。
D.青铜和奶奶的眼里都“含着泪”,这泪包含着一家人的各种辛酸苦楚,也有对小女孩葵花的同情。
7.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槐树”在文本中多次出现,意蕴丰富,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而且照应了题目,还成为青铜一家人善良而美好人性的见证
B.曹文轩、沈从文以及汪曾祺的一些作品有相似点,都曾借助孩子的视角,来表现一种普遍的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的对人生意义的探寻。
C.《老槐树》呈现在读者眼中的更多的是一种晶莹剔透、散发着粼粼波光的人性美,而这种美又和人物的生存状态、人物的命运紧密相连。
D.《老槐树》在描写青铜一家运用了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多种手法,使一家人群体形象更加的集中与鲜明,増强了读者的阅读感受。
8.牛本来是用来耕田的,但小说却写到青铜与牛对话,写到爸爸与牛怄气,看似无意,实则有匠心,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在《青铜葵花》中,曹文轩认为自己“对读者目力所及的苦难确实做了淡化处理”,试结合选文进行分析。(6分)


6. C(青铜爸爸在结尾跟上去是一同去领养葵花)
7.D(文中没有对青铜一家人的肖像描写。)
8.①牛是青铜生活中的重要伙伴。青铜生活在无声世界,因为牛的陪伴而有了寄托和色彩。(2分)②牛是爸爸矛盾心理的见证者:是否收留葵花,爸是矛盾的,这种内心的矛盾借助爸爸对牛的态度得到了表达。(2分)评分标准: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9.①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充满坎坷,但是他们没有向命运低头,这切都体现出了一种普遍意义的人性的坚强:(2分)②面对艰难的现实环境,人们没有失去关爱之心,没有失去面对末来的乐观精神,苦难被人性的美善淡化,肖解。(2分)



相关阅读
1 遗失的帽子阅读答案

遗失的帽子 帽子怎么会不见了呢? 昨天唐忽忽去买六一用品,在集市上逛一圈后,突然发现帽子不见了。那是一顶很普通的淡蓝色迷彩遮阳帽,帽檐上排列着细密的针脚,是妈妈留给她 【查看全文】

2 文本一:迷路阅读答案-刘国芳

文本一: 迷 路 刘国芳 有一天,我一个人去爷爷家。爷爷住在一个叫夏村的地方,以前我去过,跟大人去的。爷爷家不是太远,我跟在大人屁股后面,走了那么十几二十几分钟,就到了 【查看全文】

3 《帽子》阅读答案-雁戈

帽子 雁戈 临出发时,妻子招呼开车的司机把车停住,大声说:帽子,他的帽子。接着,我看到妻子发疯似的冲进屋里,抱出一大摞帽子,气喘吁吁地往车这边跑。 那一大摞帽子全是我 【查看全文】

4 变形记(节选)阅读答案-卡夫卡

变形记(节选) 卡夫卡 现在又该怎么办呢?格里高尔自言自语地说,向四周围的黑暗扫了一眼。他很快就发现自己已经完全不能动弹了。这并没有使他吃惊,相反,他依靠这些又细又弱 【查看全文】

5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节选)阅读答案-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节选) 丁玲 ①开会啦!张裕民①跳上台中央,咱们村闹土地改革到如今已经十多天了,咱们要翻身,可不容易,咱们村上有好些剥削咱们的地主,咱们今天就来拔尖。 【查看全文】

6 《鹅飞时》阅读答案

鹅飞时 韦名 湖不大,瘦瘦长长,湖水却和天空一样湛蓝。湖边,亭台楼榭,白杨挺立,新柳含露,翠竹摇曳。湖里鱼儿成群,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没入水中。岸上的景像倒映在水里,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