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山梁的月光阅读答案-马晓红

发布时间: 2022-04-01
尖山梁的月光 
马晓红
①我是尖山梁第一个考进县城高中的,但我是不想读书了。我想跟四叔去省城卖面皮
②但我不敢跟爹提这事。因为老师对他说过:哑巴,你这娃是块读书的料。将来一定有出息,一定能光宗耀祖的。他咿咿呀呀地笑着,硬是塞给老师几个鸡蛋。
③他每天天不亮就进山砍柴吃过晌午一头钻进苞谷地,晚上早早把鸡赶进笼,摸摸窝里有没有蛋然后就着月光编簸箕……
④四叔走的那天,他没有上山,一早就端个小板凳坐在院坝边上,慢慢地撕着烟叶、塞进烟锅,也不点火,吧嗒吧嗒干吸着。我坐在门槛上,默默地看着他脚下的扁担,看着四叔顺着田埂爬上尖山梁,转个弯不见了人影。他划了根火柴,点着了烟,仍然坐着没动——一直坐到天黑。
⑤进城上学那天,我很早就醒了。月亮很大很圆,皎洁的月光穿过破损的窗纸,随意地洒在床前,形成凹凸不平的光斑。他蹲在灶台前抽着烟。见我起来了,盛了一碗红苕稀饭给我,还有一小块掺了芭谷面的白面锅盔馍。我吃饭的时候,他一边抽烟,一边整理着背篓。背篓里是一个化肥袋子,装着红苕、苞谷,还有一罐腌菜,那是我的口粮。等我放下碗,他拿出一块折成方形的红布。小心翼翼地递给我——里面大大小小的零钱就是我的学费。
⑥他背起背篓,佝偻着腰,走上弯曲的田埂。在露珠上拖着长长的影子,远处一层一层黑灰的山脊,同样佝偻着腰,陪着我们向前蠕动。我默默地跟在他后面,翻过尖山梁,过了王家岭,沿着李家河,走差不多一个时辰,到了镇上,再花3块钱,坐半个时辰的公交车,才到县城。县城很小,学校也不大。还没到校门口,他就停下。卸了背篓,拿出袋子,放在我脚边,打个手势,转身就走了。
⑦我看着他灰色的背影被金色的晨曦吞没,却生不起一点感激之情:娘带着襁褓中的我嫁给他,没过一天好日子,生病也没钱医治,到死连一副像样的棺材也没有。现在,他又把我一个人扔进陌生的县城……
⑧我在老师面前维持着乖巧的样子,在同学面前只有沉默和自卑。我也不愿意回山里。经常以学习紧张为借口。一连几个星期也不回家。
⑨周末,我就在大街小巷乱窜。最终迷上了网络游戏。越陷越深。白天,我上课、下课、吃饭、做作业……晚上,网瘾犯了,就爬墙出去玩一两个小时,学校围墙并不太高,里外都有几棵老树,斜出的虬枝就是最好的梯子。腊月初八那天,虽然下着雪,但我还是忍不住了,等同学们睡熟了,我又偷偷地溜了出去。走进网吧,揉了揉眼睛,跟网管打了个手势,径直向最里面的角落走去。太冷了!只有三四个人,都戴着耳机,盯着电脑,没有人抬头看我。我常坐的位置已经有人了。那人看样子已经玩累了,用一件土灰的衣服蒙着头。干瘪的背脊,蜷曲着身子,趴在桌上睡着了。走近几步,隐约闻到一阵腐木的酸臭,我不由得皱了皱眉,绕到最后一排,仍然选一个靠墙的角落。
⑩'呼呼'那人真的累了,打起了鼾。
⑪网管走过来,拍了拍那人的脊背。鼾声停了,那人抬起头。衣服滑了下来,露出一头稀疏的白发。“外面那么大的雪,我才让你进来,你也不能吵着人啊!”网管小声说着。那人不停地哈腰点头,咿咿呀呀地道歉。网管摇了摇头,做了个“嘘”的手势,走回门口去了。
⑫我心头一颤。像被雷击了一下:那件打着补丁的衣服是我穿旧的,那头花白的头发曾陪我从山里走到城里。脚下背篓里是我吃了十几年的红苕和腌菜…....
⑬他摸出一张烟叶闻了闻,又放回口袋。支着头发呆,过了一会儿,又趴下了——这次没有打鼾。
⑭我弯着腰,蹑手蹑脚出了网吧。巷子里,回荡着“吱吱”的脚步声,白白的积雪反射着月光,刺得双眼有点酸痛。
⑮灰色的围墙,在月光下起伏,像夜风下的山脊。昏黄的路灯下,雪花飞舞,泛着亮光,像爹的白发,在尖山梁上摇曳。
15、请根据提示,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2分)
我不想进城读书——(          )——(          )——我明白了爹的苦心
16、作者仅在文章开头和结尾处称呼“哑巴”为“爹”请分析原因。(3分)
17、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每小题3分。共6分)
(1)他咿咿呀呀地笑着,硬是塞给老师几个鸡蛋。
(2)远处一层一层黑灰的山脊,同样佝偻着腰,陪着我们向前蠕动。
18、文中的“月光”与《驿路梨花》中的“梨花”在行文中多次出现,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自选两个角度分析。(提示:结构、手法、情感、主旨等)(4分)
链接材料
(1)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2)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3)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节选自《驿路梨花》)


15、(我被迫进城读书)——(我沉迷于网吧,巧遇爹)
16、(1)文章开头称呼“爹”的原因是为了引出人物,交待身份。
(2)结尾处称呼“爹”是为了表达对爹的愧疚、感激、敬重之情,表明自己醒悟。
(答对第1点1分,答对第2点2分)
17、(1)运用神态动作描写(1分),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他淳朴善良。表达了得意、感激之情,同时对儿子的未来充满希望(2分)。
(2)此处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将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夜中山绵延起伏的特点。烘托了我不情愿的心情(2分)。(从化静为动、环境描写方面赏析均可)
18、示例。结构:月光和梨花都是文章的线索,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首尾呼应,照应题目。    手法:都运用了象征手法。“梨花”象征雷锋精神,'月光”象征无言的父爱;都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情感:情景交融,体现人物情绪的变化。   主旨:“月光”和“梨花”在文章中都有突出和深化文章中心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答对两点给4分)



相关阅读
1 开镰阅读答案

开镰 洪忠佩 ①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母亲心目中,没有什么农事比开镰收割稻子更重要了。 ②夜,是时间投在山村大地上的影子,偶尔的犬吠,一如村庄的梦呓。月光刚刚飘过 【查看全文】

2 鸟又飞回来了阅读答案-京格格

鸟又飞回来了 京格格 小镇在北方,四季分明。马嫂望着衣带渐宽的河床叹息着:蒲河都开了,咋不见鸟儿的影子? 婆婆去世了,儿子去南方读研,五十岁的马嫂从岗位上退下来。马嫂 【查看全文】

3 《一汤陈》阅读答案-2019年中考阅读

一汤陈 ①裕后街有一句口头禅:吃遍整条街,不如喝口汤。这一口汤还得上一汤陈去喝。 ②一汤陈是一间馆子的店名。店子原来叫陈八碗,老板姓陈。俗称陈八碗,还是源于祖上传承下 【查看全文】

4 火光在前(节选)阅读答案-刘白羽

火光在前(节选) 刘白羽 我们命令你们:奋更前进 毛主席、朱总司令1949年4月21日《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夜间十一点钟,云散月出,江上闪着白光。 在港汊的芦苇丛中,指导员李春合 【查看全文】

5 《相马》阅读答案-郑俊甫

相马 郑俊甫 窑镇东南有一方地,跑马场大小,四周围以木桩。空地里也到处是木桩,一根根杵在那儿,极似兵戎相见的战场。窑镇人称这块地为牲畜行,也就是交易牲畜的场所。说是牲 【查看全文】

6 芦花荡阅读答案-孙犁

芦花荡 孙犁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