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
冬天的一个傍晚,天色阴沉,我坐在横须贺发车的上行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呆呆地等待开车的笛声。车里的电灯早已亮了,难得的是,车厢里除我以外没有别的来客。朝窗外一看,今天和往常不同,昏暗的站台上,不见一个送行的人,只有关在笼子里的一只小狗,不时地嗷嗷哀叫几声。这片景色同我当时的心境怪吻合一的。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怠,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我一动不动地双手揣在大衣兜里,根本打不起精神把晚报掏出来看看。
不久,发车的笛声响了。我略觉舒展,将头靠在后面的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眼前的车站慢慢地往后退去。但是车子还未移动,却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低齿木履的吧嗒吧嗒声;霎时,随着列车员的谩骂,我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咯嗒一声拉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了进来。同时,火车使劲颠簸了一下,并缓缓地开动了。站台的廊柱一根根地从眼前掠过,送水车仿佛被遗忘在那里似的。戴红帽子的搬运夫正向车厢里给他小费的什么人致谢——这一切都在往车窗上刮来的煤烟之中依依不舍地向后倒去。我好容易松了口气,点上烟卷,这才无精打采地抬起眼皮,瞥了一下坐在对面的姑娘的脸。
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没有油性的头发挽成银杏髻,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裂的痕迹。一条肮脏的淡绿色毛线围巾一直耸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着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我不喜欢姑娘那张俗气的脸相,那身邋遢的服装也使我不快。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楚。
之后,也是有意要忘掉姑娘这个人,我就把大衣兜里的晚报随便摊在膝盖上。这时,从窗外射到晚报上的光线突然由电灯光代替了,印刷质量不高的几栏铅字格外明显地映入眼帘。不用说,火车现在已经驶进横须贺线上很多隧道中的第一个隧道。
过了几分钟,我觉得受到了骚扰,不由得四下里打量了一下。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的座位挪到我身边来了,并且一个劲儿地想打开车窗。但笨重的玻璃窗好像不大好打开。她那皲裂的腮帮子就更红了,一阵阵吸鼻涕的声音,随着微微的喘息声,不停地传进我的耳际。这当然足以引起我几分同情。暮色苍茫之中,只有两旁山脊上的枯草清晰可辨,此刻直逼到窗前,可见火车就要开到隧道口了。我不明白这姑娘为什么特地要把关着的车窗打开。不,我只能认为,她这不过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因此,我依然怀着悻悻的情绪,但愿她永远也打不开,冷眼望着姑娘用那双生着冻疮的手拼命要打开玻璃窗的情景。不久,火车发出凄厉的声响冲进隧道:与此同时,姑娘想要打开的那扇窗终于咯噎一声落了下来。一股浓黑的空气,好像把煤烟融化了似的,忽然间变成令人窒息的烟屑,从方形的窗洞滚滚地涌进车厢。我简直来不及用手绢蒙住脸,本来就在闹嗓子,这时喷了一脸的烟,咳嗽得连气儿都喘不上来了。姑娘却对我毫不介意,把头伸到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车前进的方向,一任划破黑暗刮来的风吹拂她那挽着银杏譬的鬓发。她的形影浮现在煤烟和灯光当中。这时窗外眼看着亮起来了,泥土、枯草和水的气味凉飕飕地扑了进来,我这才好容易止了咳,要不是这样,我准会没头没脑地把这姑娘骂上一通,让她把窗户照旧关好的。
但是,这当儿火车已经安然钻出隧道,正在经过奂在满是枯草的山岭当中那疲敝的镇郊的道岔。道岔附近,寒伧的茅草屋顶和瓦房顶鳞次栉比。大概是扳道夫在打信号吧,一面颜色暗淡的白旗孤零零地在薄暮中懒洋洋地摇曳着。
火车刚刚驶出隧道,这当儿,我看见了在那寂寥的道岔的栅栏后边,三个红脸蛋的男孩子并肩站在一起。他们个个都很矮,仿佛是给阴沉的天空压的。穿的衣服,颜色跟镇郊那片景物一样凄渗。他们抬头望着火车经过,一齐举起手,扯起小小的喉咙拼命尖声喊着,听不懂喊的是什么意思。这一瞬间,从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的那个姑娘伸开生着冻疮的手,使劲地左右摆动,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的五六个橘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我不由得屏住气,登时恍然大悟。姑娘大概是前去当女佣,把揣在怀里的几个橘子从窗口扔出去,以犒劳特地到道岔来给她送行的弟弟们。
苍茫的暮色笼罩着镇郊的道岔,像小鸟般叫着的三个孩子,以及朝他们头上丢下来的枯子那鲜艳的颜色——这一切的一切,转瞬间就从车窗外掠过去了。但是这情景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使我几乎透不过气来。我意识到自己由衷地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我昂然仰起头,像看另一个人似地定睛望着那个姑娘。不知什么时候,姑娘已回到我对面的座位上,淡绿色的毛线围巾仍旧裹着她那满是皲裂的双颊,捧着大包袱的手里紧紧攥着那张三等车票。
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息,以及那不可思议、庸碌而无聊的人生。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描绘的阴暗的天气,难闻的气味。凄凉的世境,处处显现一种寒气逼人的冷色调,从侧面映衬出“我”起初内心的阴沉和忧郁。
B. 姑娘十分艰难地打开了车窗,因猜到她要给送行的弟弟送橘子,所以“我”虽然对涌进车厢的烟屑感到不满。但对姑娘已不再厌烦。
C. 小说用第一人称叙事,综合抑扬、对比、悬念、伏笔、呼应等多种情节结构手法,展现作者的感情变化,同时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D. 小说语言呈现出克制的风格。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激烈冲撞,并没有在字面上强烈抒发,表面波澜不惊,但深入骨髓的情感暗潮汹涌。
8. 小说中两处划线部分是对姑娘的肖像描写,这两处描写有何异同?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小说中的“橘子”有哪些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
7. B
8. 第一问:
相同点:两处描写都抓住了姑娘的围巾、皲裂的双颊和三等车票、包袱来勾勒姑娘的肖像。
不同点:第一处描写较之第二处更加细致,多加入主观色彩浓厚的修饰语,如“红的刺目的”“肮脏的”“小心翼翼的”等。
第二问:
从侧面揭示人物的生存状况。皲裂的皮肤、破旧邋遢的装束及三等车票暗示出姑娘穷困恶劣的生存处境。
从侧面传达主人公的爱憎。第二处描写去除了带有主观色彩的修饰词,体现出叙事主人公对姑娘情感态度的转变,从极端厌恶到心怀敬慕。
9. 橘子作为姑娘临行时送给弟弟的礼物,寄托着姑娘对弟弟的牵念关爱;
橘子作为一种滋味可口的水果,蕴含着人世间的一切美好;
橘子作为灰暗世界的一抹暖色,象征着人们心底怀有的希望;
橘子在主人公眼前一闪而过,却给他带来巨大的心灵震颤,意味着每一个平凡人感知感受他人痛苦的能力。
相关阅读
1 雁阵阅读答案
雁阵 狗娃冷冷地瞅着驼爷颠儿颠儿地晃来,双眼就变成两柄利剑。 他来了,他还算是条汉子! 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比的镜子。狗娃分明感到,袖子里的刀已急 【查看全文】
2 老地主张磨油阅读答案-冯俊科老地主张磨油 冯俊科 地主张磨油家祖上是开油坊的。他就出生在油坊里,他爹随口就给他起了名,叫磨油。 我对张磨油有印象时,他已经四十多岁,天天卖酱油卖醋。他肩上一根油膩 【查看全文】
3 布拉格的歌声阅读答案-[俄]彼特洛·洛斯基布拉格的歌声 [俄]彼特洛洛斯基 行动之前,杰夫卡夫斯基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绝不是一次例行演习那么简单。果然,短短三个小时之后,装甲车队便开入布拉格,而天空的广播也同 【查看全文】
4 《碗底香》阅读答案-陈小庆碗底香 陈小庆 终于开饭了,他几乎是跑着奔向食堂的。 今天做的是他最喜欢的红烧牛肉面,他看到自己饭盆里竟有好几块牛肉,最关键的是有一块还特别大,居然比一只完整的核桃还 【查看全文】
5 红鞋阅读答案-韩松落红鞋 韩松落 杨小萱家里,有两双鞋是动不得的。 一双是她姥姥留下的绣花鞋,粉红色的底子,绣着精致的花样。那鞋子据说是她姥姥少女时代亲手做的,一辈子也只穿过一次,在出嫁 【查看全文】
6 装台(节选)阅读答案-陈彦装台(节选) 陈 彦 顺子新婚,只在家耽误了一天一晚上,就赶到舞台上去了。十几个伙计早都来了,不过都袖笼着双手,散落在后台门口扯咸淡。 顺子说:没看都啥时候了,非等着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