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加快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步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国家公园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提高社会参与度加强公众意识。过去10年,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全球首位。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中国切实履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相关条约义务,已提前完成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和设立自然保护区相关目标。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我们也愿承担与中国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力量。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续作出艰苦卓绝努力,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努力和贡献。
(摘自习近平《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0月1日)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生态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真正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使贫困地区发展扎实建立在自身有利条件的基础之上。
生态扶贫开辟了不少好路子:或为保护生态的百姓提供补偿;或设置岗位,让参与生态建设的贫困群众赚取回报;或开发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特色种养等产业,让群众获得“绿色”收入等。
在一些地方,生态产业脱贫的模板化、同质化倾向明显,导致贫困地区群众经营竞争加剧,致富后劲不足。如今,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时刻在发生变化,掌握这些变化,生态产业脱贫才能紧跟变化的步伐,打开市场,提高百姓收入。生态扶贫迫切需要有专业知识、市场经验的人士,帮助规避生态风险,提供技术支持,早日奔向小康。
(摘自孙秀艳《端稳生态饭碗还需专业助力》,《人民日报》2020年10月3日)
材料三: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承诺2030年前中国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番承诺让气候行动观察家们震惊。中国作出该承诺被环保主义者认为是自《巴黎协定》签署以来应对气候危机的最重要一步。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其每年产生的碳排放量占世界总排放量的1/4以上。
中国的承诺出现在欧盟加强其2030年气候目标的几天后。这有助于两者建立一个强大的经济联盟。它们将覆盖世界1/3的碳排放。
在地缘政治方面,它向美国发出了一个尖锐的信号。美国现在是唯一未设定结束助长气候危机目标的污染大国,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准备在11月退出《巴黎协定》。
中国没有给出如何实现碳中和这个宏达目标的细节,但所需的行动将引发强大的地缘政治和经济转变,对化石燃料、低碳技术和气候外交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
(摘自《英媒:中国的承诺令气候观察家们震惊》,《参考消息》2020年9月29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既融合古代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又引入创新、绿色、共享等方面的新发展理念。
B. 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中国承诺将力争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C. 一些地方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时刻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致使贫困地区群众经营竞争愈加剧烈,致富后劲不足。
D. 环保主义者们认为:自从《巴黎协定》签署以来,中国此次作出有关碳排放的承诺是应对气候危机最重要的一步。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愿同各国分享中国生物多样性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B. 材料二中,为贫困群众提供补偿,设置岗位,开发多种生态产业,让群众获得“绿色”收入,这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
C. 材料三中,中国要实现碳中和行动,会引发强大的地缘政治和经济转变,对未来的化石燃料和气候外交等产生重要影响。
D. 综合三个材料,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开展生态扶贫工作,提高中国参与气候变化国际会议的国际影响力。
6.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我国应对措施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
4. C
5. B
6. (1)指导思想: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坚持生命共同体理念。融合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及创新、共享等新发展的理念。
(2)政策行动:①加快立法保护,实施多种保护。加快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步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国家公园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②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参与度加强公众意识。③加强森林资源的管理与保护。过去10年,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全球首位。
(3)积极参与:①积极履行相关条约义务。中国切实履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相关条约义务。②因地制宜,生态扶贫,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真正发挥贫困地区自身优势,开展生态扶贫产业。③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依靠科技,加强国际合作。一方面中国是煤炭和石油消费大国,碳排放量占世界1/4;另一方面碳中和的承诺对化石燃料、低碳技术和气候外交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
相关阅读
1 《朋友圈》阅读答案-刘梦琳此小说以“朋友圈”为题,有哪些深刻意蕴?
朋友圈 刘梦琳 星期六上午,胡忠铭在床上翻微信朋友圈,刷到了部门主任郑美琪对一篇文章的转发和评论。 文章链接的标题是:曝光!渥太华一动物园强行让动物母子分离,辱骂、虐 【查看全文】
2 材料一: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材料一: 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型5米芯级直径的大推力运 【查看全文】
3 浮来一棵树阅读答案浮来一棵树 我执拗地相信,眼前这棵银杏树与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一定有某种亲密而必然的联系。 四十多年前,在我家楼后,挺立着一棵银杏树,四下就这一棵树,看上去孤零零的。它 【查看全文】
4 《“白衣送酒”与赏菊饮酒》阅读答案-任梦池唐代重阳诗中的典故白衣送酒,与崇拜陶渊明有关。据南朝《续晋阳秋》中载: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 【查看全文】
5 材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材料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就是努力实现生态正义。只有自觉追求生态正义,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价值 【查看全文】
6 春风怨阅读答案-张爱国春风怨 张爱国 没有谁叫他来,也没有谁知道他为什么来。反正,他来了。 他甩开万重山,进入这块算不上开阔的山谷时,落日正圆。 打马西行时,黄河流急,长安城春风正催花千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