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970年4月24日当天,发射进入负8小时倒计时,“测控信号不稳定”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

发布时间: 2021-02-09
材料一:
1970年4月24日当天,发射进入负8小时倒计时,“测控信号不稳定”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又让现场的技术人员紧张起来。干扰信号究竟来自哪里?人们将问题源头锁定在卫星与火箭的连接处。为了满足温控要求,火箭和卫星连接处有一层用来包裹仪器的镀铝薄膜,由于没有固定好而产生了晃动,导致信号不稳。经过固定,问题得以解决。此时,天空中的乌云也消失不见,阳光照在运载火箭的身躯土,腾飞的一刻终于到来。
    (摘编自《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飞天记》,《人民日报》2020年4月24日)
材料二:
2003年10月14日17时29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在热烈的掌声中,参与“神舟五号”裁人首飞任务的航天员梯队三位航天员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微笑着出现在记者面前。这是航天员首次亮相,中国飞天第一人将在这三人中产生。
“你们中的一个将是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第一人.,全国关注,举世瞩目。我们想知道,你们怎样看待自己的使命?此时此刻,你们想得最多的是什么?”本报记者获得第一个提问机会。“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是一个神圣的使命,我们有幸能够担负这次任务,我们感到无上光荣。无论谁执行这次任务,都代表着我们的祖国和人民。现在我们想得最多的是飞行程序和操作,是如何全力以赴地完成这次任务。”38岁的扬利伟回答得铿锵有力。
    (摘编自《首飞航天员梯队称“我们感到无上光荣”》,《人民日报》2003年10月l6日)
材料三:
人民网北京10月1日电10月1日,在举国欢度国庆、中秋双节之际,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的飞行图像,图上的五星红旗光彩夺目,呈现出鲜艳的中国红,这是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首次深空“自拍”。茫茫宇宙中银色的着陆巡视器和金色的环绕器熠熠生辉,“天问一号”以此向祖国报告平安,表达生日祝福。
“天问一号”探测器于7月23日成功发射,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直接送入地火转移轨道,飞行期间已成功完成地月合影获取、两次轨道中途修正、载荷自检等工作。截至10月1日凌晨,探测器已飞行1 88亿千米,距地球2410万千米,飞行状态良好。
    (摘编自《“天问一号”向祖国报平安!首次深空“自拍”亮相》,人民网2020年10月1日)
材料四:
航天事业向来是一个国家追求创新发展的生动缩影。从发射栽人飞船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舱、发射空间实验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如今已走到了第三步,即“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空间站时代的大幕正在徐徐地展开,中国航天已经再次踏上了新征程。
在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时强调,“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必能跨越星辰大海,取得更非凡的成就。
    (摘编自《航天“长征”永远在路上》,《人民日报》2020年5月15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方红一号”在发射前曾经出现测控信号不稳定的情况,航天人发现卫星与火箭连接处的 一层镀铝薄膜没有固定好,导致信号不稳。
B.参与“神舟五号”载人首飞任务的航天员梯队的三位航天员,首飞前的唯一想法是专注于飞 行程序和操作,全力以赴完成自己的任务。
C.正在执行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首次通过深空“自拍”的方式,在举国欢度国庆、中秋双节之际向祖国报告平安,表达祝福。
D.继上世纪后半叶成功开启太空时代后,如今中国航天即将进入空间站时代,正着力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描写乌云消散、阳光照耀的画面,既真实再现了新闻现场的情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同时也使新闻报道隐含着作者的主观情感。
B.材料二通过直接对话这种人物访谈形式,全方位展现航天人的精神面貌和职业素养,同时表达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即将实现的豪情。
C.材料三运用“1.88亿千米”“2410万千米”等数据,意在“用数据说话”,以极强的真实性赢取受众的情感认同,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D.材料四认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体现了国家对创新发展的不懈追求,新航天人应当继承和发扬前辈优良传统,在新“长征”中取得更大成功。
6.前三则材料与第四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这样组合材料有怎样的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4.(3分)B
5.(3分)B
6.(6分)
①前三则材料侧重按照航天发展的时间顺序,以“东方红一号”“神舟五号”“天问一号”等重要节点展现中国就天事业的发展成就。(2分)②材料四侧重在介绍航天发展历程和未来前景的基础上,揭示新老航天人爱国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创新等伟大精神。(2分)四则材料在航天事实和航天精神两方面互为补充、互为印证,这样的组合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伟大成就和精神动力,(2分)



相关阅读
1 浮来一棵树阅读答案

浮来一棵树 我执拗地相信,眼前这棵银杏树与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一定有某种亲密而必然的联系。 四十多年前,在我家楼后,挺立着一棵银杏树,四下就这一棵树,看上去孤零零的。它 【查看全文】

2 《“白衣送酒”与赏菊饮酒》阅读答案-任梦池

唐代重阳诗中的典故白衣送酒,与崇拜陶渊明有关。据南朝《续晋阳秋》中载: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 【查看全文】

3 《朋友圈》阅读答案-刘梦琳此小说以“朋友圈”为题,有哪些深刻意蕴?

朋友圈 刘梦琳 星期六上午,胡忠铭在床上翻微信朋友圈,刷到了部门主任郑美琪对一篇文章的转发和评论。 文章链接的标题是:曝光!渥太华一动物园强行让动物母子分离,辱骂、虐 【查看全文】

4 春风怨阅读答案-张爱国

春风怨 张爱国 没有谁叫他来,也没有谁知道他为什么来。反正,他来了。 他甩开万重山,进入这块算不上开阔的山谷时,落日正圆。 打马西行时,黄河流急,长安城春风正催花千树, 【查看全文】

5 材料一: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

材料一: 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型5米芯级直径的大推力运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材料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就是努力实现生态正义。只有自觉追求生态正义,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价值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