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伞的女人阅读答案-吴富明

发布时间: 2020-02-28
带伞的女人
吴富明
很多年以前,我还是报社的一名见习记者,我的第一个采访对象是一名舞蹈教师。她的《伞舞》获得了全国文艺大奖。
那天,她正在指导学生排演舞蹈。她显得活泼、开朗、动作轻盈,可说是个人见人爱的姑娘。我的采访很顺利。
可是当我和她从少年宫出来时,天却下起了大雨。她就将自己带的油纸伞撑开。我心想,她真有先见之明呢。
我的采访稿第二天就见了报,反响不错。我从报社出来时,正好又碰到她。我发觉她又带了那把油纸伞。我想,她真是个敬业的人,走路还忘不了自己的舞具。不过,天正火热,也许是为遮阳。
后来,她结婚时请了我。过不久,她和她的先生去旅游了,在旅途中就发生了变故。在她住的宾馆里,她的那把油纸伞弄丢了。
那个晚上,她颤抖不已,并不时抱住头,往墙角躲。她的丈夫不住地劝慰:不就一把伞么,买一把就得了,干吗闹成这样?丈夫的话并没改变她的态度。这事让在宾馆住宿的人都觉得可笑,有人开始怀疑丈夫所为了,这让做丈夫的感到难堪。
就在让人不可思议的时候,宾馆服务员送来了伞。走时说了句:您的伞忘在楼底了。不就一把伞,还是把油纸伞,就这么急的,要是丢了别的不就……
看服务员出去,丈夫才想起是自己在妻子睡着时,带伞出去买烟了,天正下雨。没想,到楼底进了趟厕所,就忘记伞了。
她见了伞后,一把夺过,忽地打开,罩在头上叫道:来呀,来呀,我不怕!丈夫这时才发觉自己的女人是疯了。丈夫就不理她了,由她闹去。在极度困乏中丈夫睡去了。她下意识地发现了自己的失态,就吃了一惊,只好无奈地一笑,把伞放在床边,也睡去。
可以想象,结婚的旅程就被打乱了。他们不得不回了家。丈夫要带她去找医生,可她却说,我没事,干吗找医生?丈夫说,你肯定是练舞过头了,那么多舞蹈,非要用伞当道具不可?没有说话,只有无尽地泪流。
当我第二次采访时,她的又一个伞舞获了奖。只是,她已是一个离了婚的女人。
你们不是很般配吗,怎就……我问她。
男人护不了我的,在我无助时,还不如我这伞呢。她笑了下说。稍顿,她发觉我在发愣,忙说,不包括你这样的男人的。
我就笑了。可心里却想,这个女人是不是真有毛病,还是心理有障碍呢?
你在想什么?她说,你们当记者的就是敏感。
再次祝贺你。愿你的伞舞更加成功。我热情地说。
太谢谢你了。她真诚地向我伸出了手。那手真柔滑,可以想象,伞在她的手里该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呀!
待我大学毕业的那年,我正式成为报社的一名记者。能取得如今的这个职位,对她的成功报道,正是对我的最好回报。我在心里十分感激她。
不过,我却一直不明白,她在无人时,为何总在腋下夹着那把油纸伞呢?我渴望解开这个谜。
那时,我开始对武侠小说感兴趣。常读到小说中武林中人用伞当武器,抵挡来自各方的暗器,我想,她带伞可不会是挡东西吧,除了雨、太阳,又能挡什么呢?我对自己有这种想法觉得可笑。然而,她突然打来的电话让我吃了一惊。
她说,我不知怎的,老记起你。我知道你在注意我的伞,今天就告诉你……她的话里流露着一股悲怆。
原来如此。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女孩,就因被心爱的人抛弃,而反被村人误解、嘲笑、诽谤,还时不时受冷不丁的石块、菜叶的袭击。由于多次被伤害,她就养成了带伞的习惯。有了伞,她仿佛就有了依靠,伞没了,她就感到恐惧,精神也垮了。
后来呢?我的心颤动着。
“那年冬天,我考上了艺院,我面试能过关,全凭的就是当年锻炼的伞技。说真的,伞还真管用,一撑一旋,什么物什全飞了,叫那些人目瞪口呆……可至今,我却离不开伞了,特别是一个人的时候,脑子里常会有幻觉……”
我感到电话那端气息有些凝咽,忙改变了话题说,你今晚有空吗?可否出来走走,我一个也闲着。
“这……好吧,我有空,我一定来。”她的气息让话筒热起来了,“告诉你吧,我可是个武侠小说迷,那伞在书中真有许多精彩情节呢。”
哦,是吗?我的心暗暗一惊。
那晚,她没有带伞。她把我的手臂挽得很紧。走得特别轻盈。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从“我”的视角,通过写主人公与伞的关系变化,生动地讲叙了她曲折的命运遭际,展现了她复杂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
B.前两次见她带伞,觉得她是个细心、敬业的女人,先从理解写起,继而写到一系列不理解,既为后文蓄势,也为增加小说的波澜。
C.“感到难堪”、将伞忘在楼下、“不理她”、“由她闹去”等细节,都表明丈夫是个粗心、冷漠、心胸狭隘的人,对她缺乏理解和关爱。
D.“不包括你这样的男人”“她真诚地向我伸出了手”“她把我的手臂挽得很紧”,这些细节描写都含蓄地暗示出小说最后的美好结局。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题目“带伞的女人”富有特色,能给读者一个鲜明的印象和强烈的视觉感受,同时还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她的气息让话筒热起来了”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她的情绪的变化,以及对我的友好态度。
C.小说中有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不仅含蓄地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微妙变化,也很好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作者善于设置悬念,层层铺垫,以引起读者对人物经历、结局和内心世界的关切,收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8.针对后文讲到的主人公早年曾在农村“被村人误解、嘲笑、诽谤,还时不时受冷不丁的石块、菜叶的袭击”这一情节,前文设置了几处伏笔,请列举两例,并说明其作用。(4分)
9.结合文本,概括分析“伞”这一事物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6分)


6.C(这些细节主要是为了表现女主人公丢伞后过度反应,说明伞对她的重要;丈夫系列举动是正常行为,说他“冷漠、心胸狭隘”不当)
7.B(此处运用的是夸张的手法)
8.例一:那个晚上,她颤抖不已,并不时抱住头,往墙角躲。
例二:她见了伞后,一把夺过,忽地打开,罩在头上叫道:来呀,来呀,我不怕!
作用:①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②使故事表现更含蓄,更具吸引力。
(4分。每个例子1分,作用每点1分)
9.①伞是小说的主要线索,贯穿着全文,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也使结构更加严谨完整。②伞具有象征意义,它既是一个受过伤害的人的生活和精神上的防护盾牌,也是造成自我封闭、不被他人理解的一道隔膜。③是塑造人物的重要元素,主人公的实际生活和精神世界都与伞密切相关,她的艺术成功和命运变化也都离不开伞。④含蓄地揭示出小说主题,应去掉遮蔽在心灵上的伞,取得相互理解和信任,热情拥抱生活。
(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相关阅读
1 九三年(节选)阅读答案-肖江虹

九三年(节选) 肖江虹 一九九三年,四川内江来的建筑队开进了我们无双中学。 那个寒风凛冽的黄昏,父亲站在学校大门口等。一直等到天黑,客车才带着怒气将一群外乡人吐在学校大门 【查看全文】

2 老地主张磨油阅读答案-冯俊科

老地主张磨油 冯俊科 地主张磨油家祖上是开油坊的。他就出生在油坊里,他爹随口就给他起了名,叫磨油。 我对张磨油有印象时,他已经四十多岁,天天卖酱油卖醋。他肩上一根油膩 【查看全文】

3 《未遂》阅读答案

未遂 赖海石 一辆破破烂烂、没有车牌的小中巴,缓缓启动,晃晃悠悠跟在老太太后面。 文化广场,一群大妈随着音乐起舞。老太太远远站在她们后面,跟着做动作:甩手、抬腿、扭头 【查看全文】

4 《传话》阅读答案-孙道荣

传话 孙道荣 老赵、老钱、老孙和老李,四个人是住同一个小区的邻居,几个老伙伴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其乐融融。可是最近老赵感觉到,他不在的时候,另外三个人就嘀嘀咕咕,而 【查看全文】

5 《日落碗窑》阅读答案-迟子建此篇小说设置了关家和王家两条线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日落碗窑 迟子建 碗坯子终于一个不落地进了窑里。 烧窑这天是个晴天,关老爷子心情很好,他兴奋地点燃第一把窑火。接连三天晚上他都没有回家,关小明每天黄昏时带着冰溜儿来给 【查看全文】

6 文本一:夜行阅读答案-何荣芳

文本一: 夜行 何荣芳 小倩下班时已经是夜里十点,地带着一身的葱花味追上了一辆驶向远郊的公交车。有座。 同排座位上抱臂闭目的是一位大爷,或者说是一位大叔,脑袋亮光光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