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站在那高出没字碑以上的台子上,一只手扶着阿非的肩膀儿,头发随着山风向后飘扬,看着犹如一个山上的精灵。她向远处望,远处那一块块灰的是山,一片片紫而深绿的是山谷。一带随时变色的霞彩神奇的光波,在大地上飘过。往西,只见红云似海,闪耀着金线银丝,好像斜阳照耀在老人头上一样。立夫已经走下石阶,正立在下面黑暗的石碑旁边。石碑有二十多尺高,历时已有两千年,上面罩着棕黄的干枯苔藓。立夫往上看,看见木兰秀丽的侧影,背后衬托着彩色调和富丽绚烂的晚霞。
木兰说:“立夫,你看见那个没有?
”一边手指着西方的云彩。立夫回答说:
“我看见了。”木兰也走下到石碑旁边来。这块石碑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来封泰山时建立的。至于石碑上为什么没有雕刻上字,则不得而知。有人说当时他突然生病而死,石碑也就立而未刻。另一个说法,较为近似真实,就是刻碑的人不愿将此暴君之名永垂后世,故意将碑文刻得浅,所以不能经久,早就不耐风雨,剥蚀不见了。
木兰走近石碑,那时立夫还在近前站着,仔细看那苔藓封蔽的石头,不觉看得出神。
她伸手把一些苔藓揭下来,立夫说:“不要!”
木兰说:“这个石碑好大。”这时一阵子寂静。
木兰又说:“还这么老!”又是一阵子寂静。
木兰也寂静下来。
木兰、立夫和阿非三个人,坐在附近一块石板上,也寂静得和那个石碑一样,他们好像也变成了没有字的碑文。
最后,立夫开言,才打破一阵子沉寂。
他说:“这个没字的碑文,已经说出了无限的话。”
木兰看见立夫眼睛上那副梦想的表情。在这块无字的石碑上,他读到了兴建万里长城的暴君的显赫荣耀,帝国的瞬即瓦解,历史的进展演变,十几个王朝的消逝——仿佛是若干世纪的历史大事一览表。而这个默默无言的黑暗的岩石,在高山日落的时候,横压在立夫和木兰的心头,那块巨大的石碑,是向人类文化历史坚强无比的挑战者。
立夫说:“你也得秦始皇怕死,派五百童男童女到东海求长生不死之药吗?而今物在人亡。”
木兰说出谜一般的话:“因为石头无情。”
这时暮霭四合,黑暗迅速降临,刚才还是一片金黄的云海,现在已成为一片灰褐,遮盖着大地。游云片片,奔忙一日,而今倦于飘泊,归栖于山谷之间,以度黑夜,只剩下高峰如灰色小岛,于夜之大海独抱沉寂。大自然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宇宙间的和平秩序,但是这和平秩序中却含有深沉的恐怖,令人凛然畏惧。
五分钟以前,木兰的心还激动不已,现在她心情平静下来,不胜凄凉,为前未曾有,外在的激动不安,已降至肝肠深处,纵然辘辘而鸣,她的心智,几乎已不能察觉。她一边儿拖着疲乏的腿,迈上石头台阶,心里却在想生,想死,想人的热情的生命,想毫无热情的岩石的生命。她知道这只是无穷的时间中的一刹那,纵然如此,对她来说,却是值得记忆的一刹那——十全十美的至理,过去,现在,将来,融汇而为一体的完整的幻象,既有我,又无我。这个幻象,无语言文字可以表明。滔滔雄辩的哲学家对此一刹那的意义,会觉得茫然,也会觉得穷于言词,无以名之,姑名之曰经验。夜,对人也并不永远是平静安谧,正如对草木岩石一样,对不会做梦的鸟兽昆虫一样。民国六年七月十六的晚上,在泰山顶上,对木兰来说,是特别使人心神不安的一夜。
他们的晚餐有四个菜:炒蛋、芜菁汤、藕片、香菇烧豆腐,小米玉蜀黍粥,馍馍。旅途劳顿,山中空气新鲜,大家都非常饥饿,几盘子菜都吃得精光。虽然食物并不精美,远寺的钟声却使他们觉得此次晚餐风味迥异。饭后,又喝了极其清冽山泉茶。荪亚与立夫闲谈,谈论的是关于在日本的生活经验,然后就寝。
荪亚一觉酣眠,鼾声大作,木兰瞌睡了一下儿,但又醒来,然后又打瞌睡。因为茶的力量大为不同,一直使她的头脑清醒,不过腿和身子却睡得很甜,自己也不知道是清醒,还是在睡梦之中。她觉得,仿佛是半在梦境,一直在费力解一个巨大的云雾般的结,那是一个谜,而那个谜是创造万物至上的主宰。她正在费力想解开那个谜,一阵山风吹过,撼动卧室的窗子响,她又醒来。
但是荪亚还在继续打鼾浓睡。
(节选自《京华烟云》)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林语堂曾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从文中描写木兰“头发随着山风向后飘扬,看着犹如一个山上的精灵”一句,可以窥见作者的喜爱之情。
B.文中木兰感叹“这个石碑好大”“还这么老”,都无人回复,只有“一阵子寂静”,是因为木兰试图将石碑上的苔藓揭下来,立夫并不赞同。
C.无字碑引发了孔立夫对历史的回顾,让他读出了“无限的话”,对于立夫“物在人亡”的问题,木兰认为“石头无情”,而人有情,这引发了木兰对于生命的思考。
D.《京华烟云》深受道家美学思想的影响,文中“夜,对人也并不永远是平静安谧,正如对草木岩石一样,对不会做梦的鸟兽昆虫一样”一句,可见庄子齐物论的思想。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泰山一游,木兰与立夫的对话看似云淡风轻,实则心照不宣,他们之间的关系与木兰同荪亚间的关系形成鲜明对比,由此表现木兰在婚姻中的挣扎。
B.“游云片片,奔忙一日,……只剩下高驿如灰色小岛,于夜之大海独抱沉寂”一句,将游云和高峰人格化,描写泰山上夜幕降临之景,凝练有趣。
C.小说开篇的景物描写极富诗情画意,它既为后文木兰与立夫关于无字碑的对话张本,也为展示木兰内心的生死观及宇宙间的和平秩序作好了准备。
D.本文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叙述了木兰、立夫几人同游泰山观看无字碑的过程,运用大量心理描写,诠释了木兰对生命真谛的思考。
8、“在泰山顶上,对木兰来说,是特别使人心神不安的一夜”,请结合小说情节,分析木兰的“不安”产生的原因。(4分)
9、上周末巴蜀中学语文社团在点评《京华烟云》时说道:“此书富含哲学意义。”请结合文本内容,找出三处能够体现其哲学思想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6分)
答
6 B 【解析】"寂静"的原因不是木兰想揭下苔藓,而是观看无字碑受到了触动
7D 【解析】A项,关系的对比,并不能表现木兰的"挣扎" B项,拟人手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不应该是凝练有趣 C项,对开篇的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有误
8、 ①游历中,对生命、时间的触摸使她不安,在泰山上观看无字碑,引发木兰思考生死,思考过去现在未来,她似乎隐隐触摸到了历史、文化、生命的本源,但又感觉参不透这个巨大的谜,于是内心不安 ②交谈里,对立夫的进一步感触、认识,与立夫的心心相印使她不安。关于无字碑的对话远寺的钟声使真诚、才情女子木兰的精神世界与现实处境,特别是婚姻状况形成反差而产生的不安(每点2分)
9、 ①"这个没字的碑文,已经说出了无限的话""那块巨大的石碑,是向人类文化历史坚强无比的挑战者."人类文化历史的兴替和历经风云的无字石碑,是动和静的对立,是复杂和简单的对立,是瞬间和永恒的对立,这样的对立,能引发人们对人类历史的无限思考 ②"大自然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宇宙间的和平秩序"一句是作者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充满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③"心里却在想生,想死,想人的热情的生命,想毫无热情的岩石的生命.。过去,现在,将来,融汇而为一体的完整的幻象,既有我又无我"姚本兰在观看了无字碑之后,对生命的思考,并将个体的人的生命放到整个宇宙世界中进行探索,触摸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核心(每点2分)
相关阅读
1 岁寒三友(节选)阅读答案-汪曾祺
文本一: 岁寒三友(节选) 汪曾祺 前文内容简介:办草帽厂的王瘦吾、开炮仗店的陶虎臣、画画的靳彝甫三人是老友,人品极好而性情各异。他们一度都交了好运草帽厂生意红火,炮 【查看全文】
2 家书阅读答案-谢志强家书 谢志强 上海青年赵思风1964年之前,对房子的概念是:房子在地面上。不过,他响应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在上海的人民广场,听过王震将军的动员报告,看过 【查看全文】
3 爱的牺牲阅读答案爱的牺牲 欧亨利 乔和德丽雅在一个画室里见了面,那儿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经常聚会。乔和德丽雅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夫妇租了一层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单调得 【查看全文】
4 讹诈阅读答案-梁晓声讹诈 梁晓声 老会计半年后退休。 他供职的一家国有公司正在改制。几天来公司经理忙碌又亢奋,老会计却觉得自己似乎是局外人。但他期待着经理找他,因为公司有一笔小金库资金, 【查看全文】
5 下雨天出门远行阅读答案-沈婧懿下雨天出门远行 沈婧懿 ①多年以后,每当他站在火车站的大门口,总会想起他拖着行李箱独自去远方的阴雨绵绵的那个下午。 ②那天下午,他收拾完上路必需的行装,背上吉他,拖着 【查看全文】
6 遍地白花阅读答案-刘庆邦遍地白花 刘庆邦 收秋之后,村里来了一个女画家。 村民觉得奇怪,这会儿场光地净的,要红没红,要绿没绿,要金黄没金黄,有什么可画的呢。可女画家每天这儿转转,那儿瞅瞅,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