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崇髙体验是艺术家经由自然或社会的某种外在刺激所唤醒的压抑在内心的带有痛楚和

发布时间: 2021-03-20
材料一:
崇髙体验是艺术家经由自然或社会的某种外在刺激所唤醒的压抑在内心的带有痛楚和狂喜成分的激情体验。艺术家面对浩瀚星空,想到物质不灭,人类渺小,产生透心的自卑,在大痛中奋发,以昂扬斗志投入生活时;登临山水眺望长河落日,大漠惊沙,觉得逝者如斯,个体如流星划过天幕,产生莫名的悲哀,进而振作,把有限之我汇入无限之彼,力争发一星微光时;遭遇狂暴风雨、翻滚怒涛、澎湃火山侵袭,初恐惧,继镇定,蓦然发现“你伟大,但我能观照、超越你,因而更伟大”,进入狂喜时;面对专制高压袭来,非人制度桎梏,觉得生不如死,但不消沉,而以坚定信念与之抗衡时……都可视为崇高体验。
崇髙体验是由衷的、诚挚的髙尚体验,它摒绝一切矫饰和虚伪。说它是髙尚的,因为其中渗透着深沉的道德律令,不管是大自然激起的慨叹和抗争,还是专制制度引发的愤怒和献身,都有利于公理、正义的树立。崇高体验有一缕维护人类社会正常发展和人类物种不致毁灭的健康向上的正气。关于道德律令、正义激情的地位和功能,西方的朗吉弩斯、荷迦兹、康德,中国的老子、孔子、孟子、庄子、黄宗羲、李大钊等人都有让人倾倒的论述。正因如此,崇高体验是美学领域一种极致的美,一种充实而有光辉的“大美”。
崇髙体验是遭受挫折后的异常体验。在自然界,不管是数学的还是力学的崇髙,首先都是威慑和震撼,使人自惭形秽,反躬自问:如此苍茫的宇宙,如此渺小的我,其存在是否太可笑、太不值一提?在社会领域,制度、教条亦迫人作如是想:我是什么?从哪里来?为什么非得接受统治并服从教条?挫折中,艺术家往往消沉、茫无所措,陷入浸透骨髓、无法排遣的痛苦。所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就说明着当时的心境。艺术家似乎代人类受苦,代人类思考,但崇髙体验又是对挫折的超越。他发现,人格力量和向上决心可以携带“我”飞升,超越狰狩、丑陋,获得非凡能力和意料不到的观世高度。“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体验到一阵难以言说的欢欣。“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他忽然看到事物按前所未有的方式呈现,有些无法参透的人生难题,砉然迎刃而解这真是一个使人洞悟的狂喜时刻。
崇髙体验渗透着强烈的献身冲动。由于人生奥秘的顿悟,未来的憧憬,超越外物、髙翔远引的追求,猛烈、持续地刺激着艺术家,其情绪情感像飓风一样髙速旋转、扶摇而上,将艺术家裹挟而去。此时,他甘愿为崇高事业忍人所不能忍,抛洒热血,贡献生命。如果目标值太髙,难以实现或一时无法实现,他可能产生无限的焦虑。“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都是此类焦虑的流露。
崇高体验与马斯洛的高峰体验有某些共同点:它们都是心灵深处的狂喜和激情,是无与伦比的人生体验,都有“来自内部的信号,和内部喊出的声音”,也都有外在触媒和杋缘。所不同的是,髙峰体验像情绪浓雾,包裹人,使人陷溺却不自觉;又像是幸福的情感河流,麻醉人,使人如沐春风,身心荡漾在无名的快乐中。崇髙体验则像激情瀚海,波涛汹涌,使人振奋,使人清醒并进击,又是带有痛苦成分的情感激流,人类命运的十字架被沉重地负在肩上,以寻求救赎的曙光和突破点。崇高体验会自觉地变成内驱力,强迫艺术家以呐喊、吁求的方式或扎实的行动进入生活、投入创作。因此,崇髙体验是蕴藏着丰富的心理能量,洋溢着十足的阳刚之气的深层体验。
(摘编自童庆炳、程正民《文艺心理学教程》)
材料二:
崇髙感往往是瞬间产生的,是一种借助艺术激起的“震惊”体验,也即视觉与心灵的震撼。现代艺术不再以传达美为己任,而试图传达一种状态乃至观念,并以此与一般审美习惯相碰撞,产生“震惊”的效果。马克思主乂哲学批评家瓦尔特·本雅明、美国艺术评论家苏珊·桑塔格都认为,“震惊”是摄影等髙度还原现实的技术带来的独特审美体验如此精确透明的现实呈现,几乎无需观众的任何联想与想象。随后百年里,摄影技术深深影响了美术创作,更直接改变着“现实主义”的使命与意义:它不再以逼真再现为要义,而试图将客观真实升华为艺术的真实与情感的真实。从此角度而言,现实主义绘画所能带给观众的“震惊”,是对现实生活的精细揣摩、对动人瞬间的精彩捕捉、对人间真情的集中与释放,总之是客观世界不轻易示人的美学向度,是对现实的指引与凝练,使观者触摸到精神,并与之产生情感互动,而不是被动地观看。
在反法西斯战争题材美术创作中,凝固的历史瞬间被深度发掘、整理,最终在历史的脉络里,成为获得崇髙体验的叙事形式。创作者们将战争的冷酷、悲壮与人性的脆弱、温暖相碰撞,艺术以生命的“痛感”,构建起国家与个人的联系,一种血肉相连的崇高情感,充实了现实主义的崇高精神内涵。
(摘编自张晴《彰显现实主义的崇髙精神》)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之所以说崇高体验是美学领域一种极致的美,是因为孔子、康德等古今中外的名人都对其有让人倾倒的论述。
B. 艺术家代人类受苦和思考,因而他们较之常人体验到了更多难以言说的欢欣,经历更多使人洞悟的狂喜时刻。
C. 现代艺术不再传达美而试图传达一种状态乃至观念,是为了让受众产生视觉与心灵的震撼,产生“震惊”效果。
D. 精细揣摩现实生活、捕捉动人的瞬间、汇释人间真情,都是现实主义绘画作品向观者传达崇髙体验的表现形式。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观赏自然、欣赏艺术品或遭遇挫折,都可能产生包含道德律令、具有正气的崇髙体验。
B. 一旦目标值难以实现或一时无法实现,就可能产生无限的焦虑而无法获得崇高体验。
C. 崇高体验与高峰体验都是一种激情体验,有没有“痛感”的产生,是两者的区别之一。
D. 观赏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时能产生崇高感,是因为触摸到了其精神并产生了情感互动。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崇高体验的一项是(  )
A.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4. 根据材料一,简述崇高体验产生的心理活动过程。
5. 材料一和材料二关于崇高体验的论述角度、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


1.A  B.“艺术家代人类受苦和思考,因而……”“艺术家似乎代人类受苦,代人类思考,但崇髙体验又是对挫折的超越。他发现……”,选项表述绝对,遗漏了文中的“似乎”,逻辑关系判断无据,强加因果。
C.“是为了让受众产生视觉与心灵的震撼,产生‘震惊’效果”错误。原文材料二第一段说“崇高感往往是瞬间产生的,是一种借助艺术激起的‘震惊’体验,也即视觉与心灵的震撼。现代艺术不再以传达美为己任,而试图传达一种状态乃至观念,并以此与一般审美习惯相碰撞,产生‘震惊’的效果”,可见目的信息表述不全,挂一漏万,另外文中用的是“试图”,表述绝对,。
D.“都是现实主义绘画作品向观者传达崇髙体验的表现形式”错误,原文材料二第一段结尾说“它不再以逼真再现为要义,而试图将客观真实升华为艺术的真实与情感的真实。从此角度而言,现实主义绘画所能带给观众的‘震惊’,是对现实生活的精细揣摩、对动人瞬间的精彩捕捉、对人间真情的集中与释放”,可见选项表述绝对,遗漏了“从此角度而言”这个限制成分。
2. C  “有没有‘痛感’的产生,是两者的区别之一”错误。
3.A  A.讲的是一种生活哲理,并非激情体验。BCD均属于保家卫国、忠诚爱国的激情体验。
4. ①艺术家受到自然或社会的某种外物的刺激;②内心产生或自卑或悲哀或恐惧等消极、痛苦情绪;③超越各种消极、痛苦情绪的激情被唤醒;(或:压抑在内心的某种激情被唤醒。或:压抑在内心的奋发昂扬、振作有为、超越外物、坚定信念等情绪被唤醒)④产生带有痛楚和狂喜成分的激情。  
5. 材料一从艺术家(创作主体)的角度展开论述,侧重论述艺术家崇高体验的产生及其特征;材料二从艺术作品(艺术家的创作)的角度展开论述,侧重论述摄影、绘画等现代艺术应如何传达崇高体验,彰显崇高精神。



相关阅读
1 材料一: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

材料一: 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型5米芯级直径的大推力运 【查看全文】

2 春风怨阅读答案-张爱国

春风怨 张爱国 没有谁叫他来,也没有谁知道他为什么来。反正,他来了。 他甩开万重山,进入这块算不上开阔的山谷时,落日正圆。 打马西行时,黄河流急,长安城春风正催花千树, 【查看全文】

3 《“白衣送酒”与赏菊饮酒》阅读答案-任梦池

唐代重阳诗中的典故白衣送酒,与崇拜陶渊明有关。据南朝《续晋阳秋》中载: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 【查看全文】

4 浮来一棵树阅读答案

浮来一棵树 我执拗地相信,眼前这棵银杏树与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一定有某种亲密而必然的联系。 四十多年前,在我家楼后,挺立着一棵银杏树,四下就这一棵树,看上去孤零零的。它 【查看全文】

5 《朋友圈》阅读答案-刘梦琳此小说以“朋友圈”为题,有哪些深刻意蕴?

朋友圈 刘梦琳 星期六上午,胡忠铭在床上翻微信朋友圈,刷到了部门主任郑美琪对一篇文章的转发和评论。 文章链接的标题是:曝光!渥太华一动物园强行让动物母子分离,辱骂、虐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材料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就是努力实现生态正义。只有自觉追求生态正义,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价值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