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艺批评的重要术语,意象在新时期以来的文艺评论中运用得更为泛化,很多论者甚至言必称"意象"。依笔者看,在很多当代论著中,"意象"取代"形象"成为处处可见的"主角",有时并非必要,不加甄别地混用、泛用,对文艺批评来说,未必是好事。这两个概念尽管多有交叉重叠,却又有内在区别。因此,有必要从本体意义上对"意象"概念正本清源,对"意象""形象"之间的区别进行深入分析。
"意象"的本义是什么?"意象"是"意"中之"象",这个基本含义虽有些古老,但至今仍未"失效"。真正将"意象"作为一个完整的、纯粹的文学理论范畴加以使用的,是中国著名文论家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的命题是"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无论如何引申理解,刘架此语都是对作家内在艺术思维的描述和概括,这是确定无疑的。整篇《神思》都是在讲作家创作思维的运行规律和过程。
关于"神思",或者称之为"灵感""想象""构思",无论何种说法,论者都是在艺术创作思、维方式的层面上分析的。笔者认为"神思"是中国古典美学中关于艺术创作思维的核心范畴,包括文学创作的准备阶段、创作冲动的发生机制、艺术构思的基本性质、创作灵感的发生状态、审美意象的产生过程以及作品的艺术传达阶段等,它是一个动态的运思过程及思维方式,而非静态的概念。"独照之匠"意谓作家独到的观照能力,"窥意象而运斤"指作家根据自己内心生成的形象进行"郢人运斤"般的艺术表现。"意象"是在作家的内心生成和运化的,这对文学创作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在《神思》篇的赞语中,刘勰又有高度概括;"神用象通,情变所孕。"就是说,文学创作的运思是以"意象"作为基本元素进行连通和运行的,是由情感的变化所孕育的。
"形象"是指体现在作品文本中的艺术形象。如果说"意象"是生成于创作的内在运思阶段,那么"形象"则主要存在于文本之中。传统的文学理论教材大多将"形象"作为文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出发点,认为文学的基本特征就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而"文学形象"是专指作品文本所呈现出的形象,这恰恰是"形象"与"意象"的区别。"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人物、景物、场面、环境和一切有形的物体。这就是说,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每个人物(包括抒情作品中的抒情主体)是一个形象,每个自然景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环境也可以是一个形象;而把这三者综合地进行描写,使人物、景物、场面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活画面,也是一个形象。还有,抒情性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虽然主观因素更浓,但往往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因此,意境实质上也是一种艺术形象。"(十四院校本《文学理论基础》)这已经把"形象"的性质说得很清楚了。"形象"寓于作品文本之中,需待读者的审美阅读,可以呈现在读者的审美经验中。
笔者认为,体现在文本中的形象还是由"形象"这个概念承担它的主要功能,它的特定含义是"意象"无法全部承担的;而"意象"作为艺术创作思维的核心范畴的含义,也是"形象"所无力负荷的。
(摘编自张晶《从"意象"看审美范畴的规范使用》)
材料二
在《红楼梦》的人物创造中,诗化的意象思维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书中常常围绕一个艺术形象出现许多对其性格命运身份起映带、点缀或暗喻作用的诗化意象。它们像艺术人物身上投射出来的一块块影子,可以局部或,不同角度地透示艺术人物的气.质、性情以及遭遇。它们在书中不是散漫化的随心所欲地放置。而似一面面小镜片,各有各的投射点,它们有规则地与人物形象的"本体"构成"对应"的艺术关系,产生比兴意义的互补互射的效应。
譬如,书中有一类意象与艺术形象构成"类性联系"。为人物性格命运服务的诗化意象,一般都考虑到形象本身的基调特质,都从特质出发,往往构成相对的联系性或类同性。比如黛玉这个悲剧人物。围绕她出现了两个系列性的诗化意象;一个是由历史化的人物构成的诗化意象,如明妃、虞姬、湘妃、杜丽娘、红拂、绿珠等;另一个是自然意象,如斑竹、桃花、柳絮、秋菊、芙蓉等。两个系列的意象都含有一种红颜薄命的悲剧性内蕴,所以这些意象之间就构成了一种类性联系。
但在人物创造中,随情节发展和场面推移,也出现一些随机拈来的诗化意象,它们对人物在特定场合中的性情、情趣也起到映带作用。把这些随机安设的诗化意象罗列起来,发现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内在或外在的类性联系,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例如与黛玉形象对应的意象除了上面列举的以外,还有仙草、司马牛、玉带、渔婆等。它们出现在人物活动的具体过程中,对人物的气性、命运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有具体的指示或暗寓。但是,若硬要寻找它们之间的"类性联系",就不免附会了。
(摘编自王政《论〈红楼梦>中"形象本体"与对应意象的关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代论著中,有时可用"意象"取代"形象".但不能把二者不加甄别地混用、泛用。
B.《文心雕龙》是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刘勰在该书中第一次使用了"意象"这一词语。
C.读者若想获得作品文本中的形象,需要阅读作品文字,并形成自己的审美阅读经验。
D.仙草、司马牛等几个意象之间虽无类性联系,但是对黛玉形象都有各自的映带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引用《神思》中的语句以清楚阐释"意象"的内涵,据此可以判断,对文学作品而言,意象比形象更重要。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落木、江水以及磅礴阔大的意境都是杜甫为后世读者留下的文学形象。
C.《红楼梦》中的众多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主要是因为作者在创作时运用了诗化的意象思维。
D.《红楼梦》中的诗化意象有着透示人物性格命运作用,读者借助这些意象可以推断出对应人物形象的具体特征和遭遇。
3.结合材料二内容,下列人物形象与意象不构成"对应"艺术关系的一项是(3分)
A.贾宝玉绛珠仙草、通灵宝玉、补天顽石
B.薛宝钗牡丹花、冷香丸、金锁
C.贾探春风筝、海船、杏花
D.史湘云芍药、海棠、金麒麟
4.根据材料一,如何理解"意象"和"形象"?(4分)
5.两则材料在提出论题之后,分别是怎样展开论述的?(6分)
答
1.B("第一次使用了'意象'这一词语"表述错误)
2.B(A项"对文学作品而言,意象比形象更重要"表述错误。C项"主要是因为"夸大其词。D项原文为"可以局部或不同角度地透示艺术人物的气质、性情以及遭遇",而"推断出""具体"等表述应包括的是全部,与原文相矛盾)
3.A(绛珠仙草应是与林黛玉形象有"对应"艺术联系的诗化意象)
4."意象"是连通作家创作过程的基本元素,生成干创作的内在运思阶段。属干作家内在艺术思维的范畴。"形象"包括人物、景物、场面、环境和一切有形的物体,主要存在于文本之中。(共4分。每点 2分,对每个概念的理解,虽表述顺序不同,但要点明确,亦可)
5.材料一先指出区别"意象"和"形象"的必要性,然后分别借助《文心雕龙》和《文学理论基础》相关论述对"意象"和"形象"的内涵进行阐释,最后强调两个概念因含义不同而不能相互替代。
材料二先指出《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与其诗化意象存在对应关系,再结合具体例子分别对构成"类性联系"与不构成"类性联系"的两类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共6分。每点3分,符合文章特点、意思对即可)
相关阅读
1 回首40多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________的变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巨量需求
回首40多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________的变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巨量需求,成就了无数技能劳动者,他们应时代所需,也创造了时代。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 【查看全文】
2 没有背影的父爱阅读答案没有背影的父爱 ①对于父亲,我一直想写却不敢写。也许是他对我的爱不轻易言表的缘故吧。五一的时候我没有回家,父亲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还说到表叔打儿子,打得很凶,最后 【查看全文】
3 目前,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着陆方式是目前,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着陆方式是 ① 。这种方式比较简单,成本低,但只能满足重量小的火星探测器软着陆要求,且着陆精度不高。美国机遇号火星车采 【查看全文】
4 材料一: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材料一: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 宋代的郭熙 【查看全文】
5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青年的人类关怀不能仅停留于头脑中的“①”,只有主动作为、练就过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青年的人类关怀不能仅停留于头脑中的①,只有主动作为、练就过硬本领,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谱写世界发展的新篇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 【查看全文】
6 潮声阅读答案-陆颖墨潮声 陆颖墨 三十晚上的月亮升起时,大潮已经退下了。几个不值班的兵赶海回来,给厨房送了一大堆石板鱼、海螺什么的,还有一条不小的章鱼。会餐餐桌上的香味是可想而知的了开饭 【查看全文】