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名
那是1984年的冬。①北风那个吹呀,吹得叫人不敢轻易出门。
市委礼堂里,坐满了人。
“中国第一支股票在上海诞生啦!”礼堂主席台上,某科技公司老总郭学激动万分地向台下听众宣布,“11月14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这一天,人们早早排队购买中国第一支股票,人龙头尾不能相望,盛况空前!”
“今天,我们这里也要诞生一个历史性时刻!”郭学提高了音量,“滨海市第一支股票也将要在这里诞生!”
会场四个角落,有人带头鼓掌,但全场响应不热烈。
“我们发行股票,宗旨就是----” 郭学望了望会场,突然站起来,“今天借你一桶水,明天还你一桶油!”
会场四个角落带头鼓掌的也站了起来,掌声十分响亮。
这是滨海市首支股票认购会。台上激情四溢的是发行股票的公司老总郭学----人称“郭大胆”的滨海市前副市长,退休后发挥余热,与人合办了一家高科技公司。
尽管认购会在市委礼堂举行,也坐满了人,可会场里的人各怀心事:有的好奇来看新鲜,有的碍于面子撑台面,有的干脆不屑一顾看笑话……
②北风呼呼地吹,从礼堂洞开的木门灌进来。
“上海离我们太远!”
“股票是什么东西?”
“一张纸的玩意有用吗?”
……
台下小声嘀咕着。
要让大家掏出“真金白银”来换一张企业的内部认购纸,很多人舍不得。
“股民投资就是要有回报,给股民最大的利润是我们企业的责任!”郭学慷慨激昂。
正在这时,一个人神色匆匆地从礼堂左边小跑上主席台,递给郭学一张纸条。
郭学停了停,折起纸条,放进口袋。
“我们为什么只发行2000万股?多发行点不行吗?我说,绝对不行!我们要对投资者负责,让投资者有高回报!”郭学顿了顿,“刚才,秘书递给我一张纸条,吓了我一跳,让我很为难!”
台下稍稍安静下来。
郭学眼光扫了扫会场,一脸难为情。
送纸条上去的秘书却一脸煞白!
“刚才啊,秘书告诉我,我们计划发行2000万股,可目前登记认购数量已超过2000万!”郭学掏出纸条,认真看了看,轻轻拍在主席台上。
台下顿时鸦雀无声。
“我们滨海人的创新精神让我感动!”郭学语气高昂,“为了让更多的人能买到滨海市第一支股票,我看只能这样,在认购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一律按登记认购数额的80%给!”
会场起了点小骚动。
“把20%留给更多的滨海人!”郭学完全变成了从前的副市长角色。
一阵更大的骚动过后,很多人悄悄离开了座位。
③北风还是呼呼地吹,直灌会场。
动员讲话结束后,郭学带着三名副总经理从容走下主席台,到礼堂左侧贵宾室休息。
工作人员忙着引导大家到礼堂入口处登记认购股票。
秘书心急如焚,急冲冲跑进贵宾室,“郭总,您看错数了,目前只认购了210万,不是2100万啊!”
“啊?!”三名副总张大嘴,瞪大眼,不知所措。
“我看错了吗?210万股,对啊!”郭学不慌不忙从口袋里掏出纸条,认真地看了看,严肃地说:“对外统一口径,就是2100万!”
“可是,到时认购数量不足2000万,股东大会就开不成,意味着我们股票发行失败!”一位副总颤抖着说。
“今天来的都是冲着郭总您的面子,不是真来认购股票的!您还要按照认购数额度来打折,怎么发够2000万股?”负责动员市里方方面面来撑台面的副总先前吃了不少闭门羹,对参会人员会不会认购,心里明镜似的。
“当初就不应该搞什么融资发行股票,这下骑虎难下,搞不好要难堪了!”
……
④北风呼呼地吹进来,贵宾室里,三名副总如坐针毡。
“都给我稍安勿躁,不到最后一刻,不能轻言放弃!”郭学依旧不慌不忙。
经过极其漫长的三天煎熬等待,210万的认购数量当真变成了2100万----很多人认为这么多的人抢着买,股票肯定是个好东西,也跟着去买;还有的听说认购数量要打折,生怕买不到,还托关系要求多认购……
周一股东会如期举行。“今天借你一桶水,明天还你一桶油”的标语挂满了市委礼堂四周。
那是1984年的冬。北风那个吹呀,吹生了滨海市的第一支股票,也吹响了一个叫“郭大胆”的人的传奇故事。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主人公郭学看错秘书纸条上的数字,以致在股票发行动员会上信心满满,结果反而促成了股票
发行的圆满成功。
B.尽管老总郭学慷慨激昂、口若悬河,但发行会上人们的反应并不热烈。反映了人们对股票这一当时
社会新生事物缺乏了解,也表现出人们的经济并不宽裕,这正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真实现状的写照。
C.小说的故事并不特别复杂,但作者通过语言、环境、表情、动作等描写手法的综合运用,使情节跌
宕起伏、一波三折。
D.小说中1984年11月14日是中国第一支股票发行之日,滨海市新成立的某科技公司也试图借此东风发行本市第一支股票。
8.结合文本分析主人公郭学的形象特征,并谈谈你对他的看法。(6分)
9.小说行文中反复对北风进行描写,试结合文本,任选三处分析其在情节过程中的作用。(6分)
答
7.A(不是看错,而是故意错看。)
8.形象特征:(1)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开风气之先——创办公司、发行股票。
(2)沉稳大气、处变不惊——股票认购不足时。
(3)机智权变且令行禁止——故意看错、打折诱买(4分,答出任意两点)
看法,正面:改革之初,为达到目的,运用一些手段,可以理解。
反面:无论目的如何高尚,采用欺骗手段终不可取。(2分)(看法任选一面给分)
9.(1)首段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侧面交代时代背景。
(2)“北风呼呼地吹,从礼堂洞开的木门灌进来”,衬托人们对股票的不热心与不了解。
(3)“北风还是呼呼地吹,直灌会场” 暗示股票发行动员会可能失败。
(4)“北风呼呼地吹进来,贵宾室里,三名副总如坐针毡”侧面表现了三名副总的焦虑、不安。(任选三处,酌情赋分)
相关阅读
1 老地主张磨油阅读答案-冯俊科
老地主张磨油 冯俊科 地主张磨油家祖上是开油坊的。他就出生在油坊里,他爹随口就给他起了名,叫磨油。 我对张磨油有印象时,他已经四十多岁,天天卖酱油卖醋。他肩上一根油膩 【查看全文】
2 《传话》阅读答案-孙道荣传话 孙道荣 老赵、老钱、老孙和老李,四个人是住同一个小区的邻居,几个老伙伴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其乐融融。可是最近老赵感觉到,他不在的时候,另外三个人就嘀嘀咕咕,而 【查看全文】
3 文本一:夜行阅读答案-何荣芳文本一: 夜行 何荣芳 小倩下班时已经是夜里十点,地带着一身的葱花味追上了一辆驶向远郊的公交车。有座。 同排座位上抱臂闭目的是一位大爷,或者说是一位大叔,脑袋亮光光的, 【查看全文】
4 《日落碗窑》阅读答案-迟子建此篇小说设置了关家和王家两条线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日落碗窑 迟子建 碗坯子终于一个不落地进了窑里。 烧窑这天是个晴天,关老爷子心情很好,他兴奋地点燃第一把窑火。接连三天晚上他都没有回家,关小明每天黄昏时带着冰溜儿来给 【查看全文】
5 《未遂》阅读答案未遂 赖海石 一辆破破烂烂、没有车牌的小中巴,缓缓启动,晃晃悠悠跟在老太太后面。 文化广场,一群大妈随着音乐起舞。老太太远远站在她们后面,跟着做动作:甩手、抬腿、扭头 【查看全文】
6 九三年(节选)阅读答案-肖江虹九三年(节选) 肖江虹 一九九三年,四川内江来的建筑队开进了我们无双中学。 那个寒风凛冽的黄昏,父亲站在学校大门口等。一直等到天黑,客车才带着怒气将一群外乡人吐在学校大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