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戏曲悠久而辉煌的传统,既体现在大量经典剧目的字里行间,还表现为这些剧目精彩的舞台演绎。与文学经典不同,戏曲经典的当代演绎离不开传承者的表演,而每个人的自然身体都是独特的有差异性的,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的戏曲,有更多机会被赋予现代意义,更易于和当代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让优秀的戏曲文化在当代社会继续保持生命力,最直接的途径是持续上演经典剧目。
经典改编,是戏曲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戏曲继承并化用经典早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宋元南戏、元明杂剧和明清传奇都曾大量引用前人的作品,如王实甫《西厢记》取元私《莺莺传》为题材,白朴《梧桐雨》取白居易《长恨歌》,洪异《长生殿》又继之;明末清初以来兴起的秦腔、椰子等地方戏,尤其是代昆剧而起、成为最具影响力剧种的京剧,更是大量化用历史演义和民间评书弹词。戏曲史上无数类似的典范,为今人的创作提供具有启发性的例证。
近年来,戏曲界在这方面也取得突出成就。莆仙戏《踏伞行》是近年来在戏曲界获得广泛好评的新创剧目。它深入挖掘民间戏剧传统,是戏曲界对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当代成果。
优秀戏曲艺术家在成长道路上,无不善于汲取前人的技术积累,并将它们化用于新作之中。当年京剧大师马连良排演《赵氏孤儿》“说破”一场,就巧妙地化用其师贾洪林在《朱砂痣》里的身段,恰巧之极,使之成为这场戏中最精彩的片断。
近年来,现代戏创作在这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陈素琴在上党椰子《太行娘亲》里扮演抗战时期晋中山区的一位普通大娘赵氏。她以骨肉至亲的生命为代价,悉心抚养八路军将领后代,体现普通民众对八路军的深厚感情。为演好这位性格跨度很大的人物,陈素琴将上党祁子传统的花旦、正旦、彩旦、老旦甚至老生等众多行当的表演身段,融汇在这个人物中,从而找到最适宜的身法。
可以说,能否成功化用传统,以丰富现代戏的舞台表现手段进而进行艺术创造,是现代戏创作成败的关键。京剧传统戏《南天门》一度家喻户晓。其中老仆人曹福过雪山时脱衣救主的情节及其冻饿时的幻觉,都是戏曲舞台上颇具表现力的经典段落。京剧《红军故事》是由三个小故事组成的现代戏。其中一个故事表现的是军需处长火雁冻饿交加,牺牲在雪山上的情景。扮演火雁的青年演员杜喆,在此处就化用了《南天门》中老仆人过雪山时的表演手法,突显人物的英勇壮烈,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戏曲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戏曲的传承发展一方面依赖于历代经典剧作的精心传承,同时还需要在叙事方法、情感表达和技术呈现等方面,对前人的文化积淀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守正创新,才会有当代戏曲文化繁花似锦的景象。
(摘编自傅谨《发挥自身优势,丰富创作实践——戏曲传统当代转化的启示》)
材料二:
在戏曲辉煌的年代,看戏是人们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在给民众持续带来欢乐的过程中,戏曲也实现了自身的大众化。秦华生认为,近几十年来,戏曲之所以逐渐萎缩,虽然跟文化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有关,但就戏曲自身而言,娱乐性减弱,跟观众的互动也越来越少,导致了戏曲越来越曲高和寡,脱离民众。“观众花钱买票进戏园子,首先是找乐子的,而不是花钱去接受说教的。”
新媒体为丰富戏曲的娱乐性,提供了手段和路径。比如,越来越多戏曲人开始在网上直播,用全新的方式表演传统戏曲。像酷狗直播平台的主播庄妃,本是粤剧演员出身,擅长粤剧、京剧、川剧等传统艺术。入驻酷狗直播后,庄妃将网络直播特效与戏曲结合在一起改编莲花手舞,并在戏曲表演中穿插粤语说唱,让传统戏曲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受到年轻观众的欢迎和追摔。
戏曲也开始跨界进入网游、手游,把戏曲的娱乐性往前推进了一大步。比如,武侠手游《楚留香》携手浙江昆剧团,将昆曲戏服“穿”到了游戏中人物的身上:成年女性款式色调温婉柔美,发饰点翠精美动人,上身后应了那句“如花美眷”;成年男性款式色调清雅宜人,剪栽潇洒飘逸,体现出“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气质。除了服装,昆曲风格的宅邱家具等也被植入游戏中,很多从未接触过昆曲的青少年,却通过游戏认识了“木兰花·桌”“木兰花·椅”与木质雕花屏风“锁南枝·杂”。
(摘编自韩业庭《新媒体为戏曲搭好传承舞台》)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演绎好戏曲经典需要传承者的表演,为了更好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所以传承者的身体要具有独特差异性。
B. 京剧《南天门》和《红军故事》的创作表明,只要能成功化用传统,就能获得丰富的舞台表现手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 戏曲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对前人的文化积淀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会有当代戏曲文化繁花似锦的景象。
D. “观众花钱买票进戏园子,首先是找乐子的,而不是花钱去接受说教的。”看戏能否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决定了戏曲是辉煌还是衰微。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当代社会,持续上演经典剧目是让优秀的戏曲文化继续保持生命力的最直接的途径。
B. 梅兰芳认为“改变京剧的表演手段但不能改变其本质形态”,这和材料一观点有相通之处。
C. 《楚留香》融入了诸多昆曲元素,跨界进入手游,有力推进了戏曲的传承。
D. 材料二认为新媒体能改变近几十年来的戏曲现状,旧曲换新颜,培养了更多年轻受众。
3. 下列哪一项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的观点( )
A. 秦腔《王贵与李香香》移植自李季创作的长篇叙事诗,是当代戏曲界将优秀文学作品转换为舞台艺术的新收获。
B. 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用充满无限创造力的视听语言重新诠释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让观众跨时空欣赏了经典剧作。
C. 张火丁版《霸王别姬》,融合了程派风格的唱腔和音乐,修改了虞姬的服饰和动作,在上海演出火爆。
D. 吴傲君编剧的湖南花鼓戏《蔡坤山耕田》以民间小戏为基础,充分汲取和保留原剧丰沛的民间趣味,在情节上做了一定增益,契合当代观众审美需求。
4. 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5. 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两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有何异同。
答
1. C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A.强加因果,由材料一第一段“与文学经典不同,戏曲经典的当代演绎离不开传承者的表演,而每个人的自然身体都是独特的有差异性的,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的戏曲,有更多机会被赋予现代意义,更易于和当代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可知“所以”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B.“只要能成功化用传统,就能获得丰富的舞台表现手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表达绝对化。原文为“可以说,能否成功化用传统,以丰富现代戏的舞台表现手段进而进行艺术创造,是现代戏创作成败的关键”。
D.对戏曲衰微原因概括不全面,原文“近几十年来,戏曲之所以逐渐萎缩,虽然跟文化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有关,但就戏曲自身而言,娱乐性减弱,跟观众的互动也越来越少,导致了戏曲越来越曲高和寡,脱离民众”更强调戏曲自身娱乐性减弱的因素。故选C。
2. C .由材料二最后一段“戏曲也开始跨界进入网游、手游,把戏曲的娱乐性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可知有力推进了“戏曲的娱乐性”而非“戏曲”。故选C。
3. B材料一认为戏曲传承需要化用经典、汲取前人技术经验,B项电影的视听语言手段并非戏曲经典的技术经验和表现手法。故选B。
4.(1)采用总分总论证结构,开篇总说我国戏曲在当代社会应该继续保持生命力,主体部分分别从化用经典和汲取前人技术经验两个角度论证了戏曲的当今传承,最后总结全文再次明确守正创新才会实现当代戏曲的繁荣发展。论证思路清晰。
(2)举例论证,用一系列戏剧作品的事例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5. 相同点:两则材料均关注并论证了传统戏曲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问题。
不同点:(1)材料一立足于戏曲自身,挖掘自身优势,通过化用经典,汲取前人技术经验进行守正创新,丰富创作实践。(2)材料二从新媒体视角论证了新媒体可以为戏曲搭好传承舞台,丰富戏曲的表现手段和路径,增强戏曲的娱乐性。
相关阅读
1 潮声阅读答案-陆颖墨
潮声 陆颖墨 三十晚上的月亮升起时,大潮已经退下了。几个不值班的兵赶海回来,给厨房送了一大堆石板鱼、海螺什么的,还有一条不小的章鱼。会餐餐桌上的香味是可想而知的了开饭 【查看全文】
2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青年的人类关怀不能仅停留于头脑中的“①”,只有主动作为、练就过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青年的人类关怀不能仅停留于头脑中的①,只有主动作为、练就过硬本领,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谱写世界发展的新篇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 【查看全文】
3 目前,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着陆方式是目前,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着陆方式是 ① 。这种方式比较简单,成本低,但只能满足重量小的火星探测器软着陆要求,且着陆精度不高。美国机遇号火星车采 【查看全文】
4 材料一: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材料一: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 宋代的郭熙 【查看全文】
5 回首40多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________的变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巨量需求回首40多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________的变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巨量需求,成就了无数技能劳动者,他们应时代所需,也创造了时代。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 【查看全文】
6 没有背影的父爱阅读答案没有背影的父爱 ①对于父亲,我一直想写却不敢写。也许是他对我的爱不轻易言表的缘故吧。五一的时候我没有回家,父亲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还说到表叔打儿子,打得很凶,最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