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荣
“酒壶一端,好事串串,酒壶一开,全家团团,美酒一倒,好运到到,美酒一饮,新人亲亲……”吉祥话一说开,参加婚宴的宾客喜笑颜开,遂开怀畅饮。
这是始兴小城千年以来流传下来的一个婚宴传统,就是由本家族选出一位儿孙满堂、高寿健康的老人家,为结婚的新人倒出第一杯酒,说上几句吉祥话,祝福断人早生贵子、幸福美满。
用来装第一壶酒的锡壶,一定要由娘家人购置,选个黄道吉日送至婆家,人们尊称为“喜壶”。喜壶出自始兴上围街沈家,沈家祖上从江西南康迁来,历经五代专以做锡壶为生,始兴人私下询问男女青年谈婚论嫁进展情况,忍总要调侃式来一句:你们俩也该尿到一壶去了吧,还不快去老沈家领喜壶?老沈家的锡壶成了男女成婚标志性物件。
小城上围街转角处,一块老式的木制招牌上书四个字“沈家喜壶”,店面三十多平方米,摆满了制壶的家伙件,一个老式的大火炉占据了店面的一大半,老两口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一个一个配件走足程序,从溶锡、调锡、兑锡到弯锡、合锡、磨锡,全是老俩口手工制作。
老沈家的喜壶造型别致,肚大益小,龙风双耳,尤其是底座明暗两条金丝线若隐若现,此镶嵌技术是沈家拿手绝活,深浅度拿捏到位,线条流畅,延伸到边到角,这是最后一套箍壶程序,由老沈头亲手在自家后院秘密完成,传男不传女,老婆子一辈子也没看破,也没资格看。
如今老沈头额头上的皱纹越来越多,虽然身子骨还算结实,可有件心事一直解不开,就是传承人的问题。老沈头的儿子小沈十多年前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后,现在石湾从事陶瓷行业,已经成为略有名气的陶艺大师。小沈留一头长发,近四十的人了还未婚,对老沈的家庭式作坊看不上眼,根本不想回到小城继承祖业,几次回来过春节,都提出要改造家庭作坊经营方式,要引进现代技术,注册商标,授权厂家进行限量生产,老沈头听后,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上个月小城锡壶成功申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类项目,上级拨付一笔资金下来,县里刚好在闹市地段开设工艺品一条街,专门预备了一间宽敞的门店,开办现场锡壶制作实体店,老沈头在那边呆了半个月就离开了,人来人往的,总觉得自己像一只动物因里的老猴子,真不知实体店哪个部位是不是安置了摄像头,这祖传手艺可不要被人窃走哇。
小城虽小,但一年四季喜事不断,老沈头手头总是活计不断的。不久,老沈头发现人们很少上他的店里购置锡壶了,渐渐的没人来了。原来工艺品一条街上新开一家喜壶专卖店,名叫“明哥喜壶”,货架上的喜壶通体铮亮,底部一圈呈金色光泽,看相蛮好,制作精致,一跃成为当地婚宴上的头牌用壶。
老沈头心有不甘,私下托人买了一把回家研究,不看不要紧,一看惊出一身汗来。发现明哥喜壶不但解决了壶耳把下方起麻点的难题,甚至连自己镶嵌明暗金属线的工艺也模仿得百分之百神似,自然流畅,壶身与线条融为一体,技艺更是胜出一筹。老沈头赶忙去质检局和工商局报了案,不料人家置之不理,根本没有回音,老沈头急得团团转。
过了一个月,小沈从石湾回来了,满脸的喜气,告诉他爹一个天大的秘密,他在陶瓷实验室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破解了老沈头后院的所有秘密,并注册了专利,他就是“明哥喜壶”的幕后老板。
老沈头长叹一声:日防夜防,家人难防。转念一想却又十分得意。不过老沈头并没有把这说给儿子。
(摘自2018年第1期《小说林》)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首段叙写传统民俗中的婚宴吉祥话及其场景,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为引出下文“喜壶”做了铺垫。
B.“喜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由“沈家喜壶”到“明哥喜壶”,巧妙展示出小沈对老沈的传统锡壶制造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C.小说围绕沈家喜壶传承问题展开,儿子看不起家庭式作坊,也不想回城;而老沈不同意儿子的改进意见,情节据此渐次展开。
D.小说的结局出现在老沈头不甘心别人的壶比自己的好,但研究后吃了一惊——别人在仿造;慌忙去报了案,却又石沉大海。
5.请简要分析“老沈”这一人物形象。(6分)
6.小说结尾“他就是‘明哥喜壶’的幕后老板”,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请简析其合理性。(6分)
参考答案
4.D(这是小说的高潮)
5.①技艺精湛,严谨细致。喜壶造型别致,配件走足程序,镶嵌技术是拿手绝活,亲手在自家后院秘密完成。②恪守祖训,思想保守。五代专以做锡壶为生,绝活传男不传女,对儿子的合理化建议听不进,生闷气。③心思缜密,自尊心强。担心实体店安装摄像头,暗地里买明哥锡壶研究,到工商局报案;在实体店做锡壶不愿被围观,私下托人买明哥锡壶,心中得意却不把原因说给儿子。(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①从技艺保障上看,小沈十多年前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后,从事陶瓷行业,已经成为略有名气的陶艺大师。②从主观意愿上看,对老沈的家庭式作坊看不上眼,几次提出要改造家庭作坊经营方式,要引进现代技术,注册商标,授权厂家进行限量生产。③从具体产品上看,“明哥喜壶不但解决了壶耳把下方起麻点的难题,甚至连自己镶嵌明暗金属线的工艺也模仿得百分之百神似,自然流畅,壶身与线条融为一体,技艺更是胜出一筹”。④从政府反应上看,“老沈头赶忙去质检局和工商局报了案,不料人家置之不理,根本没有回音”。(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相关阅读
1 《日落碗窑》阅读答案-迟子建此篇小说设置了关家和王家两条线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日落碗窑 迟子建 碗坯子终于一个不落地进了窑里。 烧窑这天是个晴天,关老爷子心情很好,他兴奋地点燃第一把窑火。接连三天晚上他都没有回家,关小明每天黄昏时带着冰溜儿来给 【查看全文】
2 文本一:夜行阅读答案-何荣芳文本一: 夜行 何荣芳 小倩下班时已经是夜里十点,地带着一身的葱花味追上了一辆驶向远郊的公交车。有座。 同排座位上抱臂闭目的是一位大爷,或者说是一位大叔,脑袋亮光光的, 【查看全文】
3 老地主张磨油阅读答案-冯俊科老地主张磨油 冯俊科 地主张磨油家祖上是开油坊的。他就出生在油坊里,他爹随口就给他起了名,叫磨油。 我对张磨油有印象时,他已经四十多岁,天天卖酱油卖醋。他肩上一根油膩 【查看全文】
4 九三年(节选)阅读答案-肖江虹九三年(节选) 肖江虹 一九九三年,四川内江来的建筑队开进了我们无双中学。 那个寒风凛冽的黄昏,父亲站在学校大门口等。一直等到天黑,客车才带着怒气将一群外乡人吐在学校大门 【查看全文】
5 《未遂》阅读答案未遂 赖海石 一辆破破烂烂、没有车牌的小中巴,缓缓启动,晃晃悠悠跟在老太太后面。 文化广场,一群大妈随着音乐起舞。老太太远远站在她们后面,跟着做动作:甩手、抬腿、扭头 【查看全文】
6 《传话》阅读答案-孙道荣传话 孙道荣 老赵、老钱、老孙和老李,四个人是住同一个小区的邻居,几个老伙伴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其乐融融。可是最近老赵感觉到,他不在的时候,另外三个人就嘀嘀咕咕,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