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粮》阅读答案-凡一平

发布时间: 2022-11-25
公粮
凡一平
八分玉米地横七竖八,在热气腾腾的山谷中,像烧煳了的一块馍。
山谷中的玉米全都横七竖八,跟他的八分玉米地一样。这是被暴风雨侵袭和山洪洗劫后的结果,未全熟的玉米被风雨和洪水接连侵犯,成片地倒下,而那些幸免于难的玉米,虽然竖立着,但枝秆和叶子也是被打得七零八落,像仗打完后活着站在阵地上的官兵,无不血迹斑斑或遍体鳞伤。经历过战争的顶牛爷,看着眼前的惨象,忍不住将玉米与生命做比对,或联想在一起。他欲哭无泪,心如刀割。
八分玉米地是顶牛爷合法拥有的地,是村委会在土地调整时,代表政府分给他的。之前他一分地都没有,因为历史和这样那样的原因。他当过国民党的兵,新中国成立初期回到村里,地已经分光了。粉碎“四人帮”后包产到户那年,因为顶牛爷是单身,年纪已属老龄并纳入五保户之列,就没有给他分地。而顶牛爷拒做五保户,不领救济粮款,坚持要地。坚持了十年,在他七十岁的时候,终于得了一块地——就是目前的这块地。
这块国家的土地,使用需要纳税,就是要交公粮。顶牛爷从取得并耕种这块地的那年起,年年足额以粮抵税。他已经交了十五年的公粮了。
今年的公粮就在这块地里,从这块地里出来和出去,像往年一样。还有一年要吃的粮食,也要寄托在这块地里。在遭受暴风雨和洪水袭击洗劫之前,顶牛爷是这么认为的。
此时此刻,眼前的玉米地如此糟糕,像是腐烂了的一床竹席。收成是肯定大打折扣了,但争取时间,见好就收,把损失降到最低,顶牛爷是可以做到的,并且已经在做。
只见他抽完一支烟,喝了几口水后,站了起来。
他又一次进入玉米地,继续收玉米。
山峪中所有的玉米地,目前只有顶牛爷一个人在收玉米。其他的各家各户,都不见人影,就像他们不在乎收成一样。也或许他们仗着人口多劳力壮,全家出动一两天就收完了。但是他不行,他是单身户,只有一个人,而且老了。虽然能干活,但肯定慢好多。因此,他必须早下地。
他这么起早贪黑干了四天。
这天,八分地的玉米全部收完。约十六箩筐带苞叶的玉米集中倒在堂屋的地板上,堆成一堆,像座小山。苞叶被顶牛爷用双手撕开、拧断,扔在一旁。他重视每一苞经过他手上的玉米,慢撕细拧,小心轻放,像呵护每一只刚出壳的小鸡、小鸭。玉米的苞叶撕开后,水便渗漏了,从叶瓣和米粒缝里滴出来,濡湿顶牛爷的手。这些玉米的滴水让他手凉,也让他心凉。
今年的脱粒,玉米被水泡过,硬度不够,竹签会戳坏颗粒,造成饱满度削减。顶牛爷放弃了竹签的辅助,纯粹地用手脱粒。他先用指尖钩出一粒两粒,钩出一行来,然后顺着开出的沟缝,主要用拇指慢慢地捻,将米粒捻松动后,掰开、剥出。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很小心慎重,像拔牙一样,生怕把米粒破坏了。一包玉米在他手上,被他辗转操持,像一名玉匠抚弄一块玉石一样。他对待每一苞玉米都是如此。玉米终于全部脱粒了。
在交公粮这件事情上,顶牛爷是孤独的,这点他知道。他特立独行或我行我素,像山林中一只被排挤的猴子,更像是草场上一头不合群的牛。他这些年来上交的公粮,一直颗粒饱满,色泽明亮,不含水分和杂质,像是足金一样,让验粮干部十分满意。他的公粮成为上岭村各家各户的标准或者标杆。只要是谁家与他同去,验粮干部就拿他的做样板,参照取舍。一致的认可,不一致的否决、拒收。因此,村里大多数农户,都不愿意与顶牛爷一同去交公粮。
今年情况特殊,就是说十分糟糕。玉米减收,而且溃烂较多,要想像往年一样保质保量是不可能的了。但公粮却是必须保质保量的。仍然是在晒台上,顶牛爷在筛玉米。沉甸甸的筛子在顶牛爷手上,被他盘旋、转动,像一个使用中的石磨。小的和较坏的玉米粒从格子中盘下去,像泥沙俱下。留在筛子里为数不多的颗粒,饱满结实、干脆光泽,粒粒像是一个模淘出的金子。他整个选的过程,其实就像是在淘金。
交公粮的日子终于到了。一早,顶牛爷就把打包好的公粮挑出家门。但他发现,粮所冷冷清清,没有人来交公粮。远远看见粮所蓝干部。
蓝干部说:顶牛爷,你来做什么?
顶牛爷看着公粮,说:交公粮。
蓝干部说:今年起不用交公粮了,你不晓得?
顶牛爷惊愣,说:不晓得,没有哪个讲给我听。他转念一想,说,不会吧?人人都要交公粮的,光我一个不用交不好吧?
蓝干部以为顶牛爷耳背,大声说:所有人都不用交了。国家的政策出台了,取消所有的农业税,就是讲,所有种粮的农民,都不用交公粮啦!你把公粮挑回去吧,自己吃!
顶牛爷更惊愣了,说:为什么?
蓝干部说:国家富了,为了让农民更富,不需要农民再交公粮了。打多少粮食,好的坏的,都是自己的。你听明白了吧?
顶牛爷点点头,像是明白了。他低着头,看着不再是公粮而是属于自己的粮食,既高兴又难为情,像看着一条独自捞到的无人分享的大鱼。
今天这个日子出大太阳,中午炽热的阳光直照空旷的粮所。
站在粮所中的顶牛爷,像一棵孤独的玉米。
选自《小说选刊》,2021年第5期,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成片倒伏的玉米,既体现出收成的艰难,也为后文顶牛爷用心准备公粮的情节做了铺垫。
B.面对受了灾的玉米地,顶牛爷欲哭无泪、心如刀割,因为玉米不仅是他的口粮,也是要上交的公粮。
C.小说插叙了村里大多数人不愿意和顶牛爷一起去交公粮的事情,突出了村民们思想觉悟方面的落后。
D.小说结尾通过人物对话,既简明地交代了农民不再需要交公粮的政策,又具有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7.关于文中顶牛爷给玉米脱粒、筛选玉米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用大量篇幅,细致地描写了顶牛爷收获粮食的劳动过程,体现出劳动者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B.“玉米的滴水让他手凉,也让他心凉”,收成不好。口粮没有着落,也没有救济款,顶牛爷深感凄凉。
C.通过顶牛爷剥玉米时小心谨慎的动作描写,生动刻画了一个十分热爱庄稼的勤劳纯粹的农村老汉形象。
D.繁复艰辛的劳动过程与后文不交公粮的结果形成鲜明的对比,构成落差,情节富有张力,极具感染力。
8.从准备去粮所交公粮,到孤独地站在粮所,顶牛爷的内心发生了一系列情感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9.“有经验的小说家在创作时总是善于选取,写人生中的一角、一段,却可以窥见整个社会。”请据此简要说明顶牛爷的人生经历及其所反映的国家农村土地政策变化。



6.C.“突出了村民们思想觉悟方面的落后”分析错误。应是突出顶牛爷对上交公粮有着高度的责任心。
7.B    .“口粮没有着落,也没有救济款,顶牛爷深感凄凉”分析错误。“玉米的滴水让他手凉,也让他心凉”是为了突出顶牛爷为今年的公粮质量不及往年而感到内心不安。
8.①先是为今年的公粮没有往年公粮质量好而感到不安。但他还是精心筛选,选出最好的粮食上交给国家。②对粮所的冷清感到疑惑。③误认为国家照顾自己,只让自己不交公粮而感到不好意思。④当得知政策改变,所有人都不用交公粮时,感到高兴与难为情。   
9.①解放初期,因为顶牛爷回村晚没有分到土地,反映当时是将土地分给个人,是土地私有制。②改革开放后,土地分给个人经营,但顶牛爷因为是五保户而没有分到土地。反映改革开放后是将土地承包给个人经营,但五保户不分给土地。③在顶牛爷的坚持下,他终于分到了土地,他认真上交公粮。反映当时土地分给个人经营,但需要交公粮。④顶牛爷想上交公粮而被拒绝,反映当今社会,在国家富裕后,国家取消农业税,不再需要上交公粮。



相关阅读
1 讹诈阅读答案-梁晓声

讹诈 梁晓声 老会计半年后退休。 他供职的一家国有公司正在改制。几天来公司经理忙碌又亢奋,老会计却觉得自己似乎是局外人。但他期待着经理找他,因为公司有一笔小金库资金, 【查看全文】

2 遍地白花阅读答案-刘庆邦

遍地白花 刘庆邦 收秋之后,村里来了一个女画家。 村民觉得奇怪,这会儿场光地净的,要红没红,要绿没绿,要金黄没金黄,有什么可画的呢。可女画家每天这儿转转,那儿瞅瞅,画 【查看全文】

3 爱的牺牲阅读答案

爱的牺牲 欧亨利 乔和德丽雅在一个画室里见了面,那儿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经常聚会。乔和德丽雅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夫妇租了一层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单调得 【查看全文】

4 岁寒三友(节选)阅读答案-汪曾祺

文本一: 岁寒三友(节选) 汪曾祺 前文内容简介:办草帽厂的王瘦吾、开炮仗店的陶虎臣、画画的靳彝甫三人是老友,人品极好而性情各异。他们一度都交了好运草帽厂生意红火,炮 【查看全文】

5 家书阅读答案-谢志强

家书 谢志强 上海青年赵思风1964年之前,对房子的概念是:房子在地面上。不过,他响应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在上海的人民广场,听过王震将军的动员报告,看过 【查看全文】

6 下雨天出门远行阅读答案-沈婧懿

下雨天出门远行 沈婧懿 ①多年以后,每当他站在火车站的大门口,总会想起他拖着行李箱独自去远方的阴雨绵绵的那个下午。 ②那天下午,他收拾完上路必需的行装,背上吉他,拖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