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在众多歌颂和提倡劳动的声音中,教育家陶行知对于劳动意义、价值和路径的阐发

发布时间: 2021-02-15
材料一:在众多歌颂和提倡劳动的声音中,教育家陶行知对于劳动意义、价值和路径的阐发,对于当今“劳动教育怎么搞”这一难题,仍然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
陶行知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就劳动教育发表过许多论述。他给晓庄师范题写过一副对联:“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在劳力上劳心”可以说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哲学根基,他提出“我们是主张在劳力上劳心,不是主张劳力与劳心并重”“真正之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用心以制力。这样做的人要用心思去指挥力量,使能轻重得宜,以明对象变化的道理。这种人能以人力胜天工。”
陶行知的思想,对于劳动教育乃至于“五育”并举如何开展,都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五育”并举不是劳育就动动手、美育就动动眼、体育就动动腿、智育就动动脑、德育就动动心,而是手脑并用、心手相生。即便体育也是如此,南开校长张伯苓被称为“中国重体育第一人”,其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最早提倡体育不仅仅为了强身健体,而是强调与涵养崇高的道德精神结合在一起,这也正是奥林匹克的精神。
劳动教育更是如此,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固然重要,但是通过劳动,达到在劳力上劳心的效果,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这应该是劳动教育的真正内涵。从这一点来看,加强劳动教育,甚至于落实“五育”并举,不能忘了陶行知等人百年前的思考。
(摘编自罗容海《劳动教育怎么搞,别忘了陶行知》)
材料二:毋容置疑,新的时代,人类劳动的形态已经沧海桑田,发生了许多巨大的变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檀传宝认为,在新时代历史坐标上,要用专业、创新的教育形式去切实求得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效。
在他看来,语文、历史等人文社会学科,甚至数理化等自然学科都可能蕴藏着大量劳动教育的素材,各学科领域教学因而也都有因势利导、润物无声地开展劳动教育的可能性。师生互动、校园环境、课业评价、学校制度等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应当增强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只有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全部教育生活,劳动教育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
在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学校将已有技术课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校本选修、社团活动整合起来,不但强调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学科知识的渗透与应用,同时,还在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
“这种双向融合既丰富了相关学科课程,又为劳动教育课程争得了更多话语权,使其进入学校课程体系和日常教学课程设置更加理直气壮。”校方表示。
檀传宝同时指出,当代社会的劳动教育乃至全部教育,都只有在与全媒体、自媒体所传播的教育信息形态的剧烈竞争中才能取得好成果。没有以理服人的互动模式、没有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劳动教育就不可能真正受到教育对象的欢迎。
“既然时代不同了,教育对象已经处在一个全新的时代环境之中,劳动教育就理应不断创新形式。故探索与时俱进的劳动教育新形式,应当成为新时代全体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他最后说。
(摘编自孙竞《立足新时代,如何上好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
材料三:日本在开展“技术科”教育时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技术科”教学计划要根据学生、学校、地域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体现家庭、社会、企业等相互协同的课题,将学生的资质与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保障“技术科”教育的真实情境,学校更加注重与家庭、地方和企业的合作,如北海道道南地区盛产道南衫,相关学校便用其作为材料与加工内容部分的原材料,请当地林业工厂的相关人员提供工具和技术帮助。山形高畠町部分学校就结合当地的种植技术,栽培无农药南瓜。收获时将南瓜做成南瓜蛋糕进行售卖,所获收益赠予灾区。在这种面向社会的课程背景中,学生不仅能在开放、未知、不确定中形成应对“知识导向社会”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表现能力等,也能理解自身与社会的关联,进而将自我实现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
日本2017年颁布的《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中指出技术教育的核心在于学会运用“技术的观点和思维方法”,具体而言就是能够运用技术的观点看待社会及生活的诸多现象,并能从安全性、环境影响、经济性、社会需求等角度出发,实现技术最优化。学生不能把自己仅仅当作技术的“使用者”,而是要站在“制作者”的立场上,去设想“制作的场景”“使用的场景”“废弃的场景”“可能出现的纠纷场景”等,从而思考出关于技术问题的最优方案。如今,在能源越发紧缺,加之技术对社会、环境影响越来越大的背景之下,能否运用技术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解决社会和生活中的问题,无论是对个体生活,还是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显得至关重要。
(摘编自杨秋月、陆叶丰《日本中学劳动教育“技术含量”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劳动教育的真正内涵是通过劳动,实现道德、智慧、体质、美感方面的进步,由此可见,劳动教育对于促进“五育并举”意义重大。
B.学校需要在人文社会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在自然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培养。
C.在全新的时代环境中,要把劳动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双向融合,并推动劳动教育采取以理服人的互动模式和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
D.“技术科”教学中选择能够体现家庭、社会、企业相互协作的课题,将学生的资质与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能促进学生将自我实现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主张劳力与劳心并重,强调用心以制力,注重手脑并用、心手相生。
B.要与时俱进地探索并创新劳动教育的形式,我们首先要尊重各个学段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和学习生活的实际、社区环境的实际。
C.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蕴藏着大量劳动教育的素材,各个学科要增强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做到因势利导开展劳动教育。
D.运用技术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去看待和解决社会及生活的问题,并站在技术“制作者”的立场上,去思考关于技术问题的最优方案,是技术教育的核心。
3.下列案例最符合日本学校“保障‘技术科’教育的真实情景”理念的一项是( )
A.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第二小学将劳动教育目标纳入学校育人总体目标,开发形成自理小能手、七彩苗菜、朱泾花灯等课程群。
B.江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邀请本地的蘑菇培育农场提供技术援助,组织小学生学习蘑菇栽培技术,并将种好的蘑菇赠送给市养老院。
C.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在校园开辟开心农场,组织各年级学生进行水稻种植、蚕豆种植、土豆种植、种桑养蚕、小兔养殖等。
D.南京农大实验小学的后山有近700平方米梯田,每年升入四年级的学生都要开展一年的种植体验活动,从整理土地到播种浇水、除草除虫直至收获。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简要说明如何做好劳动教育。


1.B
2.D
3.B
4.①首先提出陶行知对于劳动意义、价值和路径的阐发对“劳动教育怎么搞”这一难题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的观点。②接下来作者详细阐述陶行知的思想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等的启发和指导意义。③最后总结、重申我们不能忘记陶行知的思想。
5.①劳动教育要把握真正的内涵,即通过劳动,达到在劳力上劳心的效果,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②劳动教育应探索与时俱进的劳动教育新形式,要用专业、创新的教育形式去切实求得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效。③劳动教育应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运用技术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解决社会和生活中的问题。



相关阅读
1 春风怨阅读答案-张爱国

春风怨 张爱国 没有谁叫他来,也没有谁知道他为什么来。反正,他来了。 他甩开万重山,进入这块算不上开阔的山谷时,落日正圆。 打马西行时,黄河流急,长安城春风正催花千树, 【查看全文】

2 浮来一棵树阅读答案

浮来一棵树 我执拗地相信,眼前这棵银杏树与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一定有某种亲密而必然的联系。 四十多年前,在我家楼后,挺立着一棵银杏树,四下就这一棵树,看上去孤零零的。它 【查看全文】

3 《“白衣送酒”与赏菊饮酒》阅读答案-任梦池

唐代重阳诗中的典故白衣送酒,与崇拜陶渊明有关。据南朝《续晋阳秋》中载: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 【查看全文】

4 材料一: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

材料一: 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型5米芯级直径的大推力运 【查看全文】

5 《朋友圈》阅读答案-刘梦琳此小说以“朋友圈”为题,有哪些深刻意蕴?

朋友圈 刘梦琳 星期六上午,胡忠铭在床上翻微信朋友圈,刷到了部门主任郑美琪对一篇文章的转发和评论。 文章链接的标题是:曝光!渥太华一动物园强行让动物母子分离,辱骂、虐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材料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就是努力实现生态正义。只有自觉追求生态正义,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价值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