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阅读答案-邓一光

发布时间: 2023-02-15
家属
邓一光
在西藏听了一个关于边防战士家属的故事。
是有关边防某团政治部主任黄白华妻子的。边防某团驻守在察隅。那是麦克马洪线的一段,自然条件十分艰苦,交通极为不便。一条破旧的道路在极其危险的山间蜿蜒穿行,冬天大雪封山,天气转暖后又老是下雨,路其实是三天两头不能畅通的,即使在正常情况下,也常有塌方、滑坡和泥石流一类的事情发生。这样的路,若放在内地,是没有人会去走的。
但那是通往察隅唯一的路,不管你是进察隅,还是从察隅出来,只要你不是鸟儿,就只能从那条路上通过。
黄白华驻守边境,已经好几年没有探过亲。边境的官兵,不能按照正常的探亲时间探亲。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太普通的事,普通得没什么话好说。黄白华,就是这类不能正常探亲的官兵中的一个。不是他不想探亲,他想探,他想得要命,可就是探不成。有好几次部队批了他探亲假,他也准备动身了,连给妻子带的礼物——一窝驻地山上开着的小叶杜鹃都用察隅的泥土封好了根茎,装进网兜里了,可部队临时又有战备任务,不能走。
如此三番,黄白华的妻子就想,我们夫妻一场,不说朝夕相守,总得见见面吧?你不能回内地探亲,你要守着国家的边防线,我去看看你,这总该行吧?
黄白华的妻子这么一想,就请了探亲假,收拾好东西,启程了。
在成都要买到飞往昌都的机票很难,一般情况下得等一个多星期。当然也可以走阳感,由道路险恶的川藏线进藏,那样的话,由成都到昌都,也得一个星期。
黄白华的妻子千辛万苦到达昌都,然后又等去察隅的车。好不容易上了去察隅的车,颠颠簸簸地往察隅走,走一段路停一下,走一段停一下。黄白华的妻子抱着带给黄白华的家乡特产,被颠簸的车子不断地抛起来又摔下去,五脏六腑都差点没颠出来。黄白华的妻子那一刻想流泪,不是为自己,是为丈夫和丈夫的同伴。她想他们真是太难了。她想起他总在电话里对自己笑着说,我喜欢察隅,喜欢这里的雪山。
车子终于彻底停下来了。不是到了察隅,是遇到了一场大风雪,路封住了,车子不能再继续往前开。
司机无可奈何地对黄白华的妻子说:“嫂子,不是我不送你。路再险,道再难,四个轮子我管着,死我也要送你进察隅,可老天爷的事,我一点办法也没有,我没法把车开上雪山。咱们还是回昌都吧,你和我大哥在电话里商量商量,明年再约个好时候进来。”
黄白华的妻子把额头上的乱发理了理,拉开车窗,看了看眼前的雪山。
雪山美极了。
黄白华的妻子转过头来问:“翻过这座雪山要多长时间?”司机回答:“八公里山路,要是壮小伙,睡足了觉,带上酒和肉干,不遇到雪崩什么的,顺利的话,五六个小时吧。”
黄白华的妻子说:“谢谢你了兄弟,你请回吧,我就在这儿下车,我自己往前走。”
司机大惊道:“这怎么行?!你还要不要命了?!”黄白华的妻子微微地笑了笑,平静地说:“怎么不要命?我是来看他的,不要命我怎么进去看他呢?”司机怎么拦也拦不住,一旁有个探亲返队的战士见状说:“嫂子,我本来打算等等,等路好走了再说。你一定要进去,我陪你。”
他们开始走了,往雪山那一头的察隅走。
她背着带给丈夫的东西,战士背着自己的东西,在雪地里一脚浅一脚深地走。
然后她背着带给丈夫的东西,战士背着自己的东西,再搀扶着她,在雪地里踉踉跄跄地走。
然后战士背着他们两个人带着的东西,再拖着她,在雪地上一寸复一寸地挪动。
他们走了足足十个小时,也许时间更长,谁知道呢?反正他们用光所有的力气,已经走不动,几乎就要躺在雪里了,并且永远不再起来,但他们终于走到了。
黄白华接到消息,说他的妻子蹚着大雪来了。他丢下手上的事没命地朝雪山跑去。他看见了他们,看见妻子和那个可爱的战士,他们在雪山脚下,是两个慢慢蠕动着的小黑点。他咧开嘴傻笑着,揩一把头上的汗,撩起两脚的雪粉朝他们奔去。
他跑近了。
他站住了。
他像一个真正的傻瓜站在那里——那肯定是他的妻子。她一身雪粉,仰着乌紫的脸,两只手探索着,远远地伸向前方,明亮的眼睛呆滞着,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她害上了雪盲症,什么也看不见了!
他叫她。她听见了他的声音。她能分辨出他的喘息声来。她朝他伸出手去,她也叫他。黄白华扑上来,紧紧地、紧紧地搂住了妻子。
那个汉子,就那么站在雪山脚下,呜呜地哭出声来了。
我是两年后听到这个故事的。给我讲故事的人还给我讲了在这个故事里发生的另外一件事,这件事是关于那个战士的。
那个战士没有害雪盲症,他在察隅当了两年兵,锻炼出来了,但他因为一直搀扶着黄白华的妻子,他用他的身子支撑着她,他甚至把她在雪地里一步一步地拖着走,他向着阳光那一边的脸被紫外线严重地灼伤了,成了黑色。
讲这个故事的人告诉我,一年之后,有人看见了那个战士,他不知在和身边的战友说着什么事情,在那里呵呵地笑着,他的那张英俊的脸仍然是阴阳分明着。
雪山很美,所有见过雪山的人都这么说。
(有删减)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交代察隅自然条件十分艰苦,交通极为不便,为黄白华妻子前往察隅遇阻埋下伏笔。
B. 小说中司机劝阻黄白华妻子翻雪山、探亲归队的战士陪伴并扶助她翻雪山凸显了军民鱼水情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由衷赞美了边地自然风光,也烘托了黄白华妻子与戍边官兵的美好情操。
D. 小说以“家属”为题,交代了主人公特殊身份的同时,又兼有即小见大和暗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7. 关于文中黄白华形象特征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部队批了探亲假后,黄白华细心地准备好了给妻子的礼物,小说通过事实陈述表明黄白华是一个爱妻子的好丈夫。
B. 黄白华妻子想起丈夫总在电话里笑着说他喜欢察隅,小说通过这一描写表明黄白华是一位热爱边防事业的好军人。
C. “本来打算等等”的探亲归队的战士不顾风雪,陪“嫂子”翻雪山,从侧面表明黄白华是一名深受战士爱戴的好领导。
D. 黄白华看见妻子后,先“咧开嘴傻笑着”,后“呜呜地哭出声”,从一笑一哭的对比中可看出他是个至情至性的好男儿。
8. 在前往察隅探亲的过程中,黄白华妻子的心理随着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小说的叙事角度颇具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这种特色,并分析其作用。


6. B
7. C
8. ①从成都到昌都,千辛万苦,从昌都到察隅,一路颠簸,她感觉到丈夫和他的战友很不容易,而想为他们流泪。②快到察隅时,大雪封了山,她内心却十分坚定,在询问了司机路程后,决定徒步翻越雪山去见丈夫。③几乎耗尽体力和战士一起翻过雪山后,她很激动,也很欣慰:虽然得了雪盲症看不见丈夫,但听到了丈夫的声音。
9. (1)特色:将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事和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结合起来;总体上看,首尾使用第一人称视角叙事;主体部分则采用第三人称视角叙事。(2)作用:①小说首尾使用第一人称视角叙事,通过“我”转述事后两年在西藏听到的一个关于边防战士的家属及其战友的故事,给人身临其境的真切感,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小说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主体部分转用第三人称视角叙事,使小说在讲述戍边战士无私奉献、军人家属勇于牺牲的悲壮动人的故事时,相对较少地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从而能比较自由灵活、客观公正地描述事件。



相关阅读
1 讹诈阅读答案-梁晓声

讹诈 梁晓声 老会计半年后退休。 他供职的一家国有公司正在改制。几天来公司经理忙碌又亢奋,老会计却觉得自己似乎是局外人。但他期待着经理找他,因为公司有一笔小金库资金, 【查看全文】

2 爱的牺牲阅读答案

爱的牺牲 欧亨利 乔和德丽雅在一个画室里见了面,那儿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经常聚会。乔和德丽雅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夫妇租了一层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单调得 【查看全文】

3 家书阅读答案-谢志强

家书 谢志强 上海青年赵思风1964年之前,对房子的概念是:房子在地面上。不过,他响应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在上海的人民广场,听过王震将军的动员报告,看过 【查看全文】

4 岁寒三友(节选)阅读答案-汪曾祺

文本一: 岁寒三友(节选) 汪曾祺 前文内容简介:办草帽厂的王瘦吾、开炮仗店的陶虎臣、画画的靳彝甫三人是老友,人品极好而性情各异。他们一度都交了好运草帽厂生意红火,炮 【查看全文】

5 下雨天出门远行阅读答案-沈婧懿

下雨天出门远行 沈婧懿 ①多年以后,每当他站在火车站的大门口,总会想起他拖着行李箱独自去远方的阴雨绵绵的那个下午。 ②那天下午,他收拾完上路必需的行装,背上吉他,拖着 【查看全文】

6 遍地白花阅读答案-刘庆邦

遍地白花 刘庆邦 收秋之后,村里来了一个女画家。 村民觉得奇怪,这会儿场光地净的,要红没红,要绿没绿,要金黄没金黄,有什么可画的呢。可女画家每天这儿转转,那儿瞅瞅,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