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棺阅读答案-张晓林

发布时间: 2022-05-10
诗棺
张晓林
于之渔这个诗人,爱黄昏到野外去煮茶喝。茶壶里丢三五枚竹叶——有时用柿树叶代替,很清淡。他不喜欢在茶中加配料。姜,枣,桂皮,茱萸,薄荷,都不喜欢。他说那茶就成“沟渠间的弃水”了,不是品茶的正道。
他写了很多“闺怨诗”。还写有一些“离妇辞”、“青楼曲”。他的诗写得都很“寒”。
愁,冷,悲,苦,秋……这样的字眼,在他的诗中随处都可拾得。
于之渔长得丑,没有家室。却有过一件艳事。圉镇卫畋之员外,家有一千金,才十七八岁,正是一朵含苞的红莲。她读于之渔的诗,都读出相思来了。秋雨海棠,眼见一天天憔悴。老员外可怜女儿,有一天,他请于之渔来家里小酌,丫环领着卫小姐,就站在葡萄架下,点破窗纸,往屋内偷看。只一眼,小姐就晕倒在丫环怀里。她回到闺阁,把于之渔的诗全焚烧掉了。
——于之渔真是太丑了!
于之渔不大喜欢和官道上的人来往。雍丘县尉许某,得空常来拜访他,一来就“纵谈天下大事”。于之渔很厌恶这个许县尉。每次许某来,他都拼命饮酒,直饮到烂醉如泥,一句话都说不成了。时间一长,那县尉就不再来。
他收藏着许多印章。没事的时候,他一个人坐在小屋子里,揣摩这些印章。
于之渔和一般的诗人不一样,他从不去“桂香楼”这样的地方。诗友捉弄他,把他灌醉,抬进了“桂香楼”,叫来两个风尘女子坐在他的身旁。之渔醒过来,脸就黑了——也更丑了。他一句话没说就走下楼去了。
他到外面游玩,都要多挎一个小布袋,有巴掌那么大,在客栈,在饭铺,在田间的小路上,在芦苇塘边……每觅得新句,哪怕半联,或是一句两句,都装进这个小布袋——这是个“诗袋”。
于之渔一个人住着一间小草房。逢连阴雨(下下停停),草房上会生出蘑菇来。都很细弱。很小。一长出来就黑了。到了年关,家家贴了春联,西邻“啾!——”东邻“啪!——”,都放了鞭炮了,他还连写春联的纸都没有!他就在柴门上题起诗来。
他的诗友来看他,一见这首诗就笑了。
“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都在别人家”。
再朝下看,诗友不笑了。
“今年年关过不得!”
诗友心中一寒:怎么?他要干什么?
“携带诗笺赏梅花。”
于之渔小草屋的后面,种了二三十棵梅树。这个时候开已经很热闹了。圉镇一带,种梅树的人家很少,像他这样一种二三十棵的,没有。
那诗友在梅间寻到他时,他张口就来一句:“我得佳句矣!”
于之渔口袋里不能有钱,有钱他就拿去喝酒。往“醉刘伶”柜台前一站,咕——咕——咕,一小瓯子白酒就灌下肚了。“再来一瓯!”他喊道。还剩有钱,他就打一葫芦回去——钱喝完了。喝完就喝完了。
他不经商,也不种地,好睡个懒觉,衣服里的虱子很多。
他喝酒的钱哪里来的呢?
圉镇这个地方,有个很古老的习俗。有钱人家死了人,就用歌诗的方式来悼念亡灵。搭起灵堂,摆下宴席,上一道菜肴,就歌一首诗。会歌诗的多是些秀才雅士:一个人,二个人,或五六个人,都行。
歌诗,歌前人的诗,也歌自己新作的诗(一般的秀才雅士都喜欢歌自己作的诗)。
于之渔就是一个歌诗者(还颇有点名气)——可他只歌前人的诗。他从不歌自己的诗——这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歌诗很有点讲究,差不多要一字一词一拖音,拖得很慢很长:
“故人罗——西呀——辞哎——黄鹤个——楼呃——
烟罗嗬——花呀——三月嘞——下哟嗬——扬州哎——”
还真有点悲痛欲绝之势(这怎么叫歌诗呢?叫哭诗才对!)
做一回歌诗,能得到五六两的银子(够一两个月的酒钱了)——比现在的稿费还可观。于之渔也死了。
他在那片梅林间挖了一个形如棺状的大穴,穴的四壁,都贴满了诗稿,那全是他自己的诗稿!他就躺在了这些诗稿间,他的身上,也被他的诗稿覆盖着——有谁见过这样的奇棺!于之渔从不歌自己的诗,却用它筑成了自己的坟墓。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之渔爱到野外去煮茶喝,他的茶壶中加三五枚竹叶——有时用柿树叶代替,很清淡,这从侧面说明了他的清贫。
B.于之渔性格孤傲,不会趋炎附势,虽然县尉许某很欣赏他,得空常来拜访他,但于之渔很厌恶这个虚伪的许县尉。
C.“柴米油盐酱醋茶”这首诗写出了于之渔对自己贫穷生活的自嘲,也写出了他对梅花的喜爱,表现了他的高雅。
D.于之渔从不歌自己的诗,他只歌前人的诗,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诗达不到诗歌的最高水准,这表现了于之渔的谦虚。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小说写出了一个立体化的诗人,例如写了于之渔的洁身自好,髙雅,也写了他的懒、脏、丑,这样写使人物更真实。
B.于之渔住的小草房逢连阴雨,会生出细弱、很小的蘑菇来。这番描写塑造了一种凄冷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孤寂的心境。
C.这篇小说写人不够精细、叙事简约,情节松散,具有散文化小说的特点,不具备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小说的一般结构。
D.这篇小说人物性格鲜明,作者在记叙中不直接表示自己的倾向,而是站在人物事件之外,冷静完成对他们的形象塑造。
8.小说在讲述故事时,多次使用括号,括号里的内容起到了什么效果?请简述。(4分)
9.小说以“诗棺”为题,有什么巧妙之处,请简析。(6分)



6.C(A项于之渔不喜欢在茶中加配料,不是清贫。B项“虚伪的许县尉”错。D项因果关系不当)
7.B(于之渔不在乎外在条件,不是孤寂)
8.①解释说明,让人对括号前面内容了解更清晰。②起到评述作用,让读者有现场感。(一点2分)
9.巧妙之处在于:①“诗棺”这个题目新颖独特,能引起读者好奇心。(2分)②全文以于之渔醉心诗歌创作为中心,“诗棺”最能表现这一中心。(2分)③让主人公以“诗”为“棺”,更能突显人物心性、也平添了一些浪漫。(2分)



相关阅读
1 《相马》阅读答案-郑俊甫

相马 郑俊甫 窑镇东南有一方地,跑马场大小,四周围以木桩。空地里也到处是木桩,一根根杵在那儿,极似兵戎相见的战场。窑镇人称这块地为牲畜行,也就是交易牲畜的场所。说是牲 【查看全文】

2 鸟又飞回来了阅读答案-京格格

鸟又飞回来了 京格格 小镇在北方,四季分明。马嫂望着衣带渐宽的河床叹息着:蒲河都开了,咋不见鸟儿的影子? 婆婆去世了,儿子去南方读研,五十岁的马嫂从岗位上退下来。马嫂 【查看全文】

3 《一汤陈》阅读答案-2019年中考阅读

一汤陈 ①裕后街有一句口头禅:吃遍整条街,不如喝口汤。这一口汤还得上一汤陈去喝。 ②一汤陈是一间馆子的店名。店子原来叫陈八碗,老板姓陈。俗称陈八碗,还是源于祖上传承下 【查看全文】

4 火光在前(节选)阅读答案-刘白羽

火光在前(节选) 刘白羽 我们命令你们:奋更前进 毛主席、朱总司令1949年4月21日《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夜间十一点钟,云散月出,江上闪着白光。 在港汊的芦苇丛中,指导员李春合 【查看全文】

5 开镰阅读答案

开镰 洪忠佩 ①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母亲心目中,没有什么农事比开镰收割稻子更重要了。 ②夜,是时间投在山村大地上的影子,偶尔的犬吠,一如村庄的梦呓。月光刚刚飘过 【查看全文】

6 芦花荡阅读答案-孙犁

芦花荡 孙犁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