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晒苦,晒老师,晒友,现在是网络时代,什么都讲一个晒字,从发出自已小家

发布时间: 2021-04-16
材料一:
晒苦,晒老师,晒友,现在是网络时代,什么都讲一个晒字,从发出自已小家的装修情况,到晒出各个政府大楼的豪华装修,形形色色的晒文化,已经通过网络深入人心。
晒苦:一位80后网友发帖倾诉自己的生活和热播电视剧《蜗居》的女主角竟开始惊人相似。该帖中“房奴”“甲流”“蜗居”等敏感词汇和楼主的经历,迅速引起网友同情和共鸣。在心理咨询中,有五成“房奴”心理上或多或少会产生焦虑情绪,年轻“房奴”更易产生心理亚健康,将上网诉苦作为缓解精神压力的方法,这种晒苦行为已成广大网民解压方式之一。
晒老师: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祝贺教师节的方式也正在悄悄发生变化。白领们说,毕业后生活压力太大,在网上“晒晒”老师,和别人分享老师“逸事”,有很好的放松作用。通过一个个晒老师的帖子,很多网友不但回忆老师的音容笑貌,还留下了老师的名字,以及令人怀念的点滴往事。
晒友:晒友,是指晒客们彼此之间互称晒友。“晒”正形成一种个人联合个人以对抗强大现实的方式,“晒”也成为一种个人寻找群体的联络方式。“晒” 这一种新的力量还在聚集和成长中,很难估量它仅仅是一种流行,还是将更长久地存在下来,但显然,它现在的力量就足以让人惊叹。
(节选自豆瓣《什么是晒文化?》)
材料二:
“晒文化”是一种新型文化现象,它是指个体以自媒体为主要媒介,将自己的生活日常、态度心情通过网络分享给他人,与人共享自已生活体验和情绪感受的文化心理和行为。我们应辩证看待“晒文化”,它有利有弊,就是一把“双刃剑”。
有“利”的一面,网络“晒文化”有助于缓解个人压力。当前,互联网在我国已经走进千家万户,随着自媒体的出现,群众开始成为信息发布者,不仅丰富了信息面,也达到了放飞自我的目的。对晒客而言,“晒”弥补了内心的缺陷,获得了被关注的满足感。看客通过看帖,分享了解到世界不同的事物,既能降压,也能放松心情。另一方面,网络“晒文化”有助于知识传播。网络“晒文化”秉承共享的精神,晒客更乐于将自己的心境、经历、收获在网络中进行分享,使知识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在网络“晒文化”中,晒客通过分享获得点赞和评论,增强了分享的动力,看客通过观看和学习,掌握了更为多元的知识,两者都分别获得了进步。
有“害”一面,晒客个人“晒”的文化内容并非都积极向上。晒客将自己的喜欢的内容进行分享,其中蕴藏着晒客自已的价值观,一旦看客对晒客的内容产生认可,自身的价值观也会受其影响,发生变化。同时,“晒”文化没有固定规则,是一种极为自由,甚至是一种戏剧性的表达,有的没有边际的语言和嬉笑怒骂,拆解了语言的优雅与神圣。时间一长,会让青年沉溺在小天地无法自拔,过分关注“及时满足”,忽略了学习与工作的价值。
进一步说,网络“晒”文化可能给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比如网络“晒”文化中所传播的消极和低俗的内容,朋友圈内充满抱怨批判的消极内容,可能会给朋友带来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还有一些“晒客”以分享低俗的不雅的内容来吸引眼球,牟取利润。由于自媒体的受众面广,外加多级传播形式,负面内容由个人覆盖到多人,这类内容的传播容易给社会,尤其给青少年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
(节选自中国经济网《“晒文化”:当代青年的自我认同与价值引领》)
材料三: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源自一位女孩晒出的与男友的微信聊天记录。聊天时,男友向女孩发出52元的爱心红包,作为她购买奶茶的费用一天气转凉,有人惦记,有人爱。“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重点不是奶茶,而是年轻人的“晒文化”——忙碌的工作、生活中,通过“晒”这样一种形式,大家得以用简短的方式获取快速的精神享受。“晒文化”蕴含了强烈的情感需求,附带丰富的社交属性。
有心理专家分析,人们会在“晒”中不断关注他人反应,期望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可。在这种行为模式中,很容易出现社交“爆款”和跟风现象,晒奶茶就是最新的例子。在朋友圈不停“晒晒晒”的背后,我们应当看到身边朋友渴望关心和交流的情感所在,感受人与人之间的那一份真切的温暖。
但在“晒文化”的流行之下,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内容造假、信息安全、上瘾沉迷等新问题。比如最近引发热议的“拼单”晒图群,则呈现出“晒文化”的另一个侧面。三十几个人“拼单”轮流在豪华酒店里拍照等。这种虚假的做法一旦形成风气,可能在网络世界形成负面的价值引导,影响青年一代的三观和认知。
实际上,所有的网红现象都是社交功能的一种拓展,都或多或少地具备了社交功能。“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正是这个时代无比活跃的互联网经济的真实写照。
(节选自《苏州日报:读懂“晒文化”背后的情感需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现在是网络时代,晒工资,晒花销等“晒文化”现象深人人心。从自己小家的装修情况,到政府大楼的豪华装修,什么都必须晒。
B.“晒苦”行为已成广大网民解压方式之一,因而网友发帖“房奴”“甲流”“蜗居”等敏感词汇和楼主的经历,能引起网友同情和共鸣。
C.由于网络科技的发展,祝贺教师节的方式也正在悄悄发生变化,网友通过晒老师,回忆那些令人怀念的点滴往事。
D.“晒”正形成一种个人联合个人以对抗强大现实的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流行,还将更长久地存在下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的盛行,看客通过看帖,丰富了信息面,也放飞了自我。
B.晒客的分享使知识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看客通过学习而掌握知识,二者都有进步。
C.“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流行,表面是年轻人“晒文化”,背后蕴含的是情感需求。
D.“晒文化”附有丰富的社交展性,因而晒客在晒时要特别注意网络世界的价值引导。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晒文化”的一项是(3 分)
A.大学生小美在朋友圈转发班级联谊活动的美篇。
B.博主“天天美食”在在网络平台发布美食做法的视频。
C.人大代表朱先勇在自媒体展示自己带领农民种植的土豆。
D.幼儿园李老师在学校宣传栏展示小朋友们的活动照片。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结构层次。(4分)
5.请结合材料三中的观点,分析下列现象(6 分)。
网络红人李子柒拍摄的美食视频发出后大受欢迎,她后来荣登由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社举办的2019“年度影响力人物”榜单,获“年度文化传播人物”称号。
近日,某外国博主抄袭国内知名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的美食视频在外网获得百万播放量,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能力。A项范围扩大且绝对,原文是“什么都讲一个晒字”。B项因果不当,D 项绝对,原文是“很难估量它仅仅是一种流行,还是将更长久地存在下来。”
2. [答案] A [解析] A项偷换主语。原文是“群众开始成为信息发布者,不仅丰富了信息面,也达到了放飞自我的目的。”指的是晒客。
3. [答案] D2解析:注意文中“晒文化”的定义。
4[答案]③材料二总体结构是递进式,局部是正反对照式。②第1段由“晒文化”的定义提出“晒文化”有利有弊的观点。③第2、3段用正反对照来谈“晒文化”对个人的影响。④第4段进一步谈 “晒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每一点1分)
5.答案示例:①这个现象体现了晒文化中的让人获得精神享受,得到情感上的需求,体现了社交功能。②晒文化时,人们会在“晒”中不断关注他人反应,期望达到更多的社会认可。李子柒得到那么多人关注,而且获“年度文化传播人物”称号说明大家非常认可。③在“晒文化”行为模式中,很容易出现社交“爆款”和跟风现象,某外国博主抄袭李子柒的美食视频就是跟风而引起关注。(观点加分析, 每点2分;答到其它观点,如造假,也可给分。)



相关阅读
1 浮来一棵树阅读答案

浮来一棵树 我执拗地相信,眼前这棵银杏树与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一定有某种亲密而必然的联系。 四十多年前,在我家楼后,挺立着一棵银杏树,四下就这一棵树,看上去孤零零的。它 【查看全文】

2 材料一: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

材料一: 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型5米芯级直径的大推力运 【查看全文】

3 春风怨阅读答案-张爱国

春风怨 张爱国 没有谁叫他来,也没有谁知道他为什么来。反正,他来了。 他甩开万重山,进入这块算不上开阔的山谷时,落日正圆。 打马西行时,黄河流急,长安城春风正催花千树, 【查看全文】

4 《“白衣送酒”与赏菊饮酒》阅读答案-任梦池

唐代重阳诗中的典故白衣送酒,与崇拜陶渊明有关。据南朝《续晋阳秋》中载: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 【查看全文】

5 《朋友圈》阅读答案-刘梦琳此小说以“朋友圈”为题,有哪些深刻意蕴?

朋友圈 刘梦琳 星期六上午,胡忠铭在床上翻微信朋友圈,刷到了部门主任郑美琪对一篇文章的转发和评论。 文章链接的标题是:曝光!渥太华一动物园强行让动物母子分离,辱骂、虐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材料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就是努力实现生态正义。只有自觉追求生态正义,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价值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