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方面,中华文明具有“以人为本”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责任伦理”。每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要对周围的人和事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使整个社会成为一个具有紧密联系的共同体,而非基于个人主义,单纯以利害关系与人相结合。正是因为认识到个体与一个广阔的共同体之间具有紧密联系,于是便产生了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之感,近代以来中国仁人志士不断寻求救亡图存之道,其根本动力也正在于此。故此,作为政治与文化共同体的中国才能延续数千年而不衰,并在近代变局之下得以生存与发展。
经济方面,中国传统社会复杂的政治组织离不开已有数千年之久的小农经济。自汉代起,中国就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精耕细作的农业,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连接全国各地的经济网络,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在市场中进行交易,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形成涵盖面极广的儒家文明圈。这一全国相互依赖的经济网络,即使在国家分裂时,还能发挥经济一体的功能。中国常常分裂,然而分久必合,就是因经济上的互依创造了促成国家复合的契机。因此,历代贤人都十分注意中国的农村、农业与农民问题,将其视为分析社会问题的重要基础。
制度方面,国家在中国从来被视为一个伦理性的实体,对家庭负责与对社会和国家负责是一致的,因而在政治实践层面重视将德治礼治、法治有机结合。另外,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设计,能够不断吸纳各地的贤良之士进入政治组织当中,并用国家的力量去推行统一的文字、观念、伦理,使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让相距万里之遥的人们具有基本的政治与文化认同,以保证国家的稳定。及至近代,中国传统家国共同体和制度设计固然需要变革,但其合理的内核则不容否定,在现代社会治理和国家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依据西方现代政治理论,政府的存在只是为了保障“个人权利”。如果以这样的视角来审视中国,自然会觉得中国的“家国共同体”式的政治文明很不“正常”。同样的,如果以这样的视角来叙述中国历史,又如何符合中国历史的实际?而本文所论及的三个方面,或可为我们重建中国历史叙事提供参考。
(摘编自王锐《构建中国的历史叙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历史研究只要正确叙述中国的政治文明与政治实践,就能培育人民的政治认同。
B. 中华文明中的“责任伦理”,是中国社会成为紧密联系的“共同体”的文化基础。
C. 国家分裂时,连接全国的经济网络仍在发挥作用,这是促成国家复合的直接原因。
D. 我国现代社会治理和国家建设,应充分继承传统社会制度和家国共同体的理念的合理内核。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第一段以兰克的观点作为本文的理论起点,引出重建中国历史叙事的必要性。
B. 文章第三段论证了中国社会小农经济的根本功能是形成涵盖面极广的儒家文明圈。
C. 文章末段论及以西方视角审视中国历史时的局限性,彰显了立足中国的论证立场。
D. 文章从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为重建中国历史叙事提供启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有了对中国过去所发生事情的完整而精确的了解,历史叙事就能符合中国的实际。
B. 中华民族共同体内个体之间的荣辱与共之感,也是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C. 重建中国历史叙事,增强家国认同感,需要认识到中国古代制度设计的合理之处。
D. 构建中国自己历史叙事,对正确认识中国的当下与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项,“只要正确叙述中国的政治文明与政治实践,就能培育人民的政治认同”表述错误。根据文本“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历史叙事的重心就在于正确叙述中国的政治文明与政治实践,以揭示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培育人民的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可知,“培育人民的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是目的,“只要……就”表述过于绝对,不合文意。
B项,“是中国社会成为紧密联系的‘共同体’的文化基础”表述错误。根据文本“文化方面,中华文明具有‘以人为本’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责任伦理’”可知,题干与文无据,表述错误。
C项,“这是促成国家复合的直接原因”表述错误。根据文本“这一全国相互依赖的经济网络,即使在国家分裂时,还能发挥经济一体的功能”可知,文本没有说国家分裂时,连接全国的经济网络仍在发挥作用,这是促成国家复合的直接原因。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
B项,“文章第三段论证了中国社会小农经济的根本功能是形成涵盖面极广的儒家文明圈”表述错误。根据文本“经济方面,中国传统社会复杂的政治组织离不开已有数千年之久的小农经济。自汉代起,中国就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精耕细作的农业,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连接全国各地的经济网络,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在市场中进行交易,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形成涵盖面极广的儒家文明圈”可知,第三段主要论证了中国社会小农经济的作用。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A项,“有了对中国过去所发生事情的完整而精确的了解,历史叙事就能符合中国的实际”表述错误。根据文本“没有一种完整而精确的治理国家的知识,就没有政治,而这种知识必须建立在对过去时代所发生事情的了解之上;历史研究的重点必须是政治史,包括一个共同体有无能力造就复杂且稳定的政治组织,形成能够让大多数人服膺的政治文化等”可知,文本只是说“这种知识必须建立在对过去时代所发生事情的了解之上”,而题干表述过于绝对化。
故选A。
相关阅读
1 浮来一棵树阅读答案
浮来一棵树 我执拗地相信,眼前这棵银杏树与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一定有某种亲密而必然的联系。 四十多年前,在我家楼后,挺立着一棵银杏树,四下就这一棵树,看上去孤零零的。它 【查看全文】
2 《朋友圈》阅读答案-刘梦琳此小说以“朋友圈”为题,有哪些深刻意蕴?朋友圈 刘梦琳 星期六上午,胡忠铭在床上翻微信朋友圈,刷到了部门主任郑美琪对一篇文章的转发和评论。 文章链接的标题是:曝光!渥太华一动物园强行让动物母子分离,辱骂、虐 【查看全文】
3 《“白衣送酒”与赏菊饮酒》阅读答案-任梦池唐代重阳诗中的典故白衣送酒,与崇拜陶渊明有关。据南朝《续晋阳秋》中载: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 【查看全文】
4 材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材料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就是努力实现生态正义。只有自觉追求生态正义,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价值 【查看全文】
5 春风怨阅读答案-张爱国春风怨 张爱国 没有谁叫他来,也没有谁知道他为什么来。反正,他来了。 他甩开万重山,进入这块算不上开阔的山谷时,落日正圆。 打马西行时,黄河流急,长安城春风正催花千树,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材料一: 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型5米芯级直径的大推力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