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家乡》阅读答案-蔡楠

发布时间: 2019-08-14
水家乡   
蔡楠
鸬鹚
我曾是一只野生的鸬鹚。我每年都从遥远的北方飞到遥远的南方去。白洋是我们候鸟的中转站。
可那年我被渔民陈瞎子的渔网逮住了。那天,我飞过浩渺的水面,飞过远接百里的芦苇荡,来到了荷花淀。我看见了满淀的荷花艳丽无比,我看见了成群的鱼儿跳出水面闻香戏荷,我还看见了一群姑娘划着小船唱着渔歌采摘莲蓬。我落在一片硕大的荷叶上,将我鹰般的身体缩成了一只鸭的模样,我锐利的嘴被眼前的美景磨圆了。我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捕鱼高手。我想就是现在饿死,我也不愿破坏眼前的宁静啊。
不知过了多久,我的眼前刷地落下一道白光,我就被一张渔网罩住了。渔网慢慢收拢,我看到了苇帽下一张黝黑年轻的脸,在阳光里得意地笑着,笑得眼睛都没了缝隙。我一下子就被激怒了。我缩成鸭一样的身体恢复了鹰的模样,铁青的羽毛闪着冷光,我磨圆的嘴重归锐利。等到那人撒网抓住我的双腿时,我奋力一扑,就啄住了他的左眼……从此,陈大船就成了陈瞎子。
我还是成了陈瞎子的俘虏。我时刻准备迎接陈瞎子对我的报复。然而,陈瞎子眼伤痊愈以后,却给我带来了一只漂亮的母鸬鹚:它羽毛洁白,双目含春,翅膀缓缓扇动,犹如一团芦花飘落在了船上。我感受到了它强烈的召唤和无声的撞击。我轻啄着它光滑柔顺的羽毛,急不可耐地说,白鸬,我不走了。
我就这样留了下来。陈瞎子成了我的主人。不久,我和白鸬开始在白洋淀生儿育女了。白洋淀成了我的家乡。
鱼鹰
几年以后,陈瞎子成了白洋淀有名的鹰王。我们一家十口都成了他的鱼鹰。
做鱼鹰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我们经常是清早就随陈瞎子进淀,傍晚才上岸。陈瞎子在我们的脖颈上套一个草环,我们抓到大鱼,只能吞一半,留一半,叼上船,他就让我们全部吐出来,只让我们吃他准备好的小鱼。
可我们还是乐此不疲。我和我的白鸬率领儿女们不停地游动在风景秀丽的白洋淀里。苲草青青淀水明,小船满载鸬鹚行……我们在捕鱼生涯里练就了高超的本领。记得那一次围攻荷花淀里的鱼王花头,我、白鸬和儿女们有的啄眼,有的叼尾,有的衔鳍,一起把花头弄上了船。陈瞎子逢人便讲,我这鹰王逮住了鱼王,奶奶的,六十多斤呢!听到这话,看着陈瞎子独眼里抑制不住的光芒,我也用我的黑翅膀覆住白鸬的白翅膀,在儿女们的欢呼声里柔情地啄着它的脖颈。做鱼鹰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卖了那条大鱼以后,陈瞎子的好运来了。他换了大船,娶了媳妇儿,转年就有了一个双目齐全的儿子。
老等
陈瞎子的好日月终于在白洋淀几度干涸后结束了。就像他的老婆在生完第四个孩子后突然病死一样。水干了,鱼净了,鱼鹰便没有了用场。我、白鸬和孩子们也难逃厄运。我的儿女们先后被陈瞎子卖到了南方,只剩下我、白鸬,一起陪着陈瞎子慢慢老去。
终于,在芦苇干枯、荷花凋败的时节,和我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白鸬在吃了一只有毒的田鼠之后离开了我和陈瞎子。陈瞎子夹着铁锹,抱着白鸬,肩扛着我来到了村边的小岛上。他挖了个坑,把白鸬埋了。就在埋白鸬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孤坟,那是他老婆长眠的地方。陈瞎子一边梳理着我脏乱的羽毛,一边絮絮叨叨地说,老伙计,你走吧。淀里建了个旅游岛,再不去,你就会被我卖到那里供游人观赏了。没有了自然鱼,他们养了鱼,要你抓鱼表演给游人看呢!
陈瞎子把我往蓝天上送去。我抖动着衰老的翅膀,嘎嘎地叫了两声。
我终于没能飞出白洋淀。尽管我曾是一只野生的鸬鹚。我已经融入了这方水土。白洋淀就是我的家乡。我在干旱的淀边,凝望着天空,凝望着远方。我伸长了脖子久久地等待。我愿意做白洋淀最后的一只鱼鹰,最后的一个守候者。一直等到水的到来,一直等到鱼的到来。
后来,我就成了白洋淀一只长脖子老等。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也交代了写作的对象。家乡是鸬鹚和陈瞎子共同的家乡,也和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
B.文章第二段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白洋淀的美丽动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陈大船和鸬鹚互相映衬,都有过幸福的家庭,又同样因为环境恶化而失去爱人,甚至失去栖身之所。
D.文末将画面定格为一个特写镜头,老等伸长脖子痴等的形象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期待和无奈,极富感染力。
8.小说的三个标题独具匠心,请谈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设计。(6分)
9.小说以鸬鹚为叙述主体,并采用了第一人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7.C(“陈瞎子的爱人因环境恶化去世”于文无据。)
8.①三个小标题是对水鸟的三种称呼,形象地反映出水鸟自由、驯化以及老后怀念美好生活的三种状态②三个小标题清晰地反映出了水鸟三个阶段的命运,鲜明地揭示出水鸟和人类的生态环境正在被改变的无奈。③)使文章层次清晰,便于读者理解小说中情感的变化。
9.①鸬鹚用第一人称讲述故事,使之人格化,让小说更生动,富于浪漫主义气息。②第一人称更有利于读者体会鸬鹚的情感,更好地突出了鸬鹚的鲜明形象。③化鸟为人,实际是暗示了鸟和人有着共同的命运,从而使作品具有了更广泛的悲剧意义,深化了小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旨。



相关阅读
1 《日落碗窑》阅读答案-迟子建此篇小说设置了关家和王家两条线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日落碗窑 迟子建 碗坯子终于一个不落地进了窑里。 烧窑这天是个晴天,关老爷子心情很好,他兴奋地点燃第一把窑火。接连三天晚上他都没有回家,关小明每天黄昏时带着冰溜儿来给 【查看全文】

2 文本一:夜行阅读答案-何荣芳

文本一: 夜行 何荣芳 小倩下班时已经是夜里十点,地带着一身的葱花味追上了一辆驶向远郊的公交车。有座。 同排座位上抱臂闭目的是一位大爷,或者说是一位大叔,脑袋亮光光的, 【查看全文】

3 九三年(节选)阅读答案-肖江虹

九三年(节选) 肖江虹 一九九三年,四川内江来的建筑队开进了我们无双中学。 那个寒风凛冽的黄昏,父亲站在学校大门口等。一直等到天黑,客车才带着怒气将一群外乡人吐在学校大门 【查看全文】

4 《未遂》阅读答案

未遂 赖海石 一辆破破烂烂、没有车牌的小中巴,缓缓启动,晃晃悠悠跟在老太太后面。 文化广场,一群大妈随着音乐起舞。老太太远远站在她们后面,跟着做动作:甩手、抬腿、扭头 【查看全文】

5 《传话》阅读答案-孙道荣

传话 孙道荣 老赵、老钱、老孙和老李,四个人是住同一个小区的邻居,几个老伙伴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其乐融融。可是最近老赵感觉到,他不在的时候,另外三个人就嘀嘀咕咕,而 【查看全文】

6 老地主张磨油阅读答案-冯俊科

老地主张磨油 冯俊科 地主张磨油家祖上是开油坊的。他就出生在油坊里,他爹随口就给他起了名,叫磨油。 我对张磨油有印象时,他已经四十多岁,天天卖酱油卖醋。他肩上一根油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