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价值呈现依靠传播方式的持续更迭,网络时代提供了数字化、场景化新途径。但如何实现遗产历史价值与现实功用的有机结合?为此,实践上的积极探索势所必然,而文化遗产学本身身的理论研究也刻不容缓。
遗产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遗产保真与现代转型的矛盾,并且这种矛盾难以调和:不仅遗产存在的历史情境难以复原,而且传播利用过程还势必进一步损害仅存的历史情境。与此同时,即便保存了原真性,又难以实现与现代社会对接并被普遍认同。如今,速度与更迭成为常态,长期历史积淀生成的文化遗产一旦进入新的传播利用,碎片化、浅表化在所难免;在传播速率倍增的情况下,实现遗产保真与现代认同的无缝对接颇为困难。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旅游兴盛背后的原真性保护堪忧,而兴盛是否就表明现代认同也值得慎重思忖。
以文化遗产为母本设计生产文创产品已成普遍现象,并被认为是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的确扩大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认同;但在对文化精品期望提升的背景下,从表层体验向深层精神文化认同转化显得格外重要。文化传承的目的远非将文化遗产转化为娱乐消费、其终极目标是传承文化精神,即指向民族文化核心理念,美学精髓的传承和发扬。当然这种传承发扬已具现代形态,如人工智能在“非遗”数字创新设计中的运用,带给消费者的文化体验也必然是深层的。
优秀传统是进入当代、走向未来的起点和依据,时代性是赋予它以新生命的现实土壤,聚焦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立足当代生活的文化创新,才能让传统活在当下,延续传统并创造新传统。传统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演变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让大量的传统文化符号进入当代生活空间,并被视作传统复兴的标志,这是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的现象,有其合理性;但这种合理性会随着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而逐渐丧失,新的合理性则应当拜赐于换羽新生式的传承转换。而文化遗产的当代适应性也应成为思考重点,以摒弃文创产品的“假个性”。发掘遗产的真实价值。
网络时代文化遗产内在精神的转化与呈现,要以更开阔的人文视野去考量科技高度发展对于人的性质改变,重新理解其新内涵,这才是新时代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摘编自李倩、管宁《网络时代:遗产保护的未来之思》)
材料二
目前,我国大部分景区所售纪念品同质化严重,设计老旧,艺术凤格与现代文化存在很深的隔阂,随着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者选购纪念品不仅关注实用,更注重其审美与文化价值,以彰显个人品味。而旅游文创产品不但能展示旅游资源特色,更应被赋予文化属性,传递文化内涵,彰显文化形象,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故宫博物院建立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具有丰厚的宫廷文化底蕴。在此基础上,故宫深挖传统文化的历史典故与内涵,提炼藏品的图案纹样,挖掘出古典精美的视觉符号并将其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将旅游文创产品打造为传播故宫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的美学载体。从灵感来源,产品设计、素材包装到商品命名,无不体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具有极为鲜明的故宫特色。
例如,以雍正帝的御批奏折中的批文为灵感来源、印有“朕笑而览之”“凡事勤问多学”等批文的书签,从皇帝批阅视角出发,批语内容与阅读情境完美契合,让人有很强的代入感;以古代掐丝珐琅香盒为包装、取花神衣为纹饰的十二花神香膏在包装上深度还原文物器型,在香味上尽显东方韵味。在商品命名上,故宫亦是巧思不断:月象演示仪由西方传教士带入清宫内廷,以此为原型的耳饰还原文物结构,以“月象仪”谐音,取名为“月相依”,蕴含浪漫与优雅,呈现“其意赏心,其形悦目”的效果;以宋徽宗《梅花绣眼图》为灵感的胸针取名为“宫梅顾盼”,胸针设计仿照古画图案,代表皇家审美意味,又符合现代大气高贵的风格,实现了历史文化意界与产品实物的完美结合。
“紫禁城”宫廷文化及藏品是故宫文创的源头活水,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产品兼具美学与国学属性,符合国人的审美风格。与此同时,颜值与内涵双高的产品设计使得纪念品不再仅仅是摆设,既实用又彰显个性,承载着浓厚的文化意义。而大量宫廷文化元素的使用,也给故宫旅游文创产品贴上了鲜明的“故宫”标签,摆脱了纪念品空洞泛化的形象,使得宫廷历史元素焕发生机的同时,不断强化故宫的品牌印象,进一步提高了品牌活性,激活消费者购买欲望。
(摘编自刘芳《故宫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策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时代虽然提供了数字化、场景化的传播新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实现了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与现实功用的有机结合。
B.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既要考虑与特定历史情境密切相关的原真性问题,又要努力实现原真性保护与现代认同的对接。
C.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大量的传统文化符号进入当代生活空间的现象,并被视作文化传统复兴的标志。
D.旅游文创产品不仅能够彰显景区的旅游资源特色,而且是文化遗产内在精神的转化与呈现,具有实用价值和文化意义。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遗产的当代适应性要求文创产品具有真实个性,并摒弃对传统文化的表层体验,指向民族文化的核心理念。
B.大部分景区所售纪念品难以满足游客对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方面的更高期待,也难以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认同。
C.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型扬中,人工智能带论人们深层的文化体验,表明文化遗产价值呈现有赖于传播方式持续更迭。
D.故宫博物院立足当代生活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推出的书签设计精妙,是传播故宫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的重要载体。
3.下列说法中,最适合用来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故宫博物院推出一系列旅游文创产品,在2017年销售额就已高达15亿元,使得故宫品牌登上了博物馆行业发展的制高点。
B.英国注重文化遗产的创新性转化,强调从设计角度实现文化资源的再生,以工业化生产创新产品形式,以适应现代化的需要。
C.法国从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遗产大普查开始,便注重科研机构、博物院等专业部门中专家学者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导作用。
D.火锅店以《紫光阁赐宴图》为主题,推出具有皇宫特色的“圣旨菜单”以及“万寿菊花锅”,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宫廷文化。
4.材料一和材料二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4 分)
5.随着时代的变迁,川剧不断淡出人们的生活。某川剧院就川剧的传承与发扬进行文创产品开发,请根据材料提三条开发原则及相应的措施。(6分)
答
1.D(“是文化遗产内在精神的转化与呈现,具有实用价值和文化意义”是一种理想状态,而非已然事实。原文表述为“更应被赋予文化属性,传递文化内涵,彰显文化形象”。)
2.A(原文说“从表层体验向深层精神文化认同转化显得格外重要”,并不排斥传统文化的表层体验。)
3.B(B项切合材料一中“聚焦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立足当代生活的文化创新,才能让传统活在当下,延续传统并创造新传统”的观点。A项是讲文创产品的热销,材料一对文创产品虽未否定,但并不十分认同。C项讲的是专家学者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材料一未涉及。D项中的宫廷特色火锅是属于材料一所说的“表层体验”“娱乐消费”,而材料一强调的是“民族文化核心理念、美学精髓的传承和发扬”。)
4.①材料一旨在为网络时代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理论指导;②材料二旨在为故宫文创产品开发提供策略。(每点2分,共4分)
5.①深入挖掘川剧背后的民族核心理念与美学精髓,如精心打造惩恶扬善剧目、深入挖掘精美服饰和变脸绝技
等;②选用现代人乐见的表达方式,让川剧融入当下生活,如变脸表演走进饭店,举办脸谱、行头展览等;
③借助当代科技,智慧设计、智能呈现其精神文化,如舞台上运用声光电、全息技术等。(每点2分,共6分)
相关阅读
1 春风怨阅读答案-张爱国
春风怨 张爱国 没有谁叫他来,也没有谁知道他为什么来。反正,他来了。 他甩开万重山,进入这块算不上开阔的山谷时,落日正圆。 打马西行时,黄河流急,长安城春风正催花千树, 【查看全文】
2 《朋友圈》阅读答案-刘梦琳此小说以“朋友圈”为题,有哪些深刻意蕴?朋友圈 刘梦琳 星期六上午,胡忠铭在床上翻微信朋友圈,刷到了部门主任郑美琪对一篇文章的转发和评论。 文章链接的标题是:曝光!渥太华一动物园强行让动物母子分离,辱骂、虐 【查看全文】
3 材料一: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材料一: 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型5米芯级直径的大推力运 【查看全文】
4 《“白衣送酒”与赏菊饮酒》阅读答案-任梦池唐代重阳诗中的典故白衣送酒,与崇拜陶渊明有关。据南朝《续晋阳秋》中载: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 【查看全文】
5 材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材料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就是努力实现生态正义。只有自觉追求生态正义,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价值 【查看全文】
6 浮来一棵树阅读答案浮来一棵树 我执拗地相信,眼前这棵银杏树与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一定有某种亲密而必然的联系。 四十多年前,在我家楼后,挺立着一棵银杏树,四下就这一棵树,看上去孤零零的。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