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阅读答案-孙禹文

发布时间: 2019-11-28
舞台
孙禹文
连日来,她的心情一直难以平静,她被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感牵引着、撞击着……只要一瞥见床头柜上那幅装帧精美的照片,她的心房便会剧烈地颤动,血液会迅速涌上额头。
她是一个刚过二十岁的纯真姑娘,同许许多多青年人一样,她平时特爱唱歌,让她最着迷、最崇拜的,是新近从北唱到南、被新闻界炒得正热的清纯派歌星李琼。她那甜甜的嗓音、浅浅的微笑、晶莹剔透的眼睛,足以让她陶醉。
眼前,她看着的正是她与李琼合影的照片。
她自己不会相信,那天,著名红歌星李琼会拉着她的手,同她出现在同一个正在直播的晚会现场。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她会拥有一张出自《青年报》名记者之手、留下她与最崇拜的人合影的照片。
她努力不想这事,好让自己平静一点。可那印象太强烈了,事情虽已过去两个多月,一切就像在昨天、在眼前。当她听说李琼的又一盘盒带出版了,她又禁不住激动起来,骑着她心爱的红飞鸽,直奔音像公司。
她觉得人与人相识、相处、相交、相知都是缘分,不在于地理位置的远近、结识时间的长短以及社会地位的悬殊……一边想,一边骑,不知不觉到了街心绿岛。
这是车辆、行人绕道拐弯的地方,也是她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那件事,她一直觉得挺平常、挺普通。你想想,一个流氓对一个晚归的女中学生施暴,她遇到了,她能就这么坦然地骑着车回家睡觉?她只是觉得这个坏蛋不应该欺负女学生,她记不清是她抓住那个坏蛋,还是那个坏蛋抓住她,直到那家伙拔出匕首,狠狠地捅了她三下,她也没有搞清楚。她也记不清当时有没有呼喊,她只感到她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抱住了一样东西。罪犯逃了,直到警察来了,她还抱着那只鞋。后来到医院看她的公安局领导告诉她,正是根据这只鞋,他们很快就抓到了那个家伙;正是这只鞋,把那个比她大两岁的青年送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绕过绿岛,她的心情掠过一丝不安。就是这么件普通的事,她和她的家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荣誉。住院期间,市长亲自去看望她,后来,她被授予“优秀共青团员”“三八红旗手”,再后来,她被有关领导通知,参加省“五一”劳动节联欢晚会。
那天,当晚会快要结束时,只见一位身材修长、身着白色连衣裙的演员款款地走向舞台中央。这时,舞台灯光大亮,一束柔和的光线照在这位演员脸上。啊,这不是李琼吗?是的,正是那个清纯歌手李琼。她显得异常激动,很用力地鼓掌,可惜细汗沁满手掌。她还没有完全从兴奋中醒悟,女歌星已泪流满面:她在动情地向人们讲述关于她的故事。只见她快步走向她,李琼牵着她的手,慢慢走回舞台。她噙着泪,满怀深情地向观众介绍,“这就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观众席上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下面,我要为我们的英雄演唱一首新近创作的《卫士赞歌》。”随着她声情并茂的演唱,观众的情绪和晚会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演唱结束后,李琼牵着她的手回到原来的位置,与她挨肩坐在了一起,她俩就这么肩并肩地靠着,开心地交谈着。摄像机的镜头不时转向她俩,那个机敏的《青年报》记者,不失时机地揿动了快门……
一别两个多月,想必她一直都好吧。她一面骑,一面为李琼祝福。不知不觉中,已到了音像公司。
巨大的广告牌上,赫然写着“红歌星李琼最新盒带首发式”。她忙乱地架好自行车,只见营业大厅内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无数种嘈杂声好像在重复一句话“给我签一个”。怎么,还有签名,莫非她在这儿?她不顾一切地往里钻,一会又被人潮挤回来,她只好踮起脚尖。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个熟悉的面孔正出现在无数只晃动的手当中。是她,站在小舞台上的果真是李琼!她用足力气,拼命往里挤,好不容易挤到了她的跟前。她激动地一把抓住她的手,大喊:“哎,李琼,你好吗?!”她“嗯”了一下,极熟练地从身后拿起一盒带子,亲切地问她:“签哪儿?”她以为李琼没有在意,便向前挪了半步,用力地抓住她的手臂,调皮地冲她喊:“哎,你看我是谁?”看着李琼迷惑不解的样子,她着急地说:“哎,李琼,我是肖小茹!”李琼停下手中的动作,仔细地端详她。她也极认真地看着李琼。她真想大声说,李姐,你还是那么漂亮。双方对视了一会。李琼好看的眉毛轻轻皱了一下:“对不起,我记不起来了。”边说边优雅地摇着头。她愣住了,李琼会认不出她?两个月前的那个晚会,难道她忘了?两人靠得那么近,谈了那么多贴心话,她会没印象?
热情的歌迷仍在往前涌。她被挤到一边,木然地站着。那边,李琼仍然带着浅浅的微笑,满怀热情地为人们签着什么。
她一人行在街头,她为那台晚会害羞。
(写于1997年,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以“她”的连日来难以平静的心情切入,独具匠心,成功引出后面“她”和歌星李琼的一段故事。
B.“音像公司”“红飞鸽”“盒带”“歌星”“歌迷”等词语,既带有典型的时代气息,也有现实指向意义。
C.小说记叙时使用了插叙的手法,补充交代了肖小茹和李琼在一次劳动节的联欢晚会上相识相知的详细过程。
D.肖小茹真正的人生转折点出现在小说结尾的地方,她真正看清“李琼”们的嘴脸,从内心里知道什么是美。
8.请以李琼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9.小说中“舞台”这个典型场景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7.C(肖小茹和李琼并没有真正相识,通过结尾部分内容可以看出,李琼已经记不得肖小茹了,更不可能相知。)
8. (1)正面描写: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李琼的服饰、外貌、神态、语言等,写出她外在的美丽、深情。(2)侧面描写:①对比手法,以肖小茹的真诚、善良来反衬李琼的虚伪等特点;②用舞台和盒带首发式这类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衬托了李琼的形象。(3)欲抑先扬。前面部分花大量的文字正面“扬”李琼这个人物形象,她漂亮、平易近人、富有深情;结尾部分李琼根本不认识肖小茹,“清纯”“漂亮”和她的虚伪本质形成强烈反差,发人深省。(三个不同角度必须答全才能得满分,在同一个角度答多个答案只算一个点得分)
9.①提供故事情节发生的重要背景。“舞台”是肖小茹和李琼相遇的地方,是两人之间部分故事发生的重要背景;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展开(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两人在舞台上相遇、舞台下留下合照、签字舞台上认清对方真实面目;③使故事有余味。结尾突然反转,为那个舞台害羞,发人深省,引发人们对追星、真善美等的深思。④串联情节。将签字舞台和插叙部分的舞台连接起来,丰富小说情节内容。(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



相关阅读
1 《传话》阅读答案-孙道荣

传话 孙道荣 老赵、老钱、老孙和老李,四个人是住同一个小区的邻居,几个老伙伴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其乐融融。可是最近老赵感觉到,他不在的时候,另外三个人就嘀嘀咕咕,而 【查看全文】

2 九三年(节选)阅读答案-肖江虹

九三年(节选) 肖江虹 一九九三年,四川内江来的建筑队开进了我们无双中学。 那个寒风凛冽的黄昏,父亲站在学校大门口等。一直等到天黑,客车才带着怒气将一群外乡人吐在学校大门 【查看全文】

3 老地主张磨油阅读答案-冯俊科

老地主张磨油 冯俊科 地主张磨油家祖上是开油坊的。他就出生在油坊里,他爹随口就给他起了名,叫磨油。 我对张磨油有印象时,他已经四十多岁,天天卖酱油卖醋。他肩上一根油膩 【查看全文】

4 文本一:夜行阅读答案-何荣芳

文本一: 夜行 何荣芳 小倩下班时已经是夜里十点,地带着一身的葱花味追上了一辆驶向远郊的公交车。有座。 同排座位上抱臂闭目的是一位大爷,或者说是一位大叔,脑袋亮光光的, 【查看全文】

5 《未遂》阅读答案

未遂 赖海石 一辆破破烂烂、没有车牌的小中巴,缓缓启动,晃晃悠悠跟在老太太后面。 文化广场,一群大妈随着音乐起舞。老太太远远站在她们后面,跟着做动作:甩手、抬腿、扭头 【查看全文】

6 《日落碗窑》阅读答案-迟子建此篇小说设置了关家和王家两条线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日落碗窑 迟子建 碗坯子终于一个不落地进了窑里。 烧窑这天是个晴天,关老爷子心情很好,他兴奋地点燃第一把窑火。接连三天晚上他都没有回家,关小明每天黄昏时带着冰溜儿来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