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头阅读答案-阿来

发布时间: 2022-01-13
舌头
阿 来
他说:“明天又要用刑了。”
小尔依的话叫我吃了一惊。平常,领地上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人犯了律法,将受什么样的处置,我总会知道。但这件事情我却一无所知。我说:“领地上有那么多信奉真理的人,你们杀得完吗?”
小尔依说:“我知道你喜欢他。你不会像那些人一样因为我们父子对他动刑就恨我吧?”
这下,我知道是谁了。
小尔依说:“少爷要不要去看看他?”
我说:“牢里不能随便进去。”
他对我举了举一个有虎头纹饰的牌子——这是出入牢房的专门牌子。行刑人在行刑之前,都要进牢房 先看看犯人的体格,看看受刑人的精神面貌,那样,行刑时就会有十分的把握。除非土司专门要叫人吃苦,否则,行刑人总是力求把活干得干净利落。
我们走进牢房,那个想在我们这里传布新派佛教教法的人,正坐在窗下看书。狱卒打开牢门让我们进去。我想他会装着看书入了迷而不理会我们。平时,有点学问的人总要做出这样的姿态。
但翁波意西没有这样。我一进去,他就收起书本,说:“瞧瞧,是谁来了。”他的脸容是平静的,嘴角带着点讥讽的笑容。
我说:“喇嘛是在念经吗?”
他说:“我在读历史。”前些时候,济嘎活佛送了他一本过去的疯子喇嘛写的书。这本书很有意思。他说:“你们的活佛叫我放心地死,灵魂会被他收伏,做土司家庙里的护法。我绝不屈服于他。”
我并没有认真听他说话。我在倾听从高高的窗子外面传来大河浩浩的奔流声。我喜欢这种声音。年轻的喇嘛静静地望着我,好久,才说:“趁头还在脖子上,我要对少爷表示感谢。”
他知道经卷是我叫他们送还的,还知道毛驴也是我放生的。他没有对我说更多的好话,也没有对我说别人的坏话。他把一个小小的手卷送给我。上面的字都是他用募化来的金粉写下的。他特别申明,这上面没有什么麦其不肯接受的东西。那是一部每个教派都要遵循的佛的语录。我手捧那经卷,感到心口发烫。这样的书里据说是智慧、爱和慈悲。我问这个就要刑罚加身的人,书里是不是有这样的东西。
他说,有的,有。
我问,除了他的教派之外,别的教派的人,比如,济嘎活佛那个派别是不是也要读这本书。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后,我心中的疑问反而加深了:“那你们为什么彼此仇恨?”
我想我问到了很关键的地方。他好半天没有说话,我又听到了河水在官寨下面的岩岸下向东奔流的轰轰声。翁波意西长叹了一口气,说:“都说少爷是个傻子,可我要说你是个聪明人。因为傻才聪明。”他说,“你要原谅垂死的人说话唐突。”
我想说我原谅,但觉得说出来没多少意思,就闭口不言。
我想,这个人要死了。然后,河水的喧腾声又涌进我脑子里。我也记住了他说的话,他的大概意思是,他来我们这个地方传播新的教派不能成功,促使他整整一个冬天都在想一些问题。本来,那样的问题是不该由僧人来想,但他还是禁不住想了。想了这些问题,他心里已经没有多少对别的佛教教派的仇恨了。但他还必须面对别的教派的信徒对他的仇恨。最后他问:“为什么宗教没有教会我们爱,而教会了我们恨?”
重新回到广场上,我要说,这里可比牢房里舒服多了。长长的甬道和盘旋的梯子上的潮湿阴暗,真叫人受不了。
小尔依说:“明天,我想要亲自动手。”
我问他:“第一次,你害不害怕?”
他摇摇头,苍白的脸上浮起女孩子一样的红晕。他说:“是行刑人就不会害怕,不是行刑人就会害怕。”
这句话说得很好,很有哲理,可以当成行刑人的语录记下来。这一天,我就听见两句有意思的话。先是牢房里那一句“为什么宗教没有教会我们爱,而教会了我们恨?”小尔依又说了这一句。我觉得太有意思了,都值得记下来。可惜的是,有史以来,好多这样的话都已经灰飞烟灭了。
晚饭时,我借蜡烛刚刚点燃,仆人上菜之前的空子,问父亲:“明天要用刑了吗?”
土司肯定吃了一惊。他打了一个很响的嗝——他打嗝总是在吃得太饱和吃了一惊的时候。父亲对我说:“我知道你喜欢那个人,才没有把杀他的事告诉你。”
父亲又说:“我还准备你替他求情时,减轻一点刑罚。”
开饭了,我没有再说话。
先上来的是酥油拌洋芋泥,然后,羊排,主食是荞面馍加蜂蜜。
这些东西在每个人面前堆得像小山一样。
早晨醒来,我想,我们要杀他了。这时,我才后悔没有替他求情,在昨晚可以为他求情时。现在,一切都已经晚了。
官寨上响起了长长的牛角号声。百姓纷纷从沿着河谷散布的一个个寨子上赶来,黑压压地站满了广场。他们激动地交谈,咳嗽,把唾沫吐得满地都是。受刑人给押上来,绑到行刑柱上了。
翁波意西对土司说:“我不要你的活佛为我祈祷。”
土司说:“那你可以自己祈祷。不过,我并不想要你的性命。”
管家说:“谁叫你一定要用舌头攻击我们信奉了许多代的宗教?”
大少爷宣布了土司最后的决定:“你的脑子里有了疯狂的想法,可是,我们只要你的舌头对说出来的那些糊涂话负责。”
(选自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尘埃落定》,有删改)
【注】新派佛教:翁波意西信奉的新教派,主张让宗教真正崇尚宽容、慈悲,普度众生,并力求摆脱政治的束缚,寻求自身的解放。这与当地维护土司制的旧有宗教发生了冲突。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明天又要用刑了”开篇,突兀而起,既非常自然地引出下文对相关内容的记叙,又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产生一探原委的欲望。
B.小说多次运用插叙,例如翁波意西所读史书的由来、翁波意西要感谢“我”的原因等,对相关情节进行解释补充,也丰富了人物形象。
C.父亲说“没有把杀他的事告诉你”,与“小尔依的话叫我吃了一惊”“这件事情我却一无所知”等内容相呼应,使故事情节显得自然而又真实。
D.小说最后并没有真正“用刑”,也就是没有杀死翁波意西,而只是要割掉他的舌头,借情节的突转来彰显土司的仁慈,并引起读者思考。
8.小说以“我”为叙事视角,有何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小说情节与“舌头”几乎无直接关联,但为何要以“舌头”为题呢? 请简要分析。(6分)


7.【答案】D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容,了解文本所运用的技法;然后找出各个选项与文本相对应的信息;最后将选项内容带人文本进行比对分析,辨别正误,做出判断。D项“借情节的突转来彰显土司的仁慈”错,从管家和大少爷的话语可知,土司是不想让翁波意西说话,也就是不想让他攻击土司的宗教,让一个有“疯狂的想法”的人不能说话比要他的性命更残忍,可见“情节的突转”更彰显了土司的残忍。故选D。
8.【参考答案】①以“我”的视角叙事,使故事情节显得真实可信。②“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小说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组织故事情节。③揭示小说的主题,以“我”的心理描写暗示小说的主题。④丰富人物形象,以“我”的所见所想来丰富翁波意西这个人物形象。
9.【参考答案】①整个故事围绕舌头展开。舌头是故事得以发生的起因,小说以割掉舌头为终结。②以“舌头”为题可以凸显翁波意西的先进思想。翁波意西用自己的舌头冲击了当地信奉了多代人的宗教。③舌头寄寓着人的思想,暗示了小说的主旨。小说表面上写舌头,实则写翁波意西借舌头传达自己对平等、自由等思想的追求,也预示腐朽、反动的封建土司制度和旧的宗教思想必将瓦解。



相关阅读
1 红鞋阅读答案-韩松落

红鞋 韩松落 杨小萱家里,有两双鞋是动不得的。 一双是她姥姥留下的绣花鞋,粉红色的底子,绣着精致的花样。那鞋子据说是她姥姥少女时代亲手做的,一辈子也只穿过一次,在出嫁 【查看全文】

2 《碗底香》阅读答案-陈小庆

碗底香 陈小庆 终于开饭了,他几乎是跑着奔向食堂的。 今天做的是他最喜欢的红烧牛肉面,他看到自己饭盆里竟有好几块牛肉,最关键的是有一块还特别大,居然比一只完整的核桃还 【查看全文】

3 装台(节选)阅读答案-陈彦

装台(节选) 陈 彦 顺子新婚,只在家耽误了一天一晚上,就赶到舞台上去了。十几个伙计早都来了,不过都袖笼着双手,散落在后台门口扯咸淡。 顺子说:没看都啥时候了,非等着我 【查看全文】

4 老地主张磨油阅读答案-冯俊科

老地主张磨油 冯俊科 地主张磨油家祖上是开油坊的。他就出生在油坊里,他爹随口就给他起了名,叫磨油。 我对张磨油有印象时,他已经四十多岁,天天卖酱油卖醋。他肩上一根油膩 【查看全文】

5 布拉格的歌声阅读答案-[俄]彼特洛·洛斯基

布拉格的歌声 [俄]彼特洛洛斯基 行动之前,杰夫卡夫斯基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绝不是一次例行演习那么简单。果然,短短三个小时之后,装甲车队便开入布拉格,而天空的广播也同 【查看全文】

6 雁阵阅读答案

雁阵 狗娃冷冷地瞅着驼爷颠儿颠儿地晃来,双眼就变成两柄利剑。 他来了,他还算是条汉子! 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比的镜子。狗娃分明感到,袖子里的刀已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