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创建的新名词——长老统治,确实抓住了教化权力在乡土社会里的本质。乡土中国里能形成这种教化权力,确实是来自稳定的文化。这种教化权力,既不是横暴权力,也不是同意权力,因为其年龄因素决定了经验的多少,而经验又是文化稳定下讨生活的优势,从而“长老”就拥有了这种教化的权力。
如果我们深入事实考察的话,这种教化权力其实不仅仅来自年龄上的“长”或者“老”,长老的权力,还来自于辈分、地位、声望等因素。他的权力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他们平时给村民东家西家评理说事儿,是中间协调人,“情面”很大,也是这种声威和情面,使他们取代了诉讼在乡村里维持司法公平的功能。他们与地方官一样在传统社会里承担有教化功能。小说《白鹿原》里的白嘉轩就是一个例子,他是族长,在村里的作为就有“长老统治”的味道。
在现代化过程中,国家权力逐渐进入乡村,自发的“长老”与上级中意的人选不少时候是不一致的,这样就产生冲突。同时,因为文字下乡,新生代知识阶层进了城,也很难找到优秀的人才来继替原来的“头人”,20世纪初废科举,在知识西化,也就是按照西方的学科体系安排语文数理化等课程之后,新兴知识阶层在乡村找不到用武之地,就奔向了城市,乡村没了传统的维持地方秩序的绅士阶层。
在这个过程中,长老统治逐步弱化。“文革”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一切都是新的。20世纪80年代,那是一个千年难逢的年代,剧烈的变迁,让老年人一下子成了“弱者”的代名词,长老统治的基础几乎荡然无存。当农村有了电视之后,年轻人迅速了解了许多外面的东西,老年人则很不明白了。邓丽君和崔健让年轻人的活力火上浇油,时代如滚滚列车,火车头则是年轻人。那是个人才辈出、理想勃发的年代,但这些都不属于“长老”们。早期的进城打工潮的先锋队是年轻人。
如今,村民大都到各地的城市谋划自己的生计,空洞的村庄,再也没有了“长老统治”的土壤。即使在学校,师生关系也不同于传统了,以知识为消费品的教育,几乎脱离了乡土社会里教育是为了“知书达理”如何做人的学问。
这一点似乎预示着,我们已经把乡土社会甩了很远。但是,称呼中的“长”和“老”的长幼尊卑文化,仍然还会存在一定的时期,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消失。中国文化会有自己的逻辑,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摘选自《走出乡土:对话费孝通<乡土中国>》有删节)
材料二: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先后在探索高产高效、解决温饱、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但目前农村的治理中也暴露出诸多深层次的问题——例如:“空心村”的涌现,“少小离家老大回,问君农事谁在干”;农地荒芜;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许多已不可恢复;农事、村组事、公益事组织乏力,有事没人做有人没事做;农产品销售难……
“消费决定生产”已成常态。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农民从来不缺生产能力,但要把产品转变为货币是“惊险的一跳”。一些“能人”回乡创业,大多是发展特色农业,效益较高但往往周期长。由于规模农业分布较广,管理难度增大,被“薅羊毛”事件屡见不鲜,多年的心血一朝泡汤,甚至负债累累,给回乡创业、下乡创业、资本返乡、产业振兴埋下隐患。
要解开这些“结”,要从实际和科学出发,以去疴疗伤的决心、壮士断腕的勇气去治理顽疾,拓展新路。以精准的制度体系作保障,使其长效机制不断巩固有效,久久为功。
建立公正透明、人文关怀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既体现社会文明进步,又坚持不养“懒人”的基本要求;这既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又是国际通行的一般做法;这既是“精准扶贫”的宝贵经验,又是脱贫后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的需要;这既是因时因地的共性制度,又是长治久安的长效机制。兜底有度、保障有方、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让社会的每一个人有尊严地生活,是制度建设的应有之义。
建立鼓励“带头人”制度。从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来看,建立“带头人”制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制度特征,它的公益性、社会性,有利于突破几千年来的“小农经济”的桎梏,有利于突破单一利益主体在社会分配中的局限性,有利于“团结”起来应对不稳定、不确定的市场变化和国际变化,有利于解决规模缺位与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发挥“群雁效应”在防止偏航中的集体优势。
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难度日益加大,通过制度建设克服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去解开乡村治理中的“结”,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摘选自2020年1月2日《人民政协报》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乡土社会里,长老拥有日常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特殊教化权力,是因为他们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渊博的知识。
B.回乡创业的一些能人,大多发展效益较高但往往周期长的特色农业,但缺少把产品转变为货币的能力,常以失败告终。
C.改革开放带来的剧烈变迁,使得长老统治的基础荡然无存,导致农事、村组事、公益事组织乏力,无人问津。
D.现在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一种年轻人有优势的、“长老统治”被削弱的时代,但乡土社会中的长幼尊卑文化,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消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今天想要了解乡土社会中教化权力的影响,《白鹿原》中的白嘉轩这个角色可以作为重要参考。
B.在当代社会,随着长老统治土壤的失去,传统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教育目的与乡土社会几乎不同。
C.目前乡村治理暴露出诸多深层次问题,其主要原因是“长老”变成了“弱者”的代名词,缺少对“长老”的人文关怀。
D.乡土中国里能形成教化权力,是来自稳定的文化。可见,如果社会变迁迅速,文化不稳定,教化的权力就会跟着缩小。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乡土社会中长老角色的一项是( )
A.衣食起居的保障者B.邻里纠纷的协调者
C.伦理纲常的教化者D.集体行动的召集者
4.请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给“带头人”下一个简要定义。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答
1.D
2.C
3.A
4.带头人是新农村建设中,能够突破小农经济的局限,凝心聚力,团结带领村民实现共同致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的能人。
5.首先论述长老拥有教化权力的特点及其原因;接着论述长老统治逐渐弱化的过程及其原因;最后指出中国乡土文化会有自己发展的道路。
相关阅读
1 春风怨阅读答案-张爱国
春风怨 张爱国 没有谁叫他来,也没有谁知道他为什么来。反正,他来了。 他甩开万重山,进入这块算不上开阔的山谷时,落日正圆。 打马西行时,黄河流急,长安城春风正催花千树, 【查看全文】
2 《“白衣送酒”与赏菊饮酒》阅读答案-任梦池唐代重阳诗中的典故白衣送酒,与崇拜陶渊明有关。据南朝《续晋阳秋》中载: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 【查看全文】
3 《朋友圈》阅读答案-刘梦琳此小说以“朋友圈”为题,有哪些深刻意蕴?朋友圈 刘梦琳 星期六上午,胡忠铭在床上翻微信朋友圈,刷到了部门主任郑美琪对一篇文章的转发和评论。 文章链接的标题是:曝光!渥太华一动物园强行让动物母子分离,辱骂、虐 【查看全文】
4 材料一: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材料一: 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型5米芯级直径的大推力运 【查看全文】
5 浮来一棵树阅读答案浮来一棵树 我执拗地相信,眼前这棵银杏树与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一定有某种亲密而必然的联系。 四十多年前,在我家楼后,挺立着一棵银杏树,四下就这一棵树,看上去孤零零的。它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材料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就是努力实现生态正义。只有自觉追求生态正义,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价值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