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

发布时间: 2021-06-30
材料一:
2020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又称新“限塑令”)规定:到2020年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0年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到2025年,地级以上城市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30%。
根据新“限塑令”,自2021年1月1日起,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已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不少吸管生产商和奶茶、饮品店商家积极响应,推出纸吸管、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供消费者选用。但很多消费者表示,“纸吸管口感不好”“纸吸管容易泡软,不好用”“很多商店都不提供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等。
据悉,普通塑料吸管原材料每吨约8000元,纸质吸管原材料每吨约2.2万元,而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PLA)塑料吸管原材料每吨近4万元。
调查中,记者还发现在餐饮行业里,塑料杯、塑料盖的使用非常普遍,正如网友所言,“吸管换了,但杯盖、杯子还是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材料”。这样的“环保”,让不少网友怀疑部分餐饮店铺的环保行动实际上是一种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副教授曹淑艳今年年初曾带领团队对我国农村居民塑料袋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人均年使用塑料袋394个,73.2%的家庭去年单独购买过塑料袋。曹淑艳指出,薄膜塑料袋是“限塑”的长期难点领域,收费虽然可以显著减少塑料袋使用,不过却存在效应“退坡”问题;而大型超市的线上业务多倾向于免费提供塑料袋,以吸引与黏住客户。
对此,专家表示,近年来国内可降解塑料技术虽然取得突破,但仍然存在成本问题和物理特性有待提高的问题。以可降解塑料袋为例,这种塑料袋生产成太高,相比不可降解塑料袋更易破损。
虽然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出现被视为应对塑料污染,特别是解决一次性吸管等塑料食品接触材料环境污染问题的利器,但部分公众和行业对生物降解塑料的概念理解并不清晰。国家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卢倩强调,“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许多降解塑料不仅无法实现完全的生物降解,还可能给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例如降解成肉眼看不见的塑料微粒,可见,生物降解塑料并不是解决塑料污染的灵丹妙药,负责任的使用才能发挥其优势和作用.”
(摘编自光明日报《从“限塑”到“禁塑”,还有多远》)
材料二:
塑料作为一种基础材料,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不规范、不环保地生产、利用塑料和回收处置塑料废弃物,使得塑料污染成为全球性问题,而“限塑”也就相应地成为全球防治塑料污染的共同选择。
关于“限塑”,有两种常见的认识误区:
一种是不加区分地给塑料贴上“灰色”标签,认为塑料就是“污染环境的坏东西”。其实,塑料无论是替代钢材、木材,还是作为包装材料替代纸质、玻璃及金属,都是相对更节能、更环境友好的东西。塑料污染主要是由那些易耗损、难回收、易泄露的塑料造成的,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制品和塑料包装。因而,选择塑料替代品,要综合权衡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不能为替代而替代、逆环境影响而替代。
另一种误区是不加区分地给可降解塑料贴上“绿色”标签,认为可降解塑料就是由可再生资源制取,环境影响相对低,用后无污染。
首先,在塑料领域,可降解不等于可再生。可降解塑料包括光降解、热氧降解和可生物降解三类,它们可能由生物质原料制得,也可能与传统塑料一样由石油、煤等化石能源合成。
其次,可降解塑料的环境影响不一定较传统塑料低。例如,同样重量的可降解塑料的完全碳足迹是传统PE塑料的2.6倍,而且在功能一致的情况下,前者需求的物料普遍更高。以承重15公斤的塑料袋为例,现在使用的可降解塑料袋是传统PB塑料袋的2.5倍重,而且易破损。
最后,可降解塑料用后的环境影响依赖末端处理的方式、条件。用后的可降解塑料袋属于其他垃圾,将它送去焚烧厂,既违背了利用可降解塑料的初衷,也没能通过替代降低塑料使用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一一相反,环境影响增加了。若将可降解塑料随意填埋在自然环境中,其降解能力则大打折扣。
(摘编自光明日报《关于“限塑”,还有哪些认识误区和热点领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新“限塑令”内容可以看出,国家在推进塑料污染治理的同时,也为企业生产转型和消费者使用习惯转变提供了缓冲期。
B.可降解塑料还需在降低成本、提高物理特性方面有所突破,才能更经济环保地替代不可降解塑料。
C.很多消费者认为纸吸管影响饮品口感,说明他们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并不支持。
D.可生物降解塑料是应对塑料污染的利器,但并非绝对环保,甚至有可能污染环境、损害人体健康。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部分商家选用纸吸管,不选用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是和商品成本有着密切关系的。
B.可降解塑料袋与传统PE塑料袋相比,在承重性和重量方面占有一定优势。
C.并非所有塑料制品都需要被替代,塑料与很多材料相比,有相对更节能、更环境友好的一面。
D.用后的可降解塑料袋如果采用焚烧或随意填埋的方式,依然会带来一定的环境影响。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因价廉易得且方便,在遍布各地的小型农贸市场、小超市,依然随处可见。
B.因可降解塑料袋易破损,外卖食品常被套上好几层可降解塑料袋,外卖员认为这样做并不会污染环境。
C.我国无纺布、纸、竹木等替代品的原料充足,可降解塑料的年供应量约有40万吨,替代产品产能能够满足消费需求。
D.利乐公司研发的‘利乐峰’包装,其塑料薄膜和开盖由甘蔗提取物聚合而成,完全碳足迹比普通塑料包装优越。
4.材料二画线部分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5.某市政府有关部门举行“市长在线”活动,请你结合文本给某市市长提出几条关于“限塑”的合理化建议。(6分)


1. (3分)C(原文“但很多消费者表示,“纸吸管口感不好”、“纸吸管容易泡软,不好用”、“很多商店都不提供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等”,消费者表达的是对纸吸管的体验感受,而非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的看法。)
2. (3分)B(原文“以承重15公斤的塑料袋为例,现在使用的可降解塑料袋是传统PE塑料袋的2.5倍重,而且易破损。”可知可降解塑料袋在承重性和重量上不占优势。)
3. (3分)B (材料二论证了人们在“限塑”上的认识误区。B项外卖员的行为和认知,属于“不加区分地给可降解塑料贴上绿色标签”,能够证明材料二的观点。)
4. (4分)①举例论证,举了可降解塑料和传统PE塑料的例子。②对比论证,将可降解塑料和传统PE塑料在碳足迹、需求物料、重量、牢固度方面进行对比。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满2点得4分。
5. (6分)①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走出“限塑”认识误区。②加强监管,严格执行新“限塑令”。③加大对可降解塑料的科技研发力度。④对塑料生产、使用、回收、处理等环节加强监管。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相关阅读
1 浮来一棵树阅读答案

浮来一棵树 我执拗地相信,眼前这棵银杏树与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一定有某种亲密而必然的联系。 四十多年前,在我家楼后,挺立着一棵银杏树,四下就这一棵树,看上去孤零零的。它 【查看全文】

2 春风怨阅读答案-张爱国

春风怨 张爱国 没有谁叫他来,也没有谁知道他为什么来。反正,他来了。 他甩开万重山,进入这块算不上开阔的山谷时,落日正圆。 打马西行时,黄河流急,长安城春风正催花千树, 【查看全文】

3 材料一: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

材料一: 2019年12月27日晚,由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型5米芯级直径的大推力运 【查看全文】

4 《朋友圈》阅读答案-刘梦琳此小说以“朋友圈”为题,有哪些深刻意蕴?

朋友圈 刘梦琳 星期六上午,胡忠铭在床上翻微信朋友圈,刷到了部门主任郑美琪对一篇文章的转发和评论。 文章链接的标题是:曝光!渥太华一动物园强行让动物母子分离,辱骂、虐 【查看全文】

5 《“白衣送酒”与赏菊饮酒》阅读答案-任梦池

唐代重阳诗中的典故白衣送酒,与崇拜陶渊明有关。据南朝《续晋阳秋》中载: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材料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以人类为价值本位的价值追求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就是努力实现生态正义。只有自觉追求生态正义,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价值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