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
家父喜欢吃猪肠粉,没有馅的那种,加甜酱、油、老抽和芝麻。年事渐高,生活变得简单,佣人为方便,每天只做烤面包、牛奶和阿华田,猪肠粉少吃。
我回家陪伴他老人家时,一早必到菜市场,光顾做得最好的那一档。哪一档最好?自然是客人最多的。
卖猪肠粉的太太,四五十岁人吧,面孔很熟,以为从前在哪里见过,你遇到她也会有这种感觉。因为,所有弱智人士,长得都很相像。
已经有六七个家庭主妇在等,她慢条斯理的,打开蒸笼盖子,一条条地拿出来之后用大剪刀剪断,淋上酱汁。我乘空档,对她说:“要三条,打包,回头来拿。”
“哦。”她应了一声。
动作那么慢,轮到我那份,至少要十五分钟吧。看着表,我走到其他档口看海鲜蔬菜。
今天的蚶子又肥又大,已很少人敢吃了,怕生肝病。有种像鲥鱼的“市壳”,骨多,但脂肪更多,非常鲜甜。菜摊上看见香兰叶,这种植物,放在刚炊好的饭上,香喷喷的,米再粗糙,也觉可口。的士司机更喜欢将一扎香兰叶放在后座的架上,愈枯香味愈浓,比用化学品做的香精健康很多。
时间差不多了吧,打回头到猪肠粉摊。
“好了没有?”问那小贩。
她又“哦”的一声,根本不是什么答案,知道刚下的订单,没被理会,只有耐心地重新轮候,现在又多了四五个客人,我排在最后。
好歹等到。
“要多少?”她面无表情地问。
显然的,她把我说过的话当耳边风。
“三条,打包。”我重复。
付钱时说声“谢谢”,这话对我来说已成为习惯,失去原意。
她向我点了点头。
回到家里,父亲一试,说好吃,我已心满意足。刚才所受的闷气,完全消除。
翌日买猪肠粉已不敢通街乱走,乖乖地排在那四五个家庭主妇的后面,才不会浪费时间。
还有一名就轮到我了。
“一块钱猪肠粉。等一下来拿。”身后有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喊着。
“哦。”卖猪肠粉的女人应了一声。
我知道那个女的说了等于没说,一定会像我上次那样重新等起,不禁微笑。
“要多少?”
我抬头看那卖猪肠粉的,这次她也带了笑容,好像明白我心中想些什么。
“三条,打包。”
做好了我又说声“谢谢”,拿回家去。
同样的过程发生了几次。
又轮到我。
这回卖猪肠粉的女人先开口了。
“我不是没有听到那个人的话。”她解释,“你知道啦,我们这种人记性不好,也试过搞错,人家要四条,我包了三条,让他们骂得好凶。”
我点点头表示同情。收了我的钱,这次由她说了声“谢谢”。
再去过数次,开始交谈。“买回去给太太吃的?”她问。“给父亲吃。”
卖猪肠粉的女人听了添多一条,我推让说多了老人家也吃不下,别浪费。A.“不要紧,不要紧”,她还是塞了过来。
“我们这种人都是没有用的,他们说。但是我不相信自己没有用。”有一次,她向我投诉。
“别一直讲我们这种人好不好?”我抗议。
“难道你要我用弱智吗?这种人就是这种人嘛。”她一点自卑也没有,“我出来卖东西,靠自己,一条条做的,一条条卖。卖得愈多,我觉得我的样子愈不像我们这种人,你说是不是?”
我看看她,眼中除了自信,还带着调皮。
“是。”我肯定。
“喂,我已经来过几次,怎么还没有做好?”身后一个三十几岁的女人大声泼辣道,“那个人比我后来,你怎么先卖给他?”
B.“卖给你!卖给你!卖给你!卖给你!”
卖猪肠粉的女人抓着一条肠粉,大力地剪,剪个几十刀。不停地剪不停地说卖给你,扮成十足的白痴,把那个女人吓得脸都发青,落荒而逃。
我再也忍不住地大笑,她也开朗地笑。眼泪漫湿的视线中,她长得很美。
19.请根据文章内容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补全文中卖猪肠粉的女人对“我”态度的变化过程。(2分)
A. → B.点了点头 →C. →D. →E.向“我”投诉→F.
20.文章中对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往往表达了人物的情感与内心真实,试对画线的A、B两句的描写的运用和效果的异同作赏析。(3分)
相同:
不同: A句:
B句:
21.某作家认为第七段是闲笔,删去之后文意更连贯,更通顺。请说说你的意见。(3分)
22.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说说作者对卖肠粉的女人的情感态度。(4分)
答
19.A.面无表情→B.点了点头→C.带了笑容→D.说了声“谢谢”→E.向“我”投诉→F.一起开朗地笑(意对即可)
20.相同:语言描写中运用了反复手法。
不同:A句: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勾勒出卖猪肠粉的女人在听说“我”买给父亲吃后表现出的热情,凸显她性格的善良与纯朴;呼应了文末的“美丽”。
B句:一句与正常人有异的情绪激动的“卖给你”,表现出了卖猪肠粉的女人对不尊重自己的人的还击与愤怒,与之前对“我”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看似简单却有着最朴素爱憎判断的形象呼之欲出。
21.此段从内容上看写了到其他档口看海鲜蔬菜,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点,特别是香兰叶,普通、不起眼而弥久愈香。看似宕开一笔的闲笔,却既丰富了对人间烟火气的描述,也与卖猪肠粉的女人的纯朴坦荡却充满力量的生活姿态相暗合。此处看似闲笔,却和全文的主旨相关。
22.示例:卖猪肠粉的女人自嘲自己的缺陷,自我认知清晰;坦诚叙说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思想纯粹、朴素、真实。作者对卖猪肠粉的女人的赞美,其实质是对朴素、坦荡、真实、善良的肯定与赞美。
相关阅读
1 老地主张磨油阅读答案-冯俊科
老地主张磨油 冯俊科 地主张磨油家祖上是开油坊的。他就出生在油坊里,他爹随口就给他起了名,叫磨油。 我对张磨油有印象时,他已经四十多岁,天天卖酱油卖醋。他肩上一根油膩 【查看全文】
2 《传话》阅读答案-孙道荣传话 孙道荣 老赵、老钱、老孙和老李,四个人是住同一个小区的邻居,几个老伙伴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其乐融融。可是最近老赵感觉到,他不在的时候,另外三个人就嘀嘀咕咕,而 【查看全文】
3 文本一:夜行阅读答案-何荣芳文本一: 夜行 何荣芳 小倩下班时已经是夜里十点,地带着一身的葱花味追上了一辆驶向远郊的公交车。有座。 同排座位上抱臂闭目的是一位大爷,或者说是一位大叔,脑袋亮光光的, 【查看全文】
4 《日落碗窑》阅读答案-迟子建此篇小说设置了关家和王家两条线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日落碗窑 迟子建 碗坯子终于一个不落地进了窑里。 烧窑这天是个晴天,关老爷子心情很好,他兴奋地点燃第一把窑火。接连三天晚上他都没有回家,关小明每天黄昏时带着冰溜儿来给 【查看全文】
5 《未遂》阅读答案未遂 赖海石 一辆破破烂烂、没有车牌的小中巴,缓缓启动,晃晃悠悠跟在老太太后面。 文化广场,一群大妈随着音乐起舞。老太太远远站在她们后面,跟着做动作:甩手、抬腿、扭头 【查看全文】
6 九三年(节选)阅读答案-肖江虹九三年(节选) 肖江虹 一九九三年,四川内江来的建筑队开进了我们无双中学。 那个寒风凛冽的黄昏,父亲站在学校大门口等。一直等到天黑,客车才带着怒气将一群外乡人吐在学校大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