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究竟在哪,近日又有新说,让这一本该辨明却一直未受重视的问

发布时间: 2021-04-28
材料一
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究竟在哪,近日又有新说,让这一本该辨明却一直未受重视的问题浮现出来。在我看来,廓清网络文学的起点,不只为追溯一种事实真相,更在于给中国网络文学找到一个可供认同的时空坐标,以确立起文学实践与观念逻辑相一致的历史合法性,让这一文学的“来路”与“去向”在观念建构时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
一直以来,网文界的约定俗成是把1998年默认为“中国网络文学元年”,其根据是基于一个重要事件,2008年的“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这次活动得到《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收获》等20余家文学期刊和众多媒体的积极响应,产生了广泛影响,于是人们便将1998年默认为中国网络文学起始年。这一认定也依据两个标志性事件:我国第一家大型原创网络文学网站“榕树下”于1998年开始公司化运营,当时颇有影响的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也诞生于1998年。这种以文学高光事件认定网络文学起始年的观点,可称作“事件起源说”。
新近出现的另一种观点可称作“论坛起源说”,是由邵燕君、吉云飞提出的。《为什么说中国网络文学的起始点是金庸客栈?》一文提出,1996年8月成立的金庸客栈及其开启的“论坛模式”才是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理由是:网络文学的起始点只能是一个网络原创社区,而不能是一部作品。金庸客栈是中国最早以文学为主题的网络论坛,这种“论坛模式”天然具有网络基因,即去中心化、网友自由发帖、多点互动等“趣缘社区”性质,具备网络文学生产的“动力机制”。文章认为,被称作“网上《收获》”的“榕树下”走的仍是投稿、审稿、编发的传统文学路子,算不得网络文学起点;而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1998年)晚于罗森的网络长篇《风姿物语》(1997年),将其算作中国网络文学起点更是于实不符、于理无据。因而提出:“为什么金庸客栈应该被锚定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始点?其依据按重要性排序,首先是论坛模式的建立,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机制;其次是趣缘社区的开辟,聚集了文学力量,在类型小说发展方向上取得了成绩,积蓄了能量;第三是论坛文化的形成,成为互联网早期自由精神的代表。”
应该说,“论坛起源说”从文学网站功能和网络文学的文化底色来锚定起点,较之传统的“事件起源说”是一大进步。但是,如果我们抛开其他附加因素而回归“起点”的本意;抑或说,如果我们承认网络文学是基于互联网这一媒介载体而“创生”于网络的新型文学,那么,就只能回到这一文学的原初现场,选择“事实判断”而非“价值判断”,即如前文所说的“用事实回溯的办法,而非概念推演”,我们将会得到一个简单而明确的结论——中国的(汉语)网络文学诞生于1991年的美国,1994年中国加入国际互联网后才穿越赛博空间而挺进中国本土,并延伸壮大出蔚为壮观的中国网文世界。2003年起点商业模式的建立,刺激了类型小说的爆发式增长,文化资本的大范围介入打造了盛大文学、阅文集团这样的超级平台,实现市场分发的全媒体、多版权经营,直至延伸传播半径,让源自海外的网络文学以文化软实力的自信开启“出海”之旅,打造了世界网络文学的“中国时代”。基于这个可供验证的时空节点,是否可以说,这个“网生起源说”更具历史真实性与逻辑合理性呢?
网络文学皆因网络而“生”,而“网生”文学需要两个基本要件:一是技术基础,二是文学制度。前者为网络文学的出现提供媒介载体和传播平台支持,后者则让网络文学形成机会均等的生产机制和互动共享的话语权分发模式,而1991年诞生于北美的汉语网络文学就最早具备了这两个要件。有鉴于此,将1991年锚定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就将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判断,“网生起源说”无非陈述了一个客观史实。
现在,当我们回溯中国网络文学的生长线时,以“网生起源说”来锚定它的起点,当然不只是为了厘清一个事实,或者执意将生辰前置而为网络文学争得某种荣光,而是为了找准历史原点,知道中国的网络文学“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廓清这一文学的正根和主线,以历史自觉而明史鉴今,让未来的网络文学发展行稳致远。
(摘编自欧阳友权《哪里才是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
材料二
网络文学自上个世纪90年代长足崛起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不断走向题材的丰富与类型的多样,产生了不少读者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也为影视、游戏、动漫等文艺形式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但在这一过程中,也累积了不少的问题,如由写作的快捷性、作品的速成性造成的文字粗鄙化、叙述同质化等,呈现出“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不足。
因此,当前的网络文学,事实上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走出“数量”增长的粗放阶段,为以质量提升工程的实施谋求更大的发展。文学的使命与创作的追求就是“为人民创造文化杰作,为人类贡献不朽作品”。而这,也正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所迫切需要的。网络文学的广大作者与从业者,委实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须为此孜孜以求,努力奋斗。
(摘编自白烨《在强国战略的大格局中发展网络文学》)
1.下列对“中国网络文学起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网文界约定俗成地认为1998年是中国网络文学的起始年,这种观点是以文学高光事件来认定的,因而可称作“事件起源说”。
B.邵燕君等人认为1996年应该是中国网络文学的起始年,他们锚定金庸客栈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始点,并依次提供了三点依据。
C.作者则认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始年是1991年,是以网络文学是基于互联网这一媒介载体而“创生”于网络的新型文学为前提的。
D.作者认为事件起源说是不可取的,与之相比,论坛起源说可以说是一种进步的观点,但网生起源说才更具有真实性和逻辑性。
2.下列对两则材料内容和论证的相关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廓清网络文学的起点,和追溯一种事实真相相比,更加重要的应该是能给中国网络文学找到一个可供认同的时空坐标。
B.网生文学以文学制度和技术基础为基本条件,前者为网络文学出现提供支持,后者让网络文学形成一定的生产机制和话语权分发模式。
C.材料二对网络文学当下的现状辩证地进行了概述,指出了当前网络文学的迫切需求在于提升质量,并对网络文学的从业者提出了要求。
D.材料二结合网络文学发展到当下的现实状况,从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与文学的一贯使命追求两个角度,强调了网络文学的发展方向与使命。
3.下列各项对网络文学现状和事实的描述与材料二所述不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从《少年的你》到《赘婿》,从《庆余年》到《大江大河》……在大量由网络文学IP改编的电影、电视剧中,诞生了不少大热的优秀作品。                 
B.很多人阅读网络文学作品之后总会觉得情节似曾相识,一些作品尤其是同一类作品中的人物虽然姓名不同、身份不同,但行动元是一致的。
C.当下的网络文学多数是一些人借助网络技术在网络空间里展示“低俗才艺”,并伙同某些素质低下的导演或主持人等制造出的垃圾文化类型。             
D.一些网络文学作品书写社会变迁与时代情绪共振,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则传承历史文化并助其焕发活力,但其野蛮生长的状态依然故我,良莠不齐。
4.作者认为中国网络文学的生长线是什么?根据材料一第四段相关内容简要叙述。(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1.D(“作者认为事件起源说是不可取的”曲解文意,作者是认为“论坛起源说”从文学网站功能和网络文学的文化底色来锚定起点,较之传统的“事件起源说”是一大进步,且作者的“网生起源说”也是基于事实判断的。)
2.B(张冠李戴,原文是“网生文学需要两个基本要件:一是技术基础,二是文学制度。前者为网络文学的出现提供媒介载体和传播平台支持,后者则让网络文学形成机会均等的生产机制和互动共享的话语权分发模式”)
3.C(材料二对网络文学的现状是既肯定其成就,也指明其存在问题,但C项完全否定了网络文学)
4.中国网络文学于1991年生于北美(1分),1994年挺进本土(1分),然后延伸壮大于本土(1分),2003年之后又再走向世界(1分)。(照抄原文不给分)
5.首先提出文章论题:网络文学的起点在哪里,并概述了廓清起点的意义(目的)(2分),接着在简述“时间起源说”和“论坛起源说”的基础上(1分),提出自己的“网生起源说”并阐述了观点依据(2分),最后重申了廓清网络文学起点的意义(目的)(1分)。



相关阅读
1 春风怨阅读答案-张爱国

春风怨 张爱国 没有谁叫他来,也没有谁知道他为什么来。反正,他来了。 他甩开万重山,进入这块算不上开阔的山谷时,落日正圆。 打马西行时,黄河流急,长安城春风正催花千树, 【查看全文】

2 《“白衣送酒”与赏菊饮酒》阅读答案-任梦池

唐代重阳诗中的典故白衣送酒,与崇拜陶渊明有关。据南朝《续晋阳秋》中载: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 【查看全文】

3 材料一: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

材料一: 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型5米芯级直径的大推力运 【查看全文】

4 浮来一棵树阅读答案

浮来一棵树 我执拗地相信,眼前这棵银杏树与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一定有某种亲密而必然的联系。 四十多年前,在我家楼后,挺立着一棵银杏树,四下就这一棵树,看上去孤零零的。它 【查看全文】

5 《朋友圈》阅读答案-刘梦琳此小说以“朋友圈”为题,有哪些深刻意蕴?

朋友圈 刘梦琳 星期六上午,胡忠铭在床上翻微信朋友圈,刷到了部门主任郑美琪对一篇文章的转发和评论。 文章链接的标题是:曝光!渥太华一动物园强行让动物母子分离,辱骂、虐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材料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就是努力实现生态正义。只有自觉追求生态正义,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价值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