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与意义指向:西南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中的秩序与规范》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21-04-06
在一些偏远山区,经济相对落后,对外交流比较闭塞,书面文字使用较少,人们通过口传文学这种口耳相传的语言形式,书写着本族群的历史、风俗和人情,以此保存并传承本族群的集体记忆。
在一个族群中,过去的活动经验只有通过其遗迹(如实物、图像、文献、仪式)才能加以了解。口传文学正是这样一种反映过去经验遗迹的符号体系,它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碎片,是成员之间日常交往事实所构筑的社会情境的真实再现。作为族群文化的象征,民歌、神话等口传文学作品见证7族群社会的历史与变迁,包含着族群的价值、信仰、观念,是建构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
一方面,口传文学对族群历史的情境再现,让人们在族群社会的关系结构中找到自己应有的身份。通过一个个神话故事、民间歌谣、民间仪式的传播,一段段共同体验与相似情怀在个人与群体中持续累积,代表本族群鲜明特色的集体记忆被自觉与不自觉地保存,并且借助民间权威的力量在族群内部传播。同时,这种记忆将本族群世代相传的习俗和思维模式根植于每个成员的内心,成为族群共同的观念、情感和价值追求。
另一方面,承载着族群文化的口传文学作品,让人们在理解过去的基础上,通过个体的实践参与,促进集体记忆的储存和重建,以促成历史和现实的延续。族群所共有的思维模式在人们的内心始终保持着稳定性和持续性。集体记忆中所共享的群体认知和价值认同在这一过程中得以阐释,这些阐释又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创新。
口传文学通过创作者对族群过往的回忆,以历史追溯和现实白描的方式,将共同的集体记忆整合成行为规范的叙述序列。口传文学将族群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标准,抽象成为推动族群社会发展的规则与范本,并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语言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将个体记忆有效地同化到集体记忆所包含的特定规则体系中。这种浓缩的过去式规则,对于人们当下的行为具有内在约束作用。
与此同时,口传文学通过面对面的传播方式,将其所表达的秩序与规则进行双向输出。和书面文本单向度的意义输出不同的是,口传文学的讲唱者与全体成员既是传播者,又是创作者。在听和讲的过程中,族群的价值认同、秩序规范得到强化,被人们所遵守。
口传文学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将人伦秩序、伦理道德根植于人们的内心,沉淀成为一套普遍认可的规则体系,在塑造与人为善、团结和睦、相互协助的民族性格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在国家法律不够完善或者定义模糊的情况下,援引口传文学中的民间规范进行案件审理,有利于回应民众心声,满足人民对公平正义的诉求。在特定情况下,司法裁判关注民间规则及特定场域中行动者的行动逻辑,理顺交往事实与法律规定的内生关系,通过司法解释等方式确立民间规则在特定案件中的规范位序,有利于维系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摘编自苏洁《符号与意义指向:西南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中的秩序与规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口传文学是书面文字使用较少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很好地传承了本族群的集体记忆。
B.反映族群过去经验遗迹的口传文学是一种符号体系,能让人们了解本族群过去的活动经验。
C.面对面传播的口传文学是双向输出,在秩序与规则的宣传遵守上比书面文本单向输出效果要好。
D.口传文学在构成族群普遍认可的规则体系的基础上,让人伦秩序、伦理道德根植于族群内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第一段总括内容,然后从口传文学建构集体记忆、诠释秩序与规则等方面进行论证。
B.“言语的习俗构成了集体记忆最基本同时又是最稳定的框架”的观点可作为第二段论据。
C.三、四段从两个角度讨论了“集体记忆如果不随着时代发展创新观点,就会被时代淘汰”的论点。
D.末段讨论口传文学的重要作用时,用“在……情况下”“在特定情况下”等语言使论述更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口传文学作品因是建构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而见证了族群的变迁,成为族群的文化象征。
B.口传文学通过对本族群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描述与追忆,唤醒族群成员的集体记忆。
C.集体记忆能促进族群成员形成对族群价值和规范的认同,有利于维系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D.在法律不完善时合理运用口传文学中的民间规范,有利于维护公序良俗,彰显公平正义。


1.解析:A项,“是书面文字使用较少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错误。根据第一段可知,书面文字使用较少地区使用口传文学能传承本族群的集体记忆,但不能就此认为书面文字使用多的地方没有口传文学。C项,“在秩序与规则的宣传遵守上比书面文本单向输出效果要好”错误。根据第六段可知,因为传播方式的不同,口传文学构成双向输出,在听和讲中,秩序规范得到强化,但不能据此推断出口传文学比书面文本单向输出效果好。D项,因果倒置。根据最后一段可知,口传文学先将人伦秩序、伦理道德等根植于人们的内心,然后构成规则体系。
答案:B
2.解析:C项,“如果不随着时代发展创新观点,就会被时代淘汰”错误。第三段论证口传文学能够唤起族群成员的集体记忆,第四段论证口传文学重构集体记忆。
答案:C
3.解析:A项,强加因果。根据第二段可知,口传文学是族群文化的象征,见证了族群社会的历史和变迁,是建构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
答案:A



相关阅读
1 春风怨阅读答案-张爱国

春风怨 张爱国 没有谁叫他来,也没有谁知道他为什么来。反正,他来了。 他甩开万重山,进入这块算不上开阔的山谷时,落日正圆。 打马西行时,黄河流急,长安城春风正催花千树, 【查看全文】

2 《“白衣送酒”与赏菊饮酒》阅读答案-任梦池

唐代重阳诗中的典故白衣送酒,与崇拜陶渊明有关。据南朝《续晋阳秋》中载: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 【查看全文】

3 材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材料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就是努力实现生态正义。只有自觉追求生态正义,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价值 【查看全文】

4 《朋友圈》阅读答案-刘梦琳此小说以“朋友圈”为题,有哪些深刻意蕴?

朋友圈 刘梦琳 星期六上午,胡忠铭在床上翻微信朋友圈,刷到了部门主任郑美琪对一篇文章的转发和评论。 文章链接的标题是:曝光!渥太华一动物园强行让动物母子分离,辱骂、虐 【查看全文】

5 浮来一棵树阅读答案

浮来一棵树 我执拗地相信,眼前这棵银杏树与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一定有某种亲密而必然的联系。 四十多年前,在我家楼后,挺立着一棵银杏树,四下就这一棵树,看上去孤零零的。它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

材料一: 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型5米芯级直径的大推力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