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一 农历八月十四日,双水村沉浸在一片无比欢乐和热闹的气氛中

发布时间: 2022-01-23
文本一
农历八月十四日,双水村沉浸在一片无比欢乐和热闹的气氛中。一年一度打红枣的日子到来了——这是双水村最盛大的节日!
这一天,全村几乎所有的人家都锁上了门,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提着筐篮,扛着棍杆,纷纷向庙坪的枣树林里拥去了。在门外工作的人,在石圪节和县城上学的学生,这一天也都赶回村里来,参加本村这个令人心醉的、传统的“打枣节”……
一吃完早饭,孙少安一家人就都兴高采烈地出动了。孙玉厚两口子提着筐子;兰香拉着秀莲的手,胳膊上挽着篮子;少安扛着一根长木棍;少平背着笑嘻嘻的老祖母;一家人前呼后拥向庙坪赶去。他们在公路上看见,东拉河对面的枣树林里,已经到处是乱纷纷的人群了。喊声,笑声,棍杆敲打枣树枝的劈啪声,混响成一片,撩拨得人心在胸膛里乱跳弹。
在孙少安一家人上了庙坪的地畔时,打枣活动早已经开始了。一棵棵枣树的枝杈上,像猴子似的攀爬着许多年轻男人和学生娃。他们兴奋地叫闹着,拿棍杆敲打树枝上繁密的枣子。随着棍杆的起落,那红艳艳的枣子便像暴雨一般撒落在枯黄的草地上。
妇女们头上包着雪白的毛巾,身上换了见人衣裳,头发也精心地用木梳梳得黑明发亮;她们一群一伙,说说笑笑,在地上捡枣子。所有树上和地上的人,都时不时停下手中的活,顺手摘下或捡起一颗熟得酥软、红得发黑的枣子,塞进自己的嘴巴里,香喷喷,甜咝咝地嚼着。按老规矩,这一天村里所有的人,只要本人胃口好,都可以放开肚皮吃——只是不准拿!
当少安妈、兰香和贺凤英引着秀莲进入枣树林时,马上就把所有打枣的人都吸引住了。妇女们都纷纷围过来,争着挤前去看看一队队长的媳妇人样子怎样。许多妇女开始向少安妈问有关的问题;少安妈一一回答众人的提问,简直像一个“记者招待会”。有的人眼睛老半天不离开秀莲的脸,并且互相窃窃私语,详细而挑剔地品评着她身上的一切。秀莲本来是个大方姑娘,但也招架不住双水村这种看人“功夫”。她羞得满脸通红,低下头不断用手扯着自己的花罩衫。
直到孙玉亭吼叫让大家赶快捡枣,众人才先后议论纷纷地散开了。兰香和秀莲捡了一会枣,就回到奶奶坐的那个草滩里。秀莲把绵软的枣剥掉皮喂给老太太——这下老人家才吃得津津有味了……
全村人一齐上手,赶后半晌就把枣儿全部打完了。
树上再也看不见那红玛瑙一样的枣儿,只剩下一些稀稀落落的黄叶。美丽而丰实的庙坪一下于衰败了下来。直要等到明年端阳节过后,这枣树才会抽出新绿;庙坪也才会开始再一次带给人甜蜜的想望……
现在,在庙坪对面一队的禾场上,已经不是一堆,而是堆起了好几堆枣子;远远看起来,就像几大堆燃旺的红火。于是,人们纷纷转回家去,拿了口袋,又都拥向了禾场。禾场上,田海民把算盘打得劈里啪啦响,嘴里叫着人名字,同时报着斤称数码。几个队干部就忙着过秤。枣堆周围,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
直到掌灯时分,双水村这个非凡的“打枣节”才算结束了……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文本二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社会的任务是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人们要满足需要必须相互合作,并且采取有效技术,向环境获取资源。这套方法是一代一代地累积出帮助人们生活的。人们有学习的能力,上一代所试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从每个人说,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了。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的“打枣节”让双水村的男女老少聚在一起,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甜蜜。
B. 妇女们围住秀莲评头论足,体现了众人好奇、爱看热闹以及热情好客的一面。
C. 从“打枣”到“称枣”,从早上到“掌灯时分”,作者以时间为线记叙盛况。
D. 选文在“打枣节”前加上“非凡”两字,显示了打枣活动的不同寻常及意义。
7. 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写“打枣节”,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既有全景描写,也有点的描写,给人留下了全面深刻的印象。
B. 文章描摹,绘声绘色,既有“喊声笑声劈啪声”的声音,也有“红艳艳燃旺的红火”的颜色,画面感强。
C. 文中写“打枣节”时人们的打枣、吃枣,运用了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写出了打枣的欢乐。
D. 文章写“打枣”的场面时,用了“猴子”“暴雨”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人们动作之矫健和收获之多。
8. 请简要分析文中划线段的作用。
9. 双水村“打枣节”有许多规矩,如“可以吃,不能带”“分枣”等,形成其特有传统,请结合文本二的观点,简要分析“打枣节”中这些传统的意义。


6. B “热情好客”错
7. C “语言、心理描写”错,选文在描写打枣、吃枣时运用的是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写出了打枣的欢乐,没有运用语言、心理描写。
8. 内容上,写出红枣被打光后枣树的景象;形式上,为下文禾场上的分枣做铺垫;情感上,表现人们心中的喜悦与憧憬。 
9. “打枣节”是盛大传统节日,是喜庆的节日,更是收获的一种仪式;“可以吃,不能带”的“吃枣”老规矩,是一代一代的人们在获取自然资源,满足生活需求中,形成的乡俗民约;“打枣”“捡枣”的不同分工,体现出人们必须相互合作,才能满足生活需要;“分枣”也体现了大集体时代按劳分配的原则,也是为了帮助人们的生活而累积出来的经验。



相关阅读
1 雁阵阅读答案

雁阵 狗娃冷冷地瞅着驼爷颠儿颠儿地晃来,双眼就变成两柄利剑。 他来了,他还算是条汉子! 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比的镜子。狗娃分明感到,袖子里的刀已急 【查看全文】

2 老地主张磨油阅读答案-冯俊科

老地主张磨油 冯俊科 地主张磨油家祖上是开油坊的。他就出生在油坊里,他爹随口就给他起了名,叫磨油。 我对张磨油有印象时,他已经四十多岁,天天卖酱油卖醋。他肩上一根油膩 【查看全文】

3 装台(节选)阅读答案-陈彦

装台(节选) 陈 彦 顺子新婚,只在家耽误了一天一晚上,就赶到舞台上去了。十几个伙计早都来了,不过都袖笼着双手,散落在后台门口扯咸淡。 顺子说:没看都啥时候了,非等着我 【查看全文】

4 《碗底香》阅读答案-陈小庆

碗底香 陈小庆 终于开饭了,他几乎是跑着奔向食堂的。 今天做的是他最喜欢的红烧牛肉面,他看到自己饭盆里竟有好几块牛肉,最关键的是有一块还特别大,居然比一只完整的核桃还 【查看全文】

5 布拉格的歌声阅读答案-[俄]彼特洛·洛斯基

布拉格的歌声 [俄]彼特洛洛斯基 行动之前,杰夫卡夫斯基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绝不是一次例行演习那么简单。果然,短短三个小时之后,装甲车队便开入布拉格,而天空的广播也同 【查看全文】

6 红鞋阅读答案-韩松落

红鞋 韩松落 杨小萱家里,有两双鞋是动不得的。 一双是她姥姥留下的绣花鞋,粉红色的底子,绣着精致的花样。那鞋子据说是她姥姥少女时代亲手做的,一辈子也只穿过一次,在出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