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功用就在顺应人类求真、向善、爱美的天性,使人在这三方面得到调和的发展,以达到完美的生活。于是有智育、德育、美育。智育叫人研究学问,求知识,寻真理;德育叫人培养良善品格,学做人处世的方法和道理;美育叫人创造艺术,欣赏艺术与自然,在人生世相中寻出丰富的兴趣。只顾求知而不顾其他的人是书虫,只讲道德而不顾其他的人是迂腐的清教徒,只顾爱美而不顾其他的人是颓废的享受主义者。这三种人都非全人而是精神方面的跛子。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认为多受诗和艺术的熏染,人就会失去理智的控制而变成情感的奴隶。近代哲学家卢梭怀疑文艺,因为他把文艺看作朴素天真的腐化剂。他们的根本错误在于认定情感是恶的,理性是善的,人要能以理性镇压感情,才达到至善。这种观念何以是错误的呢?人是一种有机体,情感和理性都是天性固有的。若情感让理性压下去,便是一种损耗。人好比一棵花草,要根茎枝叶花实都得到平均的和谐的发展,才长得繁茂有生气。有些园丁不知道尽草木之性,用人工去歪曲自然,使某一部分发达,另一部分则受摧残。这种畸形发展是不健康的。理想的教育是让天性中所有的潜蓄力量都尽量得到调和发展,以造成一个全人。
美感教育的重要性,我们的古代儒家是知道的。《论语》提及的诗、礼、乐,这些都属于美感教育。诗与乐相关,目的在怡情养性,养成内心的和谐;礼重仪节,目的在使行为仪表规范,形成生活上的秩序。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活,从伦理观点看,是最善的;从美感观点看,也是最美的。他们的着重点无疑是在道德方面,这点他们与西方哲学家柏拉图是相同的。不过他们高于柏拉图。因为柏拉图误认为美育妨碍德育,而儒家则认定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径。道德是至性真情的流露,所以德育必须怡情养性,而美感教育的功用就在怡情养性。善与美不但不相冲突,而且到最高境界,根本是一回事。
我们通常把自己忙碌于平凡的生活中,行色匆匆,世间一切美好可能只局限于肤浅的认知上,甚至许多人嫌生活烦闷无聊,见不着人生世相的新鲜有趣,就剑走偏锋,将低俗、无底线等言谈举止当作是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还洋洋自得,沾沾自喜,自诩是“世外高人”。但真正的诗人和艺术家却比我们一般人要更准确、真挚、敏锐地把握住世间的美。我们“见”不着的美,他们“见”得着,并且他们“见”得到真正的美,还能说得出其中玄妙。像一位英国诗人所说的,他们“借他们的眼睛给我们看”。这种眼界的解放给我们不少的生命力量,让我们觉得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值得活下去。朱子有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诗所写的是一种修养的胜境。美感教育给我们带来“源头活水”,使人吸收生命的活力,甄别美丑,引人向上。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感教育》)
材料二:
在我们中国,两千多年前所倡导的“乐教”“诗教”就蕴含美育的基本内涵。西周时期,礼乐便纳入当时的学校教育。后来朱熹在《诗集传序》中对此作过描述:“昔周盛时,上自郊庙朝廷,而下达于乡党闾巷,其言粹然无不出于正者。圣人故以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可见周代统治者已经重视诗、乐(艺术、审美)对民众的心灵教化作用,用在保持民风淳朴、国泰民安。这正体现了那个时代所要求的艺术教化即美育的效果。到王夫之,又继承上古以降的“习与性成”思想,指出,“性者生也,日生而日成之也”,“目日生视,耳日生听,心日生思”,强调日常生活(无疑包括艺术、审美)和习惯对人日积月累的长期感化、教育作用。
直到上世纪初,蔡元培、梁启超和王国维等人才借鉴西方,追随时代要求,逐步建立起中国现代的美育观。力倡现代美育的第一人蔡元培1901年在《哲学总论》一文中率先引入“美育”一词,他反复强调,“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心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梁启超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一种“拿趣味当目的”而不是当“手段”的教育;“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就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感秘密’的钥匙都掌住了。”揭示出美育是借助艺术,通过打动人们情感、滋润人们心田而达到教育、感化人的目的。而美育所激发的情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情感,因为它是认识、评价等理性因素与情感、想象力等感性因素和谐展开的整体心理过程形成的一种审美愉快。王国维则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四育”;他提出实施美育,以促进国民的高尚趣味和健康情调,发展国民的新精神。中国现代美育思想的三位先驱者对美育的认识和界定不一定全面、完善、准确,但为我们确立美育以塑造人们美好心灵为根本宗旨,这一点现在仍然没有过时。
(摘编自朱立元《把握美育内涵,塑造美好心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育的功用,就在顺应人类求知、向善、爱美的天性,力求使人全面而和谐地发展,从而获得完美的生活。
B.我们古代儒家在美感教育的认识上和柏拉图的观念是相同的,认为善与美不相冲突,到最高境界,根本是一回事。
C.真正的诗人能发现平常人看不到的美,读者可以借他们的眼睛去发现美,从而感到人生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D.西周已经将礼乐纳入教育之中,“以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以达到民风淳朴、国泰民安的效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中运用喻证法,以园丁扭曲草木本性的事例,论证失去美育,将造成人们畸形发展,无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B.王夫之“日生日成”说,肯定人可以通过后天养性提高人格修养,这和中国现代美育观倡导的观念有相通处。
C.朱熹《诗集传序》中描述西周时期诗乐盛行,民风井然,说明西周时统治者最早意识到了美育对百姓教化的作用。
D.蔡元培、梁启超和王国维等人提出的德智体美“四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在当今依然有很高的价值,并没有过时。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对“美育”阐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育涵盖美和善,其目的是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和鉴赏能力,是实现德育的工具,地位仅次于德育。
B.美育离不开情感教育,必须通过动之以情来实施,其效果是情感上得到满足,从而获得身心愉悦。
C.美育是通过艺术等审美活动来改变人的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从而培养具有艺术技能和审美能力的人。
D.美育是借助艺术等手段,通过打动人们的情感、滋润人们的心田,从而达到塑造人们美好心灵的一种活动。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如今,在所谓“流量至上”“眼球经济”的驱使下,一些人为了出名,为了牟利,故意以低俗的、肮脏的言论和行为博眼球。你如何看待这种“审丑”的社会现象?请结合材料中的美育观来谈谈你的建议。(6分)
答
1.B(文中说,“他们的着重点无疑是在道德方面,这点他们与西方哲学家柏拉图是相同的。”只是在“道德方面”是相同的。)
2.B(A项,文中举例园丁扭曲草木本性的事例,是为了说明情感和理性都需要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帮助人们成为完整的人;C项,文中并没有明确表明最早倡导美育的是西周时期;D项,提出“四育”观点的是王国维。)
3.D(A项“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四育’”,美育与德育处于平等地位,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并不是实现德育的工具和方法。B项“美育所激发的情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情感,因为它是认识、评价等理性因素与情感、想象力等感性因素和谐展开的整体心理过程形成的一种审美愉快。”所以,美育达到的效果不局限于情感活动的活跃,其实际的审美效应也并不单纯表现为情感的满足;C项它夸大艺术教育在美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艺术教育诚然是美育最重要的方面,但除艺术外,美育还包括对自然和社会审美现象的鉴赏。同时,“美育是借助艺术,通过打动人们情感、滋润人们心田而达到教育、感化人的目的。”决不单纯是培养人们的艺术鉴赏力和技能。所以,艺术教育不同于美育,更不能替代美育。)
4.①材料一,首先阐述教育的内涵,强调教育的三个类别——智育、德育、美育对于人的成长同等重要,缺一不可;②第二、三段,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证明美感教育的重要性。第二段列举柏拉图和卢梭的观点并加以批驳,指出否定美感教育是错误的;第三段用《论语》和柏拉图的观点来证明论证美感教育的重要性。③希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并接受美感教育。评分细则:4分,第②2分,其他各1分。大意对即可。
5.①我不赞同这种“审丑”的社会现象。美育是以塑造人们美好心灵为根本宗旨的。(摆态度)②这种“审丑”本身是与现代美育观背道而驰的,以“丑”来博眼球,以“丑”来获得名利的,是一种错误的价值取向。(说本质)③我们要提倡正确的美育观,从个人而言,加强美育,甄别美丑,塑造美好心灵,塑造完整且崇高的人格;从国家来说,提倡和普及美感教育,促进国民的高尚趣味和健康情调,发展国民的新精神。(谈建议)评分细则:6分,每个要点2分。大意对即可。
相关阅读
1 没有背影的父爱阅读答案
没有背影的父爱 ①对于父亲,我一直想写却不敢写。也许是他对我的爱不轻易言表的缘故吧。五一的时候我没有回家,父亲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还说到表叔打儿子,打得很凶,最后 【查看全文】
2 目前,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着陆方式是目前,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着陆方式是 ① 。这种方式比较简单,成本低,但只能满足重量小的火星探测器软着陆要求,且着陆精度不高。美国机遇号火星车采 【查看全文】
3 回首40多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________的变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巨量需求回首40多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________的变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巨量需求,成就了无数技能劳动者,他们应时代所需,也创造了时代。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 【查看全文】
4 材料一: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材料一: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 宋代的郭熙 【查看全文】
5 潮声阅读答案-陆颖墨潮声 陆颖墨 三十晚上的月亮升起时,大潮已经退下了。几个不值班的兵赶海回来,给厨房送了一大堆石板鱼、海螺什么的,还有一条不小的章鱼。会餐餐桌上的香味是可想而知的了开饭 【查看全文】
6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青年的人类关怀不能仅停留于头脑中的“①”,只有主动作为、练就过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青年的人类关怀不能仅停留于头脑中的①,只有主动作为、练就过硬本领,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谱写世界发展的新篇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