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贵之家阅读答案-陈敏

发布时间: 2020-01-03
尊贵之家
陈敏
那天,扶贫干部姜毅带我们访问一家贫困户,刚到门口,一个背着书包、准备上学的小女孩将我们挡在门外,她噘着小嘴,目光沉着、坚毅,显然对我们这类人群并不欢迎。
“我家早就不是贫困户了,我们已经脱贫了。你们不要来了,快回去吧! ”女孩语气强硬。
她的举动惊呆了所有人,从事扶贫工作多年来,这还是我们从未碰到的现象。
以前,每走进一个贫困户,总有些枯瘦的、弯腰的,或一拐一瘸的弱势者赶忙迎上来,急切地诉说他们生活的苦难与不幸,扶贫干部仿佛就是他们的主心骨,而这个女孩让我有了看待贫困户的另一种眼光,也对此多了一层更深的思考。
当下,扶贫工作犹如打仗一般,怪不得这场运动中出现了一些诸如“打响”“攻坚”“战役”等战争术语。其艰难、辛酸、苦涩、忙碌、辛苦,这些个中滋味只有深入其中的人方能体会。误会和不被理解更是常有的事。
姜毅并没有在乎女孩的阻拦,他带我们走了进去。
光线并不明亮的屋子里,我们最先看到的是满满一墙壁的荣誉证书。证书金灿灿的,闪着耀眼的光,好似一张张笑脸,正对着我们微笑。
我们顿时明白了那女孩把我们挡在外面的含义。女孩是何等地自尊,即使有人把免费的午餐摆到她面前,她也不会去碰一下。女孩的人生词典里,似乎根本不该有“贫困户”三个字的存在。
贴证书的墙壁下面有一个土炕,一位老奶奶正坐在炕边,剪纸花。她刚接下一单小活儿,为村口一家纸扎店剪100朵纸花。她慈祥地看着我们,边剪花边指着一墙壁的奖状,带着骄傲的语气说:“这些奖状都是我孙女拿回来的。我娃上六年级,争气着哩! ”老人目光晶莹闪烁。
荣誉证书是记录获奖的嘉奖荣誉,这种荣誉能给人带来一种自命不凡的优越感,它可以让一个人从默默无闻化为众人皆知,从一文不值化为受人尊敬。
毫无疑问,这是个受人尊重的家庭,让人禁不住唏嘘、赞叹。不过,这种美好的感觉并没持续多久就被眼前的一幕瞬间一扫而光。
一个下肢截肢、坐在轮椅上的男人恰好从另一间屋子里“走”出来了。
从半喜半忧中得知,男人就是女孩的父亲,叫吴良民,原本是一个体格健壮的中年人,不料,一场车祸,让他从家里的顶梁柱变成了“拖油瓶”。
在那个肇事司机夺去他的行走能力前,他曾是个多才多艺的手艺人,能将一团泥捏成像模像样的小鸡小猫,也能将一截丑陋的树根雕琢成令人称奇的工艺品。只是后来,他感到这些手艺无法让他维持生计时,他才改行做了木匠。他的木匠手艺不错,曾为村里的许多出嫁女做过大立柜、床头柜、方桌和长覺,也为家家户户做过储藏粮食的三格大柜。再后来,行走的不便限制了他做大件的能力,他只能做些小板凳、小木椅和车架子了。
不是所有的女性都能够成为贤妻良母,他的妻子受不了照顾人的那份苦,就跟着儿子一同出去打工了。吴良民和老母、女儿相依为命,享受现世的安稳。他说,只要在家里做点事,就不会感到寂寞。他高兴地向我们炫耀:“我得干点用双手替代双腿的活儿。仅凭两只手,我也能走遍屋里屋外的角角落落。我不仅能做木活,能为自己洗衣、做饭,还能顺便照顾老母、女儿以及那只跟了我多年的老土狗。”
他在屋内的墙上和椽绑了很多根绳子,绳子吊在空中,想起身或者想伸懒腰时,就拉一下绳子,当然,他会摔得鼻青脸肿,可他从不妥协。
很多次了,村干部让他当贫困户,都被他一口拒绝。他不让自己产生“等”“靠”“要”的思想,他说他决不给政府添麻烦,他做家具完全能养活自己,他妻子在外打工的收入也能补贴一些家用……
男人的一番话让我这个健全的人顷刻间红了脸,想起自己的身份,平日里工作并不重,却怨气过重。
门外的树上飞来了一只喜鹊,喳喳地叫了几声。吴良民家里又有喜事降临了。所有的目光投向窗外。
告辞,出门。走了好远,回头再望,洁净的村级公路上,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中年男人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相互搀扶着,走在夕阳的余晖里,很难断定出谁在照顾谁。
他们在目送我们。
乡村静寂,鸟儿归巢,让人不由得回目,赞叹,好一个尊贵之家!
(《微型小说选刊》2019.21)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描写小女孩把“我们”挡在门外,对“我们”并不欢迎的情节,出人意料,制造悬念,激起读者阅读下文兴趣;读完下文,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B.文中有意使用“打响”“攻坚”“战役”等战争术语,突出了扶贫工作任务艰巨和不被群众理解,同时呼应了小女孩把“我们”挡在门外的情节。
C.小说运用多种叙述手法,插叙以前走访时其他贫困户的反应和表现,补叙吴良民致残的原因和不肯做贫困户的故事,丰富了故事情节,增强了可读性。
D.小说选材以小见大,通过“我”一次扶贫走访经历突出寻常故事的时代感;同时用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使故事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增强了感染力。
8.小说运用了多种手法来塑造吴良民这个人物形象,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6分)
9.小说以“尊贵之家”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7、B
8、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侧面描写和对比手法。



相关阅读
1 九三年(节选)阅读答案-肖江虹

九三年(节选) 肖江虹 一九九三年,四川内江来的建筑队开进了我们无双中学。 那个寒风凛冽的黄昏,父亲站在学校大门口等。一直等到天黑,客车才带着怒气将一群外乡人吐在学校大门 【查看全文】

2 老地主张磨油阅读答案-冯俊科

老地主张磨油 冯俊科 地主张磨油家祖上是开油坊的。他就出生在油坊里,他爹随口就给他起了名,叫磨油。 我对张磨油有印象时,他已经四十多岁,天天卖酱油卖醋。他肩上一根油膩 【查看全文】

3 《传话》阅读答案-孙道荣

传话 孙道荣 老赵、老钱、老孙和老李,四个人是住同一个小区的邻居,几个老伙伴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其乐融融。可是最近老赵感觉到,他不在的时候,另外三个人就嘀嘀咕咕,而 【查看全文】

4 《未遂》阅读答案

未遂 赖海石 一辆破破烂烂、没有车牌的小中巴,缓缓启动,晃晃悠悠跟在老太太后面。 文化广场,一群大妈随着音乐起舞。老太太远远站在她们后面,跟着做动作:甩手、抬腿、扭头 【查看全文】

5 《日落碗窑》阅读答案-迟子建此篇小说设置了关家和王家两条线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日落碗窑 迟子建 碗坯子终于一个不落地进了窑里。 烧窑这天是个晴天,关老爷子心情很好,他兴奋地点燃第一把窑火。接连三天晚上他都没有回家,关小明每天黄昏时带着冰溜儿来给 【查看全文】

6 文本一:夜行阅读答案-何荣芳

文本一: 夜行 何荣芳 小倩下班时已经是夜里十点,地带着一身的葱花味追上了一辆驶向远郊的公交车。有座。 同排座位上抱臂闭目的是一位大爷,或者说是一位大叔,脑袋亮光光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