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套不住的手》老舍《读〈套不住的手〉》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22-06-22
文本一:
套不住的手
赵树理
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学技术,两个做活质量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组员是流动的,经常分配在各小队。
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照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该不参加主要劳动,可是这老头身体特别强健,在年轻时候一个人可以抵一个半人做活;如今虽说老了,一般青年小伙子还有点比不上他。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因为规则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候腰太直了,有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陈秉正老人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个,也常常随时打断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
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老组长陈秉正便让他们休息一阵子。自己就招呼梯田下边沟岸上教徒弟们种田地的副组长王新春过来闲谈一会。陈秉正一见王新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就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
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圈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王新春对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块地恐怕还是荒坡里!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父子俩一攫头一攫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
一次,有个年轻人练架势练得不耐烦了,说:“怨不得我们学不会,谁让我们没有长那样一双手哩!”陈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也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
陈老人虽然不希望别人的手长成那样,可是他对他自己已经长成那样的一双手,仍然觉着是足以自豪的。土改以后,陈秉正老汉家里的收入也丰裕起来了。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他接过来一看说:“这双手可还没有享过这个福!”向手上试着套了一套,巴掌不够宽,指头也太细、太长,勉强套上去,把巴掌那一部分撑成方的了,指头的部分下半截都撑粗了一,点,上半截却都还有个空尖儿。儿子陈满红说:“慢慢用着就合适了!”老人带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说:“还好!”说罢,脱下来交给满红媳妇说:“暂且给我放过去吧!”儿媳妇也说:“爹!你就带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说:“戴上它搬石头不利落!”说着就放下走了。
以后别的活儿又陆续接上来——铡干草、出羊圈、窖萝卜、捶玉米……哪一种活儿也不好戴着手套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还有一双手套。
一天,白云岗有个物资交流会。满红媳妇劝老人说:“现在这些杂活计又不用您教多少技术,您还是休息一天去逛逛吧!”老人答应了。老人换了一件新棉袄,用新腰带束住腰。满红媳妇说:“这回可带上您的手套吧!”说着把手套给他拿出来,他带上走了。
他走到白云岗,逛了半条街,刚走过公社门口,看见山货部新运来一车桑杈①,售货员忙着正往车下搬。这东西在这地方已经二年不见了,不论哪个队原有的都不够用。他以为机会不可错过。转眼工夫,就来了十来个人,每人拿着一柄看;见买杈的越来越多,他把手套卸下来往怀里一装,胡乱抢到手五柄,其余的就叫别人拿完了。他付了钱,把杈捆起来扛上,就返回原路走出白云岗村。一出了村,他伸手到怀里摸他的手套,摸了半天只有一只;放下篮子和桑杈,解开腰带抖搂了一下,也仍然不见那一只。他知道一定是丢在山货部里了。他想:“丢就丢了吧!拿上它也没有多少戴它的时候!”可是走了不几步,就又想到“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这才又扭回头来重新返回白云岗物资交流大会上的山货部来。幸而售货员早已给他拾起来放在账桌上,见他来找就还了他。
隔了好久,陈秉正老人又被评选为本年的劳动模范,要到县里去出席劳模大会。他除换上新棉袄和新腰带外,又把他的手套带上。
会议一共开三天半,老人又是听报告、又是准备发言,和大家一样忙个不了,直到第四天上午听罢了县委的总结报告,才算了结了一宗事。下午吃过午饭,人们差不多都想上街逛逛,老人束上腰带,戴上手套,也走出了房间。他住的招待所因为刚刚装修完,院子还来不及清理。院里有两截剩余木料碍着路,他总觉着不太顺当。他想:“把它转过一边不就好走了吗?”他把手套卸下来放在阶台上,就来动手转木料。等到把院子都清理完了,才发现手套又丢了。“算了,不找它了!这手套对我也没多大用处!”老人干脆放弃了。后来还是招待所的员工帮他找到,洗干净还给了他。
第二天他回到家,换过衣服之后便把手套还给儿媳妇说:“这副手套还给你们吧!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
(摘编自《人民文学》1960年,有删改)
文本二:
我也曾写过一些篇小说,都不怎么出色。每逢读到赵树理同志的小说,我总得到一些启发,学到一些窍门儿。最近,看到他的一篇新作——《套不住的手》,满心欢喜,情不自禁地想写出点个人的体会。
作品文字极为朴素严整,他好像一点力气也没费,事实上可是字斟句酌,没有轻易放过一个字去。这篇作品相当细致地描写了不少农村劳动的经验,这些经验非久住农村而又热爱耕作的人不会写出。不过,假若不拿一双手套贯串起来,恐怕就显着琐碎一些。这双手套把零散的事情联缀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妙。事情本来不相干,而设法用一条线穿上,就显出些艺术的手段。我看得出:树理同志知道多少关于老农陈秉正的事,假若他高兴,他可以写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可是,他只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
有了这双手,我们也就看见陈老人的最可爱的性格与品质。这也就够了,既不需要手套,也无须写一本传记。不过是一双手啊,可是创造世界的不是别的,而的的确确是仗着这么一双手。这篇作品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大题小作,篇幅不长,而意义很大。
(摘编自老舍《读〈套不住的手〉》,有删改)
【注】①桑杈:农具名。用桑木做的杈,柔韧耐用。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通过对一个饱经沧桑的老农民手的真切描绘,刻画出一位农业生产技术、思想觉悟都很高的农民形象。
B. 小说语言质朴又生动,口语化明显,达到了通俗化和艺术化高度统一,如“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
C. 小说情节可分为两个部分,先集中刻画陈秉正的“手”,再集中讲述“手套”的故事,后者是对前者的延伸。
D. 小说通过赞美陈秉正和像他这样的人,歌颂了劳动者的美好品德,间接批判了当时社会上歧视劳动的现象。
7.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套不住的手》注重从农村生活和劳作中选取题材,语言朴素严整,看似平常,实则精雕细琢,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
B. 老舍认为,《套不住的手》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对“手”进行特写,比写一本《老农陈秉正传》的艺术效果要好。
C. 《套不住的手》通过运用一定的“艺术的手段”,避免了故事叙述的琐碎、零散,有助于集中表现人物的性格与品质。
D. 标题“套不住的手”既指陈秉正老人的手不能被毛线手套套住,也指他不被一切困难套住,这样的表达言简而义丰。
8. 赵树理是如何刻画陈秉正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老舍读赵树理的小说,总能“学到一些窍门儿”。请结合文本一,分析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窍门儿”。


6. D.“间接批判了当时社会上歧视劳动的现象”错误。小说通过对陈秉正一双手的描写,赞扬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并没有批判当时社会上歧视劳动的现象,选项属于过度解读。
7. B.“比写一本《老农陈秉正传》的艺术效果要好”错误。从材料二“树理同志知道多少关于老农陈秉正的事,假若他高兴,他可以写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可是,他只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有了这双手,我们也就看见陈老人的最可爱的性格与品质。这也就够了,既不需要手套,也无须写一本传记”来看,老舍同志并没有拿本文与《老农陈秉正传》比较的意思;同时《老农陈秉正传》是老舍假设的作品,并不真实存在。
8. ①外貌描写:细致地对陈秉正老人的手进行特写,突出他勤劳纯朴、热爱劳动的形象。②语言描写:陈秉正对年轻人语重心长的教育,刚拿到手套时感慨“这双手可还没有享过这个福!”最后表示自己“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③心理描写:看到新运来的桑杈第一时间想到集体的事情,手套第一次丢了想到“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体现了他为集体和他人着想的特点。④侧面衬托:副组长王新春对陈秉正辛勤劳作的介绍和年轻人劳动时的抱怨和不理解,突出表现了陈老汉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劳动态度以及他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⑤白描:如“不但要求规格……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寥寥数笔就写出陈秉正教青年们锄地的情节,表现出他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品格。
9. ①设置悬念。标题“套不住的手”,设置悬念,让读者对这双手产生“为何套不住”的思考,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情节一波三折。文章讲述了陈秉正老人两次戴手套,两次丢手套的故事,有起有落,颇为巧妙。③伏笔照应。文章开篇交代陈秉正虽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但身体特别强健,连王新春都怕和他握手,后文交代他的手的特点是因从小劳作而形成的,塑造了一位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形象。④文章以“手与手套”为线索展开,先描绘其手的与众不同,再围绕着家人为保护他的手而买手套给他,他为了干活而弄丢手套等安排情节。⑤以小见大:构思上以小见大,通过一双“变形”的手,刻画出一位勤劳纯朴、热爱劳动的农民形象,表达了“劳动是崇高而光荣的”这一重大主题。(答对3点即可)



相关阅读
1 火光在前(节选)阅读答案-刘白羽

火光在前(节选) 刘白羽 我们命令你们:奋更前进 毛主席、朱总司令1949年4月21日《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夜间十一点钟,云散月出,江上闪着白光。 在港汊的芦苇丛中,指导员李春合 【查看全文】

2 《一汤陈》阅读答案-2019年中考阅读

一汤陈 ①裕后街有一句口头禅:吃遍整条街,不如喝口汤。这一口汤还得上一汤陈去喝。 ②一汤陈是一间馆子的店名。店子原来叫陈八碗,老板姓陈。俗称陈八碗,还是源于祖上传承下 【查看全文】

3 《相马》阅读答案-郑俊甫

相马 郑俊甫 窑镇东南有一方地,跑马场大小,四周围以木桩。空地里也到处是木桩,一根根杵在那儿,极似兵戎相见的战场。窑镇人称这块地为牲畜行,也就是交易牲畜的场所。说是牲 【查看全文】

4 开镰阅读答案

开镰 洪忠佩 ①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母亲心目中,没有什么农事比开镰收割稻子更重要了。 ②夜,是时间投在山村大地上的影子,偶尔的犬吠,一如村庄的梦呓。月光刚刚飘过 【查看全文】

5 芦花荡阅读答案-孙犁

芦花荡 孙犁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 【查看全文】

6 鸟又飞回来了阅读答案-京格格

鸟又飞回来了 京格格 小镇在北方,四季分明。马嫂望着衣带渐宽的河床叹息着:蒲河都开了,咋不见鸟儿的影子? 婆婆去世了,儿子去南方读研,五十岁的马嫂从岗位上退下来。马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