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
①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教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怕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间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母亲是最喜脸面的人。她迟疑不决,光阴又不等待着任何人,荒来荒去,我也许就长到十多岁了。一个十多岁的贫而不识字的孩子,很自然的是去作个小买卖
——弄个小筐,卖些花生,煮豌豆,或樱桃什么的。要不然就是去学徒。母亲很爱我,但是假若我能去作学徒,或提篮沿街卖樱桃而每天赚几百钱,她或者就不会坚决的反对。穷困比爱心更有力量。
②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③自从作了学生以后,我时常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的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铺店。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为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④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 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⑤到我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下那个后花园。不过,在这个时候,假若他肯用用心思,去调整他的产业,他还能有办法教自己丰衣足食,因为他的好多财产是被人家骗了去的。可是,他不肯去请律师。贫与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样的。假若在这时候,他要是不再随便花钱,他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可是,他好善。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往的最密。他办贫儿学校,我去作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在我的心里,我很明白:放粮放钱不过只是延长贫民的受苦难的日期,而不足以阻拦住死亡。但是,看刘大叔那么热心,那么真诚,我就顾不得和他辩论,而只好也出点力了。即使我和他辩论,我也不会得胜,人情是往往能战败理智的。
⑥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由他的性格来说,他似乎势必走入避世学禅的一途。但是由他的生活习惯上来说,大家总以为他不过能念念经,布施布施僧道而已,而绝对不会受戒出家。他居然出了家。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上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对佛学,他有多么深的认识,我不敢说,我却真知道他是个好和尚。他知道一点便去作一点,能作一点便作一点。他的学问也许不高,但是他所知道的都能见诸实行。
⑦出家以后,他不久就作了一座大寺的方丈。可是没有好久就被驱逐出来。他是要作真和尚,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庙里不要这种方丈。一般地说,方丈的责任是要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救难的。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的庙里作方丈。他自己既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举办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他的庙里不应佛事,赶到有人来请, 他便领着僧众给人家去唪真经,不要报酬。他整天不在庙里,但是他并没忘了修持;他持戒越来越严,对经义也深有所获。谁见到这位破和尚也不曾想到他会是个在金子里长起来的阔大爷。
⑧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他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 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⑨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苦行是与佛极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
⑩他是宗月大师。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老舍全集》第十一卷,有删改)
17.根据朗读作品内容填空。(3 分)
“我”小时候,刘大叔作为一名阔大爷,他 ① ,改变了“我”的命运;“我”中学毕业,刘大叔 ② ,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等慈善事业;后来,刘大叔 ③ ,他仍然办粥场等慈善事业,直到坐化:这就是宗月大师助人向善的一生。
18. 下面对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 第②段的划线语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既体现了“我”家的贫穷,又表现了刘大叔声音的洪亮和面对穷人的优越感。
B. 文中多次写到宗月大师洪亮的笑声,这既是他的声音特点,也源于他乐观开朗的个性 ,也是他帮助别人之后喜悦之情的流露。
C. 第⑦段划线语句中“破和尚”与“阔大爷”形成对比,表现了宗月大师舍弃家业、救济穷人的济世情怀。
D. 作者在前文一直以“刘大叔”来称呼宗月大师,最后才点明“他是宗月大师”,这一称呼的变化,表明老舍先生对宗月大师的敬仰。
19. 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朗读才能更动人。请仿照朗读设计示例,从重音的角度对下面选文进行朗读设计。(2 分)
朗读设计示例
选文: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教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怕交不上学费, 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
设计:“更”要重读,强调母亲面对家贫的无奈;“一直到”“一个”重读,强调自己境遇的可悲,暗含对之后得到宗月大师资助的感激。
选文: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
设计:
20. 濮存昕为什么选《宗月大师》朗读?为什么要把这篇文章献给荣大夫?谈谈你的理解。
答
17. 答案示例:
①资助我上学②一贫如洗③入庙为僧
(3 分。每空 1 分)
18. 答案:A(2 分)
19. 答案示例:
“他”重读,强烈表达了“我”对宗月大师的感激之情;“一辈子”“永远”重读,强调宗月大师对于“我”人生的重要意义。
(2 分。重音设计 1 分,文章理解 1 分)
20. 答案示例 1:
《宗月大师》中宗月大师资助老舍上学,改变了老舍的命运;生活中,濮存昕曾得到荣大夫的医治,改变了命运。濮存昕选择这篇文章来表达对荣大夫的感激之情。
答案示例 2:
濮存昕与文中的老舍有共同的遭遇,都受到过别人的帮助,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濮存昕选择这篇文章来赞美像荣大夫和宗月大师那样帮助别人的人。
(4 分。涉及《宗月大师》内容 1 分,涉及濮存昕经历 1 分,共同点 1 分,表达情感 1 分)
相关阅读
1 春风怨阅读答案-张爱国
春风怨 张爱国 没有谁叫他来,也没有谁知道他为什么来。反正,他来了。 他甩开万重山,进入这块算不上开阔的山谷时,落日正圆。 打马西行时,黄河流急,长安城春风正催花千树, 【查看全文】
2 材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材料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就是努力实现生态正义。只有自觉追求生态正义,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价值 【查看全文】
3 《“白衣送酒”与赏菊饮酒》阅读答案-任梦池唐代重阳诗中的典故白衣送酒,与崇拜陶渊明有关。据南朝《续晋阳秋》中载: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 【查看全文】
4 浮来一棵树阅读答案浮来一棵树 我执拗地相信,眼前这棵银杏树与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一定有某种亲密而必然的联系。 四十多年前,在我家楼后,挺立着一棵银杏树,四下就这一棵树,看上去孤零零的。它 【查看全文】
5 材料一: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材料一: 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型5米芯级直径的大推力运 【查看全文】
6 《朋友圈》阅读答案-刘梦琳此小说以“朋友圈”为题,有哪些深刻意蕴?朋友圈 刘梦琳 星期六上午,胡忠铭在床上翻微信朋友圈,刷到了部门主任郑美琪对一篇文章的转发和评论。 文章链接的标题是:曝光!渥太华一动物园强行让动物母子分离,辱骂、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