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心”》阅读答案-柯汉琳

发布时间: 2021-02-15
中国古代并未把“诗心”作为一个诗论范畴来使用,“诗心”应该是一种超脱、淡泊、自由的审美胸怀。
儒家“心性论”的“心”是一种以“善”为根本的“道德心”,这种“道德心”包融着像屈原、杜甫那种积极“入世”,关怀家国命运、民间疾苦,“执着”地、真情地去抒写世道沧桑、生命悲欢和对美好社会理想的追求之心,这是一种充满社会关怀、现实关怀、人类生存关怀的富有人文主义精神之心。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道家与禅宗的心性论所阐述的“心”或“性”更切合作为审美胸怀的“诗心”的本质特征。“自然无为”便是“道心”,人的心性达到这种境界就是超越了世俗的“道心”境界,从而进入逍遥自由的心性境界。禅宗认为必须不执着于物,不生贪念,不被五光十色的尘世现象引诱迷惑,经常保持清净的心态,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境界,而这种禅境既是美好的人生境界,也正是我们所谓审美胸怀、所谓“诗心”的境界。
当然,单从儒、道、禅的心性论理解“诗心”的性质特征是不够的,“道德心”和“智慧心”还不是“诗心”的特质。从中国传统诗论看,“诗心”的特质在于情感性——“诗心”是一种以情感为特质的性灵之心。
“诗心”在诗歌创作乃至一切艺术创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诗心”作为一种审美胸怀,是优秀诗歌创作的心理条件,是创构艺术意境所必备的心灵境界。可以说,没有“诗心”就没有艺术意境。这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没有美就没有艺术意境,而“诗心”是发现和产生美感的心灵境界,因为美的发现和容纳必须凭借于艺术家禀赋的“审美胸怀”,所以有“诗心”才能创构艺术意境。
当艺术家带着某种欲望即功利态度去看世界时,他们就既看不到美、不能判断美,也不能产生美感,而当艺术家“用志不纷,乃凝于神”,以一种无私的、不旁及实用功利和欲望的心态,如同“童心”般的“诗心”去看待世界时,他就不仅能看到美,而且能把握住美、容纳美,进而创造出超越平庸的艺术境界。
第二,艺术意境须凭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创构出一个虚实相生的想象世界。
诗不囿于“写实”,要超越现实,表达理想追求,就是既要有合乎自然的“写境”,又要有超越现实的“造境”,有实有虚,虚实统一。就是说,艺术对于自然的描写,只有通过“诗心”的映射才能构成一个“渊然而深的灵境”即艺术意境来。
第三,艺术意境的创造必须凭借感情去体验、把握宇宙自然、人生世相,化景语为情语。
“诗心”,是一种具有情感特质的审美心灵,既有“超旷空灵”的胸怀,又有“缠绵悱恻”,即具有丰富、热烈、深沉的情感。深沉的情感,“缠绵悱恻”,一往情深,才能深入万物的核心,体验宇宙人生的深哀或真乐,唯此才有艺术意境的创成。顾恺之的画境、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境的创造,莫非如此。诗情画意、宇宙人生浑然一体,这就是饱含情感的“诗心”创构的艺术意境,
“诗心”是诗人、艺术家创构艺术意境的一种审美心灵境界。在人生实践上也是成就一个人审美人格、创造艺术人生的心理条件,两者是统一的。诗人、艺术家只有自觉培养并拥有一颗充满人生关怀和社会关怀的热情,以自然无为、超脱自由为特征的“诗心”,才能真正达到审美的人格境界、人生境界。(摘编自柯汉琳《论“诗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心”是一种融汇有中国儒、道、禅三家观念审美心灵境界,它具有超脱、淡泊、自由性灵的特征。
B. 之所以美的发现和容纳必须凭借于艺术家禀赋的“审美胸怀”,是因为有“诗心”才能创构艺术意境。
C. “诗心”是优秀诗歌创作的心理条件,有了它,诗人就能够深入万物的核心,体验宇宙人生的深哀或真乐。
D. 当艺术家带着功利态度去看世界时,他将不能看到美、把握美、容纳美,也无法进行创作。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先从介绍儒、道、禅三家的“心性论”入手,有助于读者理解“诗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B. 为了论证“有‘诗心’才能创构艺术意境”,文中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式,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C. 文章经过充分论证后,在最后一段由论述审美境界升华到人生境界,亮出中心论点,构思巧妙。
D. 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气势通畅。论述“诗心”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时,采用了并列式的结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单有“道德心”和“智慧心”是不够的,还要再加上“性灵之心”,才能真正组成完整的“诗心”的特质。
B. 艺术对于自然的描写,既要有合乎自然的“写境”,也要有超越现实的“造境”,只有这样,才能构成艺术意境。
C.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姥山,其实是诗人远离俗尘的心灵映射的对象,是凭胸臆创构出的一个虚实相生的想象世界。
D. 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创构艺术意境,使诗情画意、宇宙人生浑然一体,离不开饱含情感的“诗心”。


1. A  
2. C  
3. A



相关阅读
1 《“白衣送酒”与赏菊饮酒》阅读答案-任梦池

唐代重阳诗中的典故白衣送酒,与崇拜陶渊明有关。据南朝《续晋阳秋》中载: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 【查看全文】

2 浮来一棵树阅读答案

浮来一棵树 我执拗地相信,眼前这棵银杏树与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一定有某种亲密而必然的联系。 四十多年前,在我家楼后,挺立着一棵银杏树,四下就这一棵树,看上去孤零零的。它 【查看全文】

3 《朋友圈》阅读答案-刘梦琳此小说以“朋友圈”为题,有哪些深刻意蕴?

朋友圈 刘梦琳 星期六上午,胡忠铭在床上翻微信朋友圈,刷到了部门主任郑美琪对一篇文章的转发和评论。 文章链接的标题是:曝光!渥太华一动物园强行让动物母子分离,辱骂、虐 【查看全文】

4 春风怨阅读答案-张爱国

春风怨 张爱国 没有谁叫他来,也没有谁知道他为什么来。反正,他来了。 他甩开万重山,进入这块算不上开阔的山谷时,落日正圆。 打马西行时,黄河流急,长安城春风正催花千树, 【查看全文】

5 材料一: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

材料一: 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型5米芯级直径的大推力运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材料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就是努力实现生态正义。只有自觉追求生态正义,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价值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