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一直非常注重劳动教育,积累了丰富的劳动教育智慧。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劳动,崇尚劳动。《颜氏家训·涉务篇》中,颜之推尖锐地批判了当时一些士大夫子弟养尊处优、脱离劳动的作风,告诫子孙:“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在颜之推看来,通过农业生产劳动体验农事的艰辛,可使人珍惜粮食、重视农业劳动。他在《治家》篇中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颜之推熟悉农业生产,他列举了诸多稼穑种植中的农事,意在教导子弟要能守农桑本业,希望自己的儿孙要了解生产劳动。
中华民族素以勤劳著称于世。家庭成员辛勤劳作,不好吃懒做,不好逸恶劳,整个家族才会蒸蒸日上。宋代叶梦得教导家人黎明即起,将与生活有关之家务及时料理,切勿怠惰,否则,“今日姑待明日,则费事损业,不觉不知,而家道日耗矣”。清代名臣曾国藩在教育子孙时指出,曾家治家要义为“早、扫、考、宝、书、蔬、鱼、猪”,强调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以勤劳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劳则不佚,谦则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他以切身的体验劝勉曾家后辈子女,“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曾国藩认为勤劳与个人生活、家庭兴衰息息相关。清代甘树椿在《甘氏家训》中也说:“兴家之事多途,未有不自勤劳始者也,故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可见,勤则家兴人通,惰则家衰人穷。
古人一向认为,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要从孩子小时候做起。清康熙六十年进士王士俊在《闲家编》中说:“教子而不在幼时,可乎?是以朱子《小学》,必先洒扫应对之节。”还明确指出如何洒扫,“以木盘置水,左手持之,右手以竹木之枝,轻洒堂中”,“扫毕,敛尘于箕,出弃他所”,教育子弟从小就要在劳动中养成注重细节、严谨专注的品质。
(取材于徐海娇等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人自古重视耕读传家。
B. 有些士大夫熟悉生产劳动。
C. 家训都以教导子弟参加劳动为目的。
D. 劳动是人修养品德的一个重要途径。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颜之推严厉地批评颜氏子孙不事劳作,脱离劳动。
B. 叶梦得告诫家人如果怠惰拖延,将导致家道衰落。
C. 曾国藩认为,只要勤劳、谦谨就能成为一代名臣。
D. 王士俊写《闲家编》主要目的是教子弟如何洒扫。
材料二
劳动教育在我国形成了优良的传统,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也应该有新的追求。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学校要注重劳动教育的系统化、课程化,可以开设劳动课程,编写劳动教材。学校在开设课程时,应根据学段特点,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新时代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正在重塑各行各业的形态,正在深刻改变社会生活、改变世界。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要注重“劳动教育+科技”的深度融合,避免劳动教育变成某种生活技能的单纯机械训练,要关注互联网思维、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感受劳动之美。人工智能驱动劳动教育认知模式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可以让学生在虚拟的平台开展劳动知识学习和劳动实践。同时,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的劳动平台,体验劳动情境,获得劳动知识,进而提高其在实践生活中的劳动技能。融入了先进科技手段的劳动教育课程,将更加符合新时代的育人要求,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劳动教育事关国家发展大计,社会力量必不可少。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群团组织以及公益组织要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共同支持学生开展公益劳动。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劳动教育,让我们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成为共同的价值观。
(取材于王海建等相关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时代劳动教育不能等同于传统劳动教育。
B.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注重与科技深度融合。
C.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在虚拟情境中开展的。
D.新时代劳动教育应符合时代育人新要求。
4.根据材料二,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自由决定劳动课程。
B.某校可利用VR技术安排学生模拟汽车修理过程。
C.学校的生物课程可安排粮食种植等教学内容。
D.职业院校可以邀请“劳模”下校开展劳动教育。
5.在立足传统劳动教育的基础上,如何开展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6分)
答
1.(3分)C
2.(3分)B
3.(3分)C
4.(3分)A
5.(6分)答案要点(每个方面2分,意思对即可)
家庭方面:要重视劳动、崇尚劳动,培养勤劳的品质,要从小培养子女良好的劳动习惯。
学校方面:要让劳动教育系统化、课程化,注重劳动教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社会方面:各种社会力量要支持学生劳动教育。
相关阅读
1 材料一: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
材料一: 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型5米芯级直径的大推力运 【查看全文】
2 春风怨阅读答案-张爱国春风怨 张爱国 没有谁叫他来,也没有谁知道他为什么来。反正,他来了。 他甩开万重山,进入这块算不上开阔的山谷时,落日正圆。 打马西行时,黄河流急,长安城春风正催花千树, 【查看全文】
3 《“白衣送酒”与赏菊饮酒》阅读答案-任梦池唐代重阳诗中的典故白衣送酒,与崇拜陶渊明有关。据南朝《续晋阳秋》中载: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 【查看全文】
4 浮来一棵树阅读答案浮来一棵树 我执拗地相信,眼前这棵银杏树与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一定有某种亲密而必然的联系。 四十多年前,在我家楼后,挺立着一棵银杏树,四下就这一棵树,看上去孤零零的。它 【查看全文】
5 材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材料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就是努力实现生态正义。只有自觉追求生态正义,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价值 【查看全文】
6 《朋友圈》阅读答案-刘梦琳此小说以“朋友圈”为题,有哪些深刻意蕴?朋友圈 刘梦琳 星期六上午,胡忠铭在床上翻微信朋友圈,刷到了部门主任郑美琪对一篇文章的转发和评论。 文章链接的标题是:曝光!渥太华一动物园强行让动物母子分离,辱骂、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