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之中国”时段生成的基因。史前中国有着多点分布和多元一体的文化源头;到先秦,中国逐渐形成以中原为行政中心、以中原农耕文化为主的行政管理格局,意味着谁入主中原谁就取得了“天下”。但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也在相互影响并吸纳对方的文化精华,从而使得多元一体的“中国”能够创生出新的中华文化基因,如同合、中和、正义等。农事依赖于部落群体的协作,需要讲究同合价值观;周代建立礼乐制度,需要讲求父子、君臣等之间的中和;天下兴亡之时,需要以正义去求取天下和平。
在“亚洲之中国”时段生成的基因。随着与四周族群如北疆匈奴、东南方越人等文化之间,以及与印度和日本等周边国家之间交流的深入,中华文化主动吸纳其他文化的精华,不断更新自身的文化基因构成,先后出现“魏晋风度”“盛唐之音”“宋型文化”等中国古典文化艺术高峰。这时段中华文化生成的基因有包容、感兴等。中华文明得以在历次危机中仍然实现连续性发展和创新,无疑正倚靠着这种包容特质;同时,中国的文化艺术创造将艺术创作的动因归结为艺术家对外物的感兴,形成了感兴说及其延伸的兴味蕴藉美学。
在“世界之中国”时段生成的基因。此时段,“中国”仍然处在不断建构和变迁、持续认同和融合的过程中。特别是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普及与深化,中华文化主动吸纳外来文化资源中的优秀成分而为我所用,助力中国现代文化独立自主的卓越创造。此时段生成的中华文化基因,必然融合了风行于世界各国的现代性文化因素,如民主、科学、革命、改革等。借助“五四”运动,民主和科学得以迅速传播和延伸;在鸦片战争以来的历次反抗斗争中,中国人民自觉地必然地选择了中国革命的道路;而革命的价值观内部包含着改革的价值理念,也就是对革命成果进行自觉的反思和调整,以便使革命走在正确轨道上。
在“三个中国”中历时性地累积下来的文化基因,对于当代人来说,其实是共时地呈现并且同时产生作用的,就像夜空中缀满天际的星座,它们或许生成年代各异且相距遥远,却可以在同一瞬间放射出熠熠星光,给予我们不同程度的影响。
(摘编自王一川《中华文化基因的层累与共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启超《中国史叙论》以秦统一和清朝乾隆末年为时间节点划分三个“中国”。
B.先秦时期,中原地区农耕文化占据优势,这意味着入主中原就是取得“天下”。
C.感兴说及其延伸的兴味蕴藉的美学观念,具体体现为艺术家对外物的感兴过程。
D.中国现代文化创造新的文化基因后,开始融合风行世界各国的现代性文化因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基于前人学术观点具有合理性的前提,深入剖析了中华文化基因的不同内涵。
B.文章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使得相关论述既严谨又生动。
C.文章以“魏晋风度”“盛唐之音”为论据,旨在论证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独特性。
D.文章的整体呈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则按照时段的先后依次展开论述,脉络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3分)
A.中华文化基因是逐层累积和渐次呈现的,该特征与“三个中国”史观的合理性无关。
B.中华文明历经危亡而能延续、发展并创新,得益于史前中国已确立的文化包容基因。
C.无论是选择中国革命的道路,还是反思和调整革命成果,都彰显了国人的自觉精神。
D.中华文化基因是共时地呈现并且同时产生作用的,可以成为照亮当代人生活的光芒。
答
1.(3分)A
2.(3分)C
3.(3分)B
相关阅读
1 浮来一棵树阅读答案
浮来一棵树 我执拗地相信,眼前这棵银杏树与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一定有某种亲密而必然的联系。 四十多年前,在我家楼后,挺立着一棵银杏树,四下就这一棵树,看上去孤零零的。它 【查看全文】
2 材料一: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材料一: 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型5米芯级直径的大推力运 【查看全文】
3 《朋友圈》阅读答案-刘梦琳此小说以“朋友圈”为题,有哪些深刻意蕴?朋友圈 刘梦琳 星期六上午,胡忠铭在床上翻微信朋友圈,刷到了部门主任郑美琪对一篇文章的转发和评论。 文章链接的标题是:曝光!渥太华一动物园强行让动物母子分离,辱骂、虐 【查看全文】
4 材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材料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就是努力实现生态正义。只有自觉追求生态正义,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价值 【查看全文】
5 春风怨阅读答案-张爱国春风怨 张爱国 没有谁叫他来,也没有谁知道他为什么来。反正,他来了。 他甩开万重山,进入这块算不上开阔的山谷时,落日正圆。 打马西行时,黄河流急,长安城春风正催花千树, 【查看全文】
6 《“白衣送酒”与赏菊饮酒》阅读答案-任梦池唐代重阳诗中的典故白衣送酒,与崇拜陶渊明有关。据南朝《续晋阳秋》中载: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