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我们的日常交谈总是活灵活现、绘声绘色的,书面语则主要用来满足我们对抽象思维

发布时间: 2021-05-13
材料一
我们的日常交谈总是活灵活现、绘声绘色的,书面语则主要用来满足我们对抽象思维的需要。长时间以来,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在网上我们也只能以书面语来交流。一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出于无奈才会用纯文字来交流,这种情况下就要做精简。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把符号分为“表达”和“指号”。在他看来,所有的发声的言语都是表达,一说出来就能起到传递意义的作用。说话者要表达的意义当下对听话者呈现。当我们用书写来传达意义时,会失去语音表达所具有的当下性和直接性。言语(书写)使得人类的发现可以代代相传,并且可以对原初的发现不断改善和添加,但导致发现的意识状态和意识活动是很难通过书写保留下来的。现在各种图像使我们有望传达我们的意识状态。
                。加拿大语言学家格雷琴·麦卡洛克(Gretchen McColloch)在《因为互联网》一书中说:“古典和中世纪的文本只会描述人物做了什么,不会描述他们的精神状态,近代的作品有了独白,人物表达他们的思考过程(如哈姆雷特和朱丽叶对死亡的思考)。随着小说的出现,无所不知的讲述者可以暗示角色自己也不能充分理解的意识状态,20世纪的现代派作家开始唤起读者对某种精神状态的真实体验。”现在更进一步,表情符号等东西可以让我们不仅是精神状态的读者,也是它们的作者。我们可以用表情符号来表达发呆、奸笑、难过、抓狂等等。
麦卡洛克认为,表情符号并不是一种新的语言,但它是语言有益的补充。“表情符号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它们是一种语言,而是因为它们不是一种语言。它们不是要在词语的主场跟它们展开竞争,增添的表情符号是为了表现另一层含义。字母表示声音,标点表示语调,表情符号和其他图像则填补了沟通的第三个重要的支柱:表达我们的手势和物理空间。表情符号介于文字和图像之间,是一种表达我们的意图、在线分享空间的灵活的方式。”有人喜欢表情符号,有人喜欢老派的情感符号或者缩写。但人人都需要某种手段,不然会感觉网络不友好、不称心。
(节选自薛巍《网络互动为什么需要表情符号》,原载自《三联生活周刊》)
材料二
三联生活周刊: 2016年,你写了《占领世界的表情包》一书,认为表情符号有助于良好的沟通。5年过去了,你是否对表情符号在沟通上的作用有了新的看法?
马塞尔·达内西:如今,人们几乎下意识地使用这种轻松的方式,去表达悲伤、幸福、讽刺、怀疑等情绪。如果说表情符号自诞生以来有了任何变化的话,那就是它本身的使用更加频繁了,以增强其消息的情感基调。
三联生活周刊:表情符号最重要的用途之一是减少歧义。然而,不同人对同一表情符号的看法越来越不同。例如,微笑在你的书中被认为是核心词之一,但它的意义在中国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的年轻人认为这是一种嘲弄、不友好的表情,而老年人认人认为这只是友好的微笑。你是如何看待表情符号的通用性下降这一现象的?
马塞尔·达内西:正如我在书中所写的那样,在任何符号系统中歧义实际上都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为什么表情符号发展出了不同的“方言”(Dialets)或“地域性语言变体”(RegionalVants),以反映不同使用群体的意义系统(Systems oif Meaning),任何试图将意义标准化或加以控制的尝试都是无用的。
三联生活周刊:表情符号最初是由于通用性的目的而减少了其个人特征,比如你提到为了减少种族问题选择了黄色圆形的简笔轮廓来概括人的面部。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平台都在追求表情符号的可定制化,这是否违背了初衷?
马塞尔·达内西:是的,这的确违背了初衷。可定制化实际上与发明表情符号的最初想法相反——最初想法即简化的图片比起文字更易于理解。但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因为人们对于表情符号的解释并不可能完全地精确化。我们是历史中的存在,并从成长过程中积累了认知,这些认知不断地与从新旧世界输入的信息相对照。除非将个体认知标准化,否则他们将保持个体化。
三联生活周刊:随着表情符号的兴起而被频繁讨论的是——表情符号的社交礼仪,你对此持何种看法?
马塞尔·达内西:这是意料之中的。正如我在书中讨论的那样,表情符号具有寒暄的交流功能,并反映了通常社会语言学中的“语域”(Register,指在特定语言使用的场合或领域所使用的语言变体风格)。这并不会因为从文本到图像的转变而消失,而是存在于所有的交流方式之中。
(摘自《我们正处于沟通和表达的过渡阶段——专访人类语言学家、符号学家马塞尔·达内西》,有删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胡塞尔认为,书写会失去语音表达的时效性与直接性,且难以传达并保留我们表达时的意识状态。
B.戏剧通过独白记录了哈姆雷特对死亡的思考,这说明文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现角色的意识状态。
C.麦卡洛克认为人们沟通时既需要字母、标点这两个手段,也需要表达手势和物理空间的辅助手段。
D.马塞尔·达内西不认同表情符号通用性下降这一观点,他认为人们无法将其意义标准化或加以控制。
2.以下选项最适合填入材料一画横线处的是(3分)(     )
A.作家对于笔下人物的意识状态的描写,各自有不同的手法。
B.文字要描写人物的意识状态,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尝试。
C.表情符号相对于文字而言,是表达人物精神状态的最佳方式。
D.文字恢复语句包含的意识状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3.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能作为材料二中记者所提到的“表情符号通用性下降”的例子(3分)
A.过年期间,某同学在亲戚群中抢到了数额很大的红包,于是他使用了略显夸张、表意为“恐怖”的表情符号,被爷爷奶误以为并不想收到红包。
B.很多拍照软件都推出了自制表情包,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甚至可以用自己或身边人的照片,赋予这些照片特定的意义,表达我们更个性化的情绪。
C.年轻人群体中流行一种“斗图” 的交流方式,交流者们通过相互发送表情包或图片来进行“斗争”,他们在交流中完全用图片和表情包取代了文字。
D.最近网友们评选了最易让长辈误解的表情包,许多网友提名意为“抓狂”的表情符号,很多家长将这一符号理解为“大笑”,闹出了很多笑话。
4.材料一、材料二的核心话题都是“表情符号”,但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4分)
5.作为采访稿,《三联生活周刊》记者的提问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6分)



1. D(马塞尔·达内西认同表情符号通用性下降,“我们无法将其意义标准化或者加以控制”是他认为“表情符号”通用性下降无可避免的原因。)
2. D(横线处的句子应该是对加拿大语言学家格雷琴·麦卡洛克所说的话的概括。这段话以时间为推进,分别陈述了从古典和中世纪到二十世纪现代派作家,用文本呈现意识状态这一过程的不断发展。)
3. C(通过采访我们可以知道,《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所提到表情符号通用性引述了两种现象,其一是表情符号产生了歧义;其二是表情符号可定制化的出现。而C选项只能表明表情符号使用的空间在扩大。)
4.材料一通过与文字交流(书写)比较,侧重于谈“表情符号”的特点(或优势),(1分)从而回答网络互动为什么需要表情符号;(1分)材料二则侧重于探讨“表情符号”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分)以及如何看待这些问题。(1分)
5.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记者的每次发问,指向明确,所提出的问题切实地抓住了“表情符号”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2分)表达逻辑清晰,经过层层递进的推演,自然发问。比如记者提出“你是如何看待表情符号的通用性下降这一现象的?”之前,首先提出表情符号的用途,再提到与之相反的现象,最后自然得出了这一问题。(2分)善于追问,将话题引向深入。关于“表情符号”通用性下降这一现象 ,在记者先提出其产生歧义后,再次用“表情符号可定制化”这一现象进行追问,提出“是否违背表情符号的初衷”这一问题,使话题走向深入。(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切合材料,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相关阅读
1 浮来一棵树阅读答案

浮来一棵树 我执拗地相信,眼前这棵银杏树与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一定有某种亲密而必然的联系。 四十多年前,在我家楼后,挺立着一棵银杏树,四下就这一棵树,看上去孤零零的。它 【查看全文】

2 《朋友圈》阅读答案-刘梦琳此小说以“朋友圈”为题,有哪些深刻意蕴?

朋友圈 刘梦琳 星期六上午,胡忠铭在床上翻微信朋友圈,刷到了部门主任郑美琪对一篇文章的转发和评论。 文章链接的标题是:曝光!渥太华一动物园强行让动物母子分离,辱骂、虐 【查看全文】

3 材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材料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就是努力实现生态正义。只有自觉追求生态正义,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价值 【查看全文】

4 《“白衣送酒”与赏菊饮酒》阅读答案-任梦池

唐代重阳诗中的典故白衣送酒,与崇拜陶渊明有关。据南朝《续晋阳秋》中载: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 【查看全文】

5 春风怨阅读答案-张爱国

春风怨 张爱国 没有谁叫他来,也没有谁知道他为什么来。反正,他来了。 他甩开万重山,进入这块算不上开阔的山谷时,落日正圆。 打马西行时,黄河流急,长安城春风正催花千树,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

材料一: 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型5米芯级直径的大推力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