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敝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是任何鸟之所不能及

发布时间: 2021-02-05
杜鹃,敝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是任何鸟之所不能及。(   ①   ),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在眼底缠绵。
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但它时而又幻形为薄命的佳人,时而又幻形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惋,纯洁,至诚……这在国民的感情中是成了爱的象征,这爱的象征是成了国民的感情。而且,这感情还超越了“国民的”之范围,东方诸国大抵是受了  ▲  的。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便并不输于本国。
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而它的性质尤其专横而残忍。这鸟是不砌巢的,  ▲  孵卵哺雏,在生殖季节只产卵于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化哺育。鹃雏孵化后,每将莺雏挤出巢外,听其号寒啼饥而惨死,而自己则独霸着莺的哺育。(   ②   ),劬劳着哺育着鹃雏,真是一幅令人不平,令人可以流泪的情景。
想到这些,觉得杜鹃这鸟大可以成为  ▲  者的标本了。然而,(   ③   )。杜鹃是与生俱来的杜鹃,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  ▲  。 (摘编自郭沫若《杜鹃》)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感染      更不      欺世惑俗      佳人志士
B. 传染      也不      欺世盗名      佳人志士
C. 感染      也不      欺世盗名      仁人志士
D. 传染      更不      欺世惑俗      仁人志士
19.下列关于杜鹃的诗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3分)
A.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B.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C.   墙上杜鹃鸟,又作思归鸣。
D.   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20.请在文中①②③处的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18. B。“感染”:通过语言或行为引起别人相同的思想感情;“传染”:比喻因接触而使情绪、感情、风气等受影响,发生类似变化。第一空为感情发生类似的变化,当为“传染”。第二空从逻辑上看没有递进的意思,故选“也不”。“欺世惑俗”:欺骗世人,破坏习俗;“欺世盗名”:欺骗世人,窃取名誉。文中是说杜鹃盗取名誉,没有破坏习俗的意思,第三空当选“欺世盗名”。第四空根据前文可知为“佳人志士”。
19. A。A项出自白居易《琵琶行》,运用设问手法;B项出自曹雪芹《葬花吟》,“语”运用比拟手法;C项出自元稹《西州院》,“思归”运用比拟手法;D项出自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劝人”运用比拟手法。
20. ①我们一提起杜鹃来;②莺受鹃欺而不自知;③杜鹃不能任其罪。括号①由前后文可知所说内容当为杜鹃;由后句“便”可知前句当有相对应的关联词。括号②由后句可知,此句主语应该是“莺”;前文写鹃雏挤出莺雏致其惨死,后文写莺哺育鹃雏,说明莺受了欺骗而不知。括号③由前后文知道,应该表达出杜鹃与“欺世盗名”的罪名无关的意思。



相关阅读
1 《“白衣送酒”与赏菊饮酒》阅读答案-任梦池

唐代重阳诗中的典故白衣送酒,与崇拜陶渊明有关。据南朝《续晋阳秋》中载: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 【查看全文】

2 材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材料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就是努力实现生态正义。只有自觉追求生态正义,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价值 【查看全文】

3 浮来一棵树阅读答案

浮来一棵树 我执拗地相信,眼前这棵银杏树与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一定有某种亲密而必然的联系。 四十多年前,在我家楼后,挺立着一棵银杏树,四下就这一棵树,看上去孤零零的。它 【查看全文】

4 材料一: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

材料一: 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型5米芯级直径的大推力运 【查看全文】

5 《朋友圈》阅读答案-刘梦琳此小说以“朋友圈”为题,有哪些深刻意蕴?

朋友圈 刘梦琳 星期六上午,胡忠铭在床上翻微信朋友圈,刷到了部门主任郑美琪对一篇文章的转发和评论。 文章链接的标题是:曝光!渥太华一动物园强行让动物母子分离,辱骂、虐 【查看全文】

6 春风怨阅读答案-张爱国

春风怨 张爱国 没有谁叫他来,也没有谁知道他为什么来。反正,他来了。 他甩开万重山,进入这块算不上开阔的山谷时,落日正圆。 打马西行时,黄河流急,长安城春风正催花千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