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个注重和谐、和睦的民族,中国文化自古“贵和”。孔子明确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而不同”的理论思考首先在于强调和睦相处,“和”的起点在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和為贵。其次,其强调只有以“不同”为前提,始终保持个体间、民族间、国家间的差异,“和”才具有真正的内涵和意义。人们因为“不同”,才需交流、认同;唯有和谐,才能沟通,以善意回应善意,互利才能归于双方。再次,强调“和”的本义并非绝对的同一,凡事必缘理而不径绝,“和”也是有原则的。《礼记·中庸》倡导“和而不流”,就是强调与人相和而不随波逐流、同流合污。最后,在“不同”下求“和”道,即用中庸之道来防止冲突和斗争激化,促成矛盾的转化和解决,使各方达到协调与均衡。
儒家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作为中华文化之精粹,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五千年,固然有着众多原因,但不得不说“和而不同”的精神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和而不同”思想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民族不断与其他少数民族融合的结果。中华民族经过多次迁徙、融合,在保持各民族丰富多样性的前提下结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中华民族这种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正是“和而不同”精神的典型体现。同样,“和而不同”思想也是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不断发展壮大的文化动因。汉族在历史进程中的每一次发展都离不开与其他民族的交汇融合,正是“和而不同”的精神,促进了今天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华大家庭的形成和发展。“和而不同”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华文化是在不断的民族融合过程中被创造出来的。秦汉帝国建立后,以华夏文化为主体加速吸收、融合、同化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成果,最后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
(摘编自黎昕《儒家“和而不同”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二
汉唐以后,与世界文化交流增多,中国文化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各种外来文化,在保持自身文化内核的基础上,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化,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和而不同”思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时代,儒家的“和而不同”思想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坚持“和而不同”将有助于人们正确看待和处理不同国家、民族、宗教、文明之间的关系,为世界文化共存、避免战争、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提供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坚持“和而不同”将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坚持“和而不同”还将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面对一个多元并存、差异显著的社会,只有坚持“和而不同”,全体人民才能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世界万千群类也才能维系至天长地久。
(摘编自常亮《在交流、碰撞与融合中发展》)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文化“贵和”,中华民族注重和谐,是因为中国人自古就遵从孔子提出的“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B.“和而不同”必须有“不同”的存在,因为“不同”,人们才需要交流、认同,“和”才具有真正的内涵和意义。
C. 以“中庸之道”来防止冲突和斗争激化,能够化解矛盾,使各方达到协调与均衡,从而实现目标和利益的一致。
D.“和而不同”思想促进了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因。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两则材料分别论述了“和而不同”的内涵,“和而不同”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在当今时代的现实意义,层次清晰。
B. 材料列举的《礼记·中庸》倡导“和而不流”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和”,强调和睦相处,“和”的本义并非绝对的同一。
C. 材料一第二段在论述时先提出总论点,具体论证时既有理论论证,又有事实论证,符合人们的认知过程和思维习惯。
D. 材料二既写了“和而不同”在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意义,也写了其对国家、社会的意义,体现了作者思维的严密。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和而不同”重要意义的一项是(3分)
A. 华夏文化不断吸收和同化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成果,华夏文化又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外来文化,从而逐步实现国内、国际文化的融合。
B. 我国“一国两制”的构想就是“和而不同”思想的完美体现,香港、澳门回归后的良好发展也印证了“和而不同”思想的优越性。
C. 虽然历史上中华民族经历了数次迁徙,但是中华文明依然能够绵延五千年,“和而不同”思想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D. 在当今时代,如果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认识到“和而不同”思想的重要性,并秉持这一思想,有利于解决民族矛盾和国际纷争。
4. 请简要概括“和而不同”中“和”的内涵。(4分)
5. 请结合材料,简述“和而不同”思想有哪些重要意义?(6分)
答
1. 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是因为中国人自古就遵从孔子提出的‘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强加因果。C项,“从而实现目标和利益的一致”于文无据,原文说的是“用中庸之道来防止……使各方达到协调与均衡”。D项,“是汉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因”错,文章只是说“‘和而不同思想也是作为……的文化动因”。
2. 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评价文本的观点倾向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文章列举《礼记·中庸》倡导“和而不流”的例子,只是为了证明“和”的本义并非绝对的同一,不是“为了证明‘和,强调和睦相处”。
3. 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全面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即“中国文化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各种外来文化,在保持自身文化内核的基础上,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化,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和而不同思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段话可分两层意思,“中国文化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各种外来文化,在保持自身文化内核的基础上,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化”是第一层,讲的是具体行为或称为现象,之后的内容讲的是意义。A选项只取其前半部分,删去后半部分,属于断章取义,因此A选项是不属于“和而不同”重要意义的一项。
4. 凡事以和为贵,强调和睦相处;“和”要以“不同”为前提,始终保持个体、民族、国家之间的差异;“和”的本义不是绝对的同一,“和”也要讲原则;“和”要用中庸之道防止冲突和斗争激化。(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并辩证分析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是要概括“和”的内涵,而不是“和而不同”;其次,找到答题区间,再对相关信息进行简要概括。本题的答题区间在材料一第1段。
5. “和而不同”思想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和而不同”思想是汉族不断发展壮大的文化动因;“和而不同”思想有助于正确看待和处理不同国家、民族、宗教、文明之间的关系;“和而不同”思想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和而不同”思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
相关阅读
1 材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材料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就是努力实现生态正义。只有自觉追求生态正义,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价值 【查看全文】
2 浮来一棵树阅读答案浮来一棵树 我执拗地相信,眼前这棵银杏树与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一定有某种亲密而必然的联系。 四十多年前,在我家楼后,挺立着一棵银杏树,四下就这一棵树,看上去孤零零的。它 【查看全文】
3 春风怨阅读答案-张爱国春风怨 张爱国 没有谁叫他来,也没有谁知道他为什么来。反正,他来了。 他甩开万重山,进入这块算不上开阔的山谷时,落日正圆。 打马西行时,黄河流急,长安城春风正催花千树, 【查看全文】
4 《“白衣送酒”与赏菊饮酒》阅读答案-任梦池唐代重阳诗中的典故白衣送酒,与崇拜陶渊明有关。据南朝《续晋阳秋》中载: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 【查看全文】
5 材料一: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材料一: 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型5米芯级直径的大推力运 【查看全文】
6 《朋友圈》阅读答案-刘梦琳此小说以“朋友圈”为题,有哪些深刻意蕴?朋友圈 刘梦琳 星期六上午,胡忠铭在床上翻微信朋友圈,刷到了部门主任郑美琪对一篇文章的转发和评论。 文章链接的标题是:曝光!渥太华一动物园强行让动物母子分离,辱骂、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